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地理作為高中文科教學中的必修學科,包含著大量的人文地理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知識體系十分龐大,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性。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在高中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已不再適應當前的高中教學實踐情況,人們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地理學科而言,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運用地理學科的知識,提高地理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本文就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微課程;高中地理;有效性
引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高中地理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對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地理知識的學習較為枯燥,難懂,學生學習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而通過微課程的運用,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地圖、地形、地貌的輪廓,有效的提升了教學效果,加強了學生的理解,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微課程的概述
所謂微課,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時間非常簡短的課程,這種課程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15分鐘。構成微課的形式主要包括兩種,第一種形式是視頻,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運用視頻,能夠讓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第二種形式是各種教學環節的各種輔助資源,通過運用這些輔助資源,能夠讓授課變得更加的立體,對活躍課堂氣氛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1]。
微課的特點可以作如下劃分:第一,微課具有針對性強的突出優勢,老師在運用微課給學生進行地理教學的時候,會根據教學的內容來進行相應的微課設計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同傳統方式相比較,變得更加明確,老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往往都是那些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感覺比較吃力的知識點,并不是老師隨心所欲挑選的。此外,微課還能夠讓學生們反復學習,如果學生們對老師所講述的內容沒有完全的搞懂和弄清,學生們就能夠在課后通過觀看微課課件,對自己不清楚的地方進行仔細研究,最終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第三,微課的功能非常強大,能夠讓學生們在教育平臺上完成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們對所學習的知識及時的進行復習鞏固。
二、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促進課前的知識傳遞與輸送
微課堂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知識的傳遞與輸送。以“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為例,體現出微課的主要傳播方式與途徑。教師主要圍繞著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與教學意義這三個方面來制作微課。而其中教學目標還包括學生的接受程度、技能水平與思想情感。教師主要達到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明白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以及軌道方向和運行速度,分析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規律,以達到增強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奮進心的目的[2]。在這節課中,教師的微課視頻中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地球的運轉制作成具有動畫效果的變動圖。以Flash動畫設計的手段探尋地球轉動的變化規則,以觀察它在公轉時的運行方向、速度以及整個流程。第二,制作地球公轉與太陽移動點之間的規律變化圖。同樣是使用Flash將季節的變化情況表現出來,再制作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效果,以達到學生可以將整個過程繪制下來的目的。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學生掌握了地球公轉的一系列條件、執行情況與意義。教師最后要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程度進行測驗,根據已有的視圖讓學生分析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在階段性輔助的前提下促進教學情況的落實。
2、延伸拓展地理知識,鞏固學生課上所學
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有的比較淺顯易懂、便于識記,而有的則需要學生理解記憶,而非死記硬背[3]。但是課本卻又沒有提供很多相關的閱讀材料和資源,因此,教師可以依靠微課程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鞏固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考慮不同層次學生水平提升時,也可利用微課程作為樞紐調節,通過設置一些不同難度和層次的問題,幫助不同的學生收獲知識,取得進步,滿足學生相應的課程學習需求[4]。
比如,對于《氣壓帶和風帶》的微課,有一些地理方面悟性比較好的同學,四節課下來后便可以靈活掌握了,這時其他的學生還在繼續進行學習。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給這些學生安排一些其他任務,讓他們先行自學下節課的微課知識或者通過微課了解有關本課所學的一些拓展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鞏固所學,開闊自己的視野。再比如,每堂課教師都要對所講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重新梳理課上的地理知識。但是,一堂課下來,由于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掌握的知識點并不相同。鑒此,教師便可以采用微課來調節,讓學生哪里不會看哪里,最后再選派一名同學復述一下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最后達到全班同學基本上都能全面掌握所學的教學效果。
3、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個性化發展
要想增強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做到在學習中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個性學習知識,進而實現全面發展。但是在實踐中,由于每位學生受到的影響因素不同,所以,在接受地理知識上也就有深有淺。理解能力稍強的學生學習進度快,探索得也深,對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需要實行差異化和有針對性的教學,微課教學實現了這一點,通過運用微課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關注到每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針對這些差異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教學。如此一來,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就有了興趣,也有了動力。
結語: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微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學習知識。新奇的形式和簡短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到它的魅力,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正確合理的應用微課教學,提高地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培養出更多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顏赫.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4):43-44
[2]汪治書.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6(31):162
[3]李亨志.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6(20):189
[4]戚建濤. 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