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西醫結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常規給予長春西汀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靜脈注射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鎮肝熄風湯加減治療。治療14d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眩暈程度評分、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81.6%,觀察組總有效率94.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眩暈殘障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觀察組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較對照組明顯(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陰虛陽亢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更為顯著。
  【關鍵詞】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陰虛陽亢型;眩暈;鎮肝熄風湯
  【中圖分類號】R255.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5-0103-03
  眩暈是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它的發病涉及多個系統及學科[1]。眩暈一般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真性眩暈是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旋轉感。假性眩暈多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主要有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癥等,沒有明確轉動感。中醫陰虛陽亢型眩暈多見于西醫疾病中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尤其是伴有高血壓者,臨床治療上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治療,以西藥為主[1-2]。如能結合中醫進行辨證論治,會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筆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的療效進行臨床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陰虛陽亢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7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齡47~88歲,平均(68.6±5.1)歲;病程1~5年,平均(3.15±0.92)年。觀察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齡46~86歲,平均(69.4±4.2)歲;病程1~5年,平均(3.23±0.87)年。兩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等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現代醫學診斷標準參考《實用臨床神經病學》[3]中有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①符合腦血管病發展規律,慢性起病逐漸加重,或者急性起病,反復發作;②發作性眩暈,常伴有惡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紊亂癥狀;③體征:可出現眼震、構音障礙、共濟失調等;④頭顱CT及EEG檢查多正常,經顱多普勒檢查提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⑤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眩暈如:腦梗塞、腦出血、腦腫瘤等。中醫診斷標準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中眩暈中陰虛陽亢型辨證分型:為慢性病程逐漸加重,或急性起病、反復發作,癥狀可見頭暈目眩,視物旋轉,面赤顴紅,耳鳴,盜汗,五心煩熱,口干,心煩失眠,多夢,舌紅苔少,脈細數或細弦。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長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17)與天麻素注射液(上?,F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464)聯合治療,長春西汀注射液30mg、天麻素注射液160mg分別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點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口服中藥治療,方予鎮肝熄風湯加減,方藥組成:懷牛膝 30g,生赭石(軋細)30g,生龍骨(搗碎)15g,生牡蠣(搗碎)15g,生龜版(搗碎)15g,生杭芍15g,玄參1.5g,天冬15g,川楝子(搗碎)6g,生麥芽6g,茵陳6g,甘草4.5g。先將生牡蠣、生龍骨、生龜板和代赭石煎煮30分鐘以上,再將其他藥材放入同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偗煶坦?4d。
  1.4 療效判定 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生活質量評定量表[5]評分并根據臨床癥狀綜合評定。治愈:眩暈、頭昏及相關體征及癥狀消失,不影響活動與工作,TCD示椎基底動脈血供恢復正常,總體療效指數>80%;顯效:眩暈癥狀及其相關體征基本消失,TCD示椎基底動脈血供有明顯改善, 總體療效指數>50%;有效:眩暈癥狀及其相關體征部分消失,相比治療前癥狀好轉,TCD示椎基底動脈血供有所改善,總體療效指數>30%;無效:眩暈、頭昏及相關癥狀改善不明顯,TCD 檢查無改善,總體療效指數≤30%??傮w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采用眩暈殘障量表[6]評估癥狀得分,該量表共25題, 眩暈癥狀越輕則得分值越低,眩暈癥狀越重則得分值越高,得分越低證明治療效果更好。治療前后均由TCD檢查兩組椎-基底動脈的平均血流速度(Vm),包括左側椎動脈(LVA)、右側椎動脈(RVA)、基底動脈(BA)。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A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6%,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眩暈殘障量表評分 治療前兩組眩暈殘障量表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眩暈殘障量表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和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眩暈殘障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TCD平均血流 兩組在治療前LVA、RVA及BA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LVA、RVA及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顯增快(P<0.05),且觀察組平均血流速度增快較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3。   3 討論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7]又稱為后循環缺血,是多發于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其發病多與椎基底動脈自身解剖及周圍結構有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多有兩方面造成,首先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另外研究發現[8]還與頸椎病變壓迫動脈導致的管腔狹窄相關,主要見于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及關節強直等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耳鳴、惡心、嘔吐、定向力障礙及視力障礙等,甚至出現飲水嗆咳、共濟失調、言語不利、中樞性麻痹及肢體癱瘓等嚴重急性腦血管疾病。眩暈是其最為常見的癥狀,發生率在一半以上。目前主要靠藥物治療,包括血管擴張及擴容、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營養神經等治療原則。長春西汀[9]為長春花中提取的生物堿類物質,主要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選擇性增加重要臟器的供血,以維持和保證腦血管的擴張狀態,增強腦組織氧的利用。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侵犯肝腎,陰虛則陽亢,肝陽上亢,上擾頭目造成頭暈、耳鳴,陽升則面赤顴紅,陰虛內熱故盜汗、五心煩熱,陰虛津虧則目澀口干。舌紅少苔,脈細弦數為陰虛陽亢之象。其主要病因病機為肝腎陰虛、肝陽上擾清空,導致氣機失調,瘀血痰濕阻塞腦絡。故治以平肝熄風、活血通絡。方用鎮肝熄風湯加減,方中取龍骨、牡蠣、天麻、龜板鎮肝熄風、滋陰潛陽為君藥,當歸、赤芍、黃芪活血生血補氣,山茱萸、熟地補肝益腎,牛膝引肝火、肝風下行,生赭石降胃氣,川楝子主疏肝理氣,甘草調和藥性、益脾胃。諸藥合用,標本兼治,切合此病因病機。
  本觀察結果發現,西藥聯合鎮肝熄風湯加減在改善眩暈患者生活質量及眩暈程度方面有更好地效果,TCD結果也顯示觀察組在改善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方面的表現較對照組優異,可能與中藥成分作用機制的多靶點有關。
  綜上,中西醫結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陰虛陽亢型眩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且療效明顯,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本觀察也存在設計中設計客觀性指標較少等不足,還需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5):369-374.
  [2]龍華君,周珂.眩暈中醫診治沿革和思考[J].中國中醫癥,2014,23(6):1077-1078,1083.
  [3]王新德.實用臨床神經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112.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診療標準[M].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4:122-186.
  [5]李魯,王紅妹,沈毅.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36(2):109-113.
  [6]王志平,張義,許堯生.應用眩暈殘障量表篩查與評估眩暈患者生活質量[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7,23(6):30-31,34.
  [7]中國后循環缺血專家共識組.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9):786-787.
  [8]張春燕,劉慶新,曹曉雨.椎基底動脈延長擴張癥進行性發展的危險因素[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8,26(6):454-458.
  [9]任騫,張杰.長春西汀藥理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3,44(11):1517-1520.
  (收稿日期:2018-12-28 編輯:程鵬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8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