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步入初中,學生接觸到的課程種類越來越多,地理也走進了他們的視野。對于剛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初中生來說,打好知識和技能的扎實基礎,對于他們升入高中后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但他們在開始學習時的興奮感和新鮮感很容易在長期枯燥的學習下逐漸喪失,因而利用多樣化的方法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結合初中地理課程以及新課程標準理念,提出幾點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引言:
  高效的地理課堂是學生快速吸收知識、完成任務的課堂,也是教師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過程,這是一個師生共同進步的空間。想要在原有基礎上大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教師就要對以往課堂上的問題進行總結,認識到阻礙學生積極學習,高效學習的主要因素,走出誤區。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否對地理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知道,打造高效課堂并非通過教師一人之力即可實現,學生的配合尤為重要。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自顧自的講解,不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只是提出強制性的學習“命令”,這不僅會激發初中生的叛逆情緒,還會使他們在這樣高壓的學習氛圍下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抵觸感。在這樣的情緒下學習,任憑教師采用何種優秀的教學方法,都是無法達成高效課堂的目標的。因此,激發學生興趣是打造高效地理課堂的第一步。教師要從初中生的興趣點出發,搜集一些能夠抓住他們眼球的教學資源,與課內信息進行綜合,使學習的過程充滿了趣味與未知,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喜歡觀察圖形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欣賞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利用圖文學習地理知識,直觀全面地了解某些地區的風土人情、地貌特征、氣候特點、經濟發展等,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合理、系統的地理知識網絡體系。
  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高效課堂的構建必須滿足一個最為基本的前提條件——學生主體。如果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背誦教師為他們準備好的理論內容,那么最終培養出的只是一些能夠應付考試的“學習機器”,不利于學生的素質發展,也無法落實和達成新課程改革目標。因此,師生課堂地位的互換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又一基礎。
  例如,在教學初中地理《西北地區》時,本課中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分析本地區的草場分布特點和主要地形,理解其氣候變化特點和基本的農業、工業模式,提升學生的地理看圖能力和分析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在PPT上為學生展示一幅西北地區的地形圖,提出一些基本的問題,即“各位同學,從圖中你們可以看出我國西北地區的基本地形特點是什么嗎?為什么這個地區是這種地形呢?這種地形下應該進行的農業生產模式是什么呢?這種地形對氣候變化有什么樣的影響?”等,指引學生根據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本,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1]。使學生發揮自我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自主提出一些創新型的問題,即“在西北地區這種地形的影響下,其經濟發展模式可能是什么樣的呢?”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合作討論是自主學習以及顯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另一種形式,學生仍然作為課堂上的主角,只不過轉換了一種學習的形式和方法。合作探究目前已經成為了一種十分“流行”的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發揮了明顯作用。本著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的原則,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能引發共鳴的探索問題,引導學生就此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不同觀點的交鋒,形成銳意創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學會在探究和發現中學習地理,在能動的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地理知識[2]。比如,在教學“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時,我們就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后,設置了如下探究問題:①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有什么特點?②為什么南極比北極更寒冷?③為什么把南極地區稱為“天然實驗室”?④南極大陸地下有豐富的煤說明了什么?組織學生對這些教學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將“講堂”變成了“學堂”,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生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創新,既促進了地理新知識的增長,又切實體現了新課程“問題是教學的開端、主線和歸宿”的教學理念。
  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在傳統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大篇幅地講解概念和定義,學生不斷吸收知識信息并存儲在大腦中,掌握大量理論知識。為了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地理教師除了要按照教學要求完成傳授課本知識的任務外,還應該為學生創造機會,開展有效的課外實踐活動,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實踐中,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創造積極的外部環境條件。
  比如,在學習“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一課后,學生對我國水資源情況的了解更為深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資源觀和環境觀,我給學生布置了如下課外調查任務:根據全班學生的居住地點,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本小區和附近社區的水資源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看是否存在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和是否存在水資源污染的情況,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護水資源。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制作成表格或小論文,在課堂上進行了分享和交流,這種課外實踐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節約意識。
  五、結語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就必須在教學設計中融匯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弘揚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在高效的課堂學習中提高自我的地理知識水平和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蔡貴林.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學園,2014,(3):56-57.
  [2]鐘寶英.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探究和實踐[J].新課程·中學,2016,(1):80-82.
  [3]劉昌敏.關于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以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實踐為例[J].考試周刊,2016,(4):34-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