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是教學過程的重要要素,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課是學習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學科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目的和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得到運用,那么現代教育技術究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哪些影響呢?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小學語文;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當今世界進入了信息時代,學?,F代教育技術也得到了深入的發展,被更多地教師接受,并且越來越廣泛地發揮了作用。教學媒體的不斷更新,有力的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的發展,它那聲情并茂的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境,學生們愿意融入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各個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有些對教學產生阻礙作用,本文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影響談點粗淺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產生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教學內容本來就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加之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不斷應用,幫助教師創設情境,更新了教學手段,是教師告別了“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打天下”的歷史,打破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生“聽·記·練”的課堂沉悶氣氛。生動的畫面,具體可感的形象,美麗多姿的山水,激蕩人心的樂曲等信息資源不斷充實課堂,拓展了教學內容,引起了學生視聽的愉悅,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積極參與、體驗,在己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自主能動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享受生活。
2、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們的整體素質
由于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屬于新的教學手段,許多教師由原來對現代教育技術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迅速提高到學會使用,是他們掌握了一項教學基本功。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使用和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促進了教師在教學觀念及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提高。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育教學能力也提高了很多。這樣做,不僅推動了語文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進程,最重要的讓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迪,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使學生都能夠融入課堂。
3、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由于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枯燥乏味,同學們興趣不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拓寬了教學的時空度。一些生動的畫面,字體的多樣,會引起學生的極大關注。從教的角度看,它不僅使難的教學內容變得容易,繁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深奧的教學內容變得淺顯,而且擴大了教學信息的傳遞速度,增大了信息量,從而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許多教師興奮地說:過去,許多教學難點磨破嘴皮學生還不理解,現在只要輕輕一點,學生就一目了然了?,F代教育技術在語文學科的運用,促進了語文教學的發展。例如,學習一些有關人物事跡的篇目,同學們會覺得這些人很無聊,不想深入了解。現在,通過一些課件的展示,像《梅蘭芳》這篇課文同學們如果僅從課文中可以看出梅蘭芳是一個堅強、倔強、不與敵人屈服的人,而像梅蘭芳這樣品質的人也很多,同學們可能不會記憶深刻,給同學們講解梅蘭芳故事、播放梅蘭芳唱戲視頻,會吸引同學們的目光。
4、有利于拓展選擇的空間,擴大共享的范圍
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極大的選擇自由。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必須有一桶水的儲備,語文學習必須廣泛涉獵,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F代教育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資源共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將使被優化的資源千百倍地擴大其共享范圍。此外,好的文章、例文,優秀教學實錄、參考資料,各類作品的優秀誦讀,各類優秀的“微課件”,都可以通過網絡或“素材庫”滿足共享的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語文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是無限的,應用的范圍是廣泛的,開發的潛力也是無窮的??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小學語文科教學從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新的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產生的消極影響
現代教育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廣泛運用,有許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但給我們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
1、淡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
教與學是一個交流互動的過程。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語言情感交流非常重要。能夠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每個有經驗的教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映,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面部表情和手勢得到鼓勵,受到啟發。這種交流是無聲卻必不可少的。而在多媒體教學中,由于信息量較大,教師常常根據既定的教學思路,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解完所有的內容,教師一味地點擊鼠標,學生還來得及記筆記,教師就已經往下進行,無法顧及學生接受程度如何。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另外,學生在觀看幻燈或錄像時雖然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師生面對面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交流氣氛大大減少。
2、多媒體教學內容與文本內容有差異
選擇多媒體的基本要求是切合教學需要,是選擇媒體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統一,形式要服務于內容,手段要服務于效果。應用中,有的老師不顧內容和效果,一味選擇使用電腦軟件,看不上視頻展臺。其實文本內容的展示,使用展臺遠遠好于電腦顯示。而且,由于多媒體播放的速度較快,同學們會看書,所以就找不到了,可能會遺漏了許多知識。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在做課件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著教學內容的要求進行,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切不可脫離主題,操之過急。
3、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與演示文稿有些不切實際
有些教師在制作演示文稿和多媒體課件中片面追“花哨”,或者不切學生實際選擇信息資源,反而把簡單變復雜,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點擊下一步,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一位教師在制作演示文稿時插入古怪的聲音,放映中嚇學生一跳同時引發學生議論,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味追求功能的強大全面,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來制作課件,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還有一些教師喜歡把課件上的文字使用各種顏色,以至于有些文字于背景相順,反而導致不清晰,這樣做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
4、過分的追求紛繁鮮艷的畫面,忽視了一些重點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更多地強調學生從字里行間體味其所蘊含的思想意義,把握語言的內涵,然而有些教師在進行重點句段訓練時,將界面色彩搞得五彩繽紛,以為這樣能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實際上恰恰相反,鮮艷的色彩、動態的插圖,不但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過分強烈鮮艷的色彩長時間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由于小學生們對文字還不是特別感興趣,而一些有趣的畫面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所以,可以有一些這樣的畫面,但不要太多,例如像《大拇指湯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如果一味地播放有趣的畫面,同學就已經忽視甚至忘記在學習課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后,學生的閱讀對象不僅只有文字和圖片,而且有更多的有聲讀物、更多地動畫和視頻資料。它以其鮮明的特點,形象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懇請教育界同行合理使用,發揮它應有的價值,現代教育技術猶如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不可替代的橋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無窮無盡的魅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