淺析小學低年級聽說讀寫的訓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一個生命從呱呱落地到呀呀學語以及入學前的這一時期,大都接受著自然而人文的習慣養成,入學后,則加強了規范性,甚至帶有一定的強制培養。這應該是孩子入學后習慣形成的第一個階段,那么第二個重要階段便入學之后。在這里,我想談談自己任教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以來對孩子習慣培養的一點認識。當然,習慣是多方面的,在此單指語文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想習慣的訓練。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訓練
一個生命從呱呱落地到呀呀學語以及入學前的這一時期,大都接受著自然而人文的習慣養成,入學后,則加強了規范性,甚至帶有一定的強制培養。這應該是孩子入學后習慣形成的第一個階段,那么第二個重要階段便入學之后。在這里,我想談談自己任教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以來對孩子習慣培養的一點認識。當然,習慣是多方面的,在此單指語文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想習慣的訓練
一、聽,要有目的、有禮有節
我們該如何訓練孩子的聽話習慣呢?對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有目的的傾聽,才能接收到所聽內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應該給孩子提出聽的要求,但必須注意的是,所提要求應該是寬松的、自由的,如:你聽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輕松的進行聽話。或許他會知道這段話講的是什么,或許能聽到一個用得好的詞語,或許能提到一句給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們拔高要求,提出這樣的聽話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體會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們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產生緊張心理,使他們無法輕松自如的進行聽話,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其次,還要培養孩子有禮有節的傾聽習慣。告訴孩子,認真聽別人說話,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行為。只有認真傾聽別人說話,才能聽明白別人說什么,才能學到知識。并告訴孩子,只有認真聽別人說話,別人才會認真聽你說話。最后在聽話過程中,要大肆表彰聽別人講話的孩子,哪怕他只記住了一個詞,只要得到老師的肯定,下次,他一定會記住更多的東西。
會聽才會想,只有學會傾聽,才會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孩子有效傾聽的能力。
二、說,要規范、有話可說、口齒清楚
說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不僅是小學階段的難題,也是語文學習各個階段的訓練重點。語文教師當然喜歡能說會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訓練他們能說會道,卻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正處在由說幾句話向說一段話或幾段話過度的階段,說話訓練就顯得更困難。
訓練時,我們應該從說的規范性入手。有個詞叫“打胡亂說”,“打胡亂說”有可能是說的內容不符合事實,有可能是說話方式不符合條理,也有可能表達意思時前言不搭后語。這就需要對說話方式和內容進行規范。在回答老師所提問題時,應教會孩子說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有的教師會認為,這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訓練,如果這樣,每個孩子就會同出一轍。但不要忘記,他們僅僅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自由發揮的能力不足,必須在教師的誘引下形成規范的說話模式,暫不可放手讓其隨意表達,否則,他們會把握不住說話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讓人摸不清頭腦。
三、讀,要通、順、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讀,也屬于重量級訓練。新課標指出,讀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師一拿到一篇課文,就對孩子講:大家讀一讀,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邊讀邊想……對于小學三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前兩年起始階段教師忽視訓練,那么三年級訓練難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師提出的這樣的要求,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必須降低讀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讀通讀順,必須逐字逐句認讀,不提任何過高要求,如讀第一次就對孩子強調邊讀邊想。所謂認識,不是大致認識,應該是讀準字音,如字的平翹舌、前后鼻韻等等,一定要培養孩子讀準字音的習慣,否則,孩子讀出來的內容將是“白”的,就像一張白紙、一杯白開水,聽后讓人感到淡而無味,這就是課標中讀正確的訓練。認準每個字字音的基礎上,在讀通、讀順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讀熟,在這一過程中,就是對讀的流利的體現。孩子最難掌握的應該是第三步,讀得有感情。有的教師一入課,就要求孩子讀出文章的情感,此時?孩子連課文內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學階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來賦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這些八九歲的小孩子,他們接觸的視野窄,對很多東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決。這就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中去誘引,教會孩子怎樣去體會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讀,這樣訓練多了,孩子自然能試著用學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內容。有人說:“語文教師是多情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對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標準的普通話和具有一定朗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們的興趣。假如孩子沒有讀的習慣,這就要依賴長期訓練去獲取。上課時,給大家足夠讀的時間,讀的表現機會,還可以開展朗讀比賽。特別要關注班上那些不愛讀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強制訓練,因為三年級孩子自控能力特別差,興趣愛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階段。在強制的基礎上,教師以身示范,讓孩子去感受讀的樂趣。心理學上有“隨意后注意”一說,即使開始不情愿做這件事情,但做過之后使他感興趣,就會讓他自然產生繼續做這件事的愿望。所以強制只是最初的一種手段,強制后的興趣形成才是目的。
讀也應是貫穿一個人所有學習階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但是在小學三年級這個階段,是孩子興趣形成的起始階段,一定要重視。
四、寫,要正確、規范、一目了然
關于寫的訓練很多,如:會寫字,上課會做筆記,會簡單習作等等,這里要談的主要是關于寫字方面。漢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復雜的字體,古人曾為漢字創造了很多形體,使漢字更是楚楚動人,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筆值得驕傲的財富。作為中國人,寫一手漂亮的漢字,也是一件引以為榮的事。中國有句話說:“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寫漢字也一樣,想擁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從小處做起。小學三年級正是從用鉛筆向用鋼筆過渡的時期,剛使用鋼筆,如不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將不利于孩子的發展。首先仍要從孩子坐姿、握筆姿勢教起,不要認為一二年級已經教過,就置之不理,你可以發現,很多孩子的坐姿東倒西歪、握筆不正確,就得從頭強調,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在學新的知識,這樣,在他的思想上會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會孩子觀察字形,哪橫長,哪橫短,撇是如何安排的,點又是如何寫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構的,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動筆寫。并強調一筆一畫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帶水”,橫就是橫,豎就是豎,不要讓人看不明白。在開始訓練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范寫,孩子仿寫,到一定階段才能放手讓孩子自主完成。試著引導孩子去感悟漢字的形體美:長短參差、疏密勻稱、左右避讓。
這一過程在訓練中一定要強調規范,我們并非阻礙孩子個性發展,但更要注意,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總之,小學三年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培養階段,不能說,我們的強制性或預制板式的訓練違背課改精神?!皼]有規矩,怎成方圓?!焙⒆觽冞B最基本的習慣都未曾有,又如何談自主發展、自由發揮。孩子在下一學習階段是否能展露頭角,此階段的學習習慣培養是必不可少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