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夾江年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結緣夾江年畫 人生的機遇
說來非常奇妙,我與夾江年畫的結緣,有點兒不可思議!
2010年是中國農歷的虎年,在這個美麗的春天,隨父親遷回夾江生活的我,無意間在街上看到一則夾江年畫招聘畫工的廣告。自幼喜愛繪畫的我心中不由一動,何不去試試看,根據廣告提供的地址,我來到夾江年畫研究所創建人吳澤全老師的面前——一位年逾古稀的慈祥長者,吳老師詢問了一下我的繪畫經歷之后拿出一幅門神畫,令我臨摹上色,在我的努力下作品完成,吳老師露出滿意的笑容。
吳老師誠懇的告訴我,夾江年畫才起步,待遇很低,但以后政府會重視起來,你愿不愿意做這份工作?當時我的小孩不到兩歲,我想只要能讓我畫就行,至于錢不錢就沒考慮那么多,于是我應承下來把畫稿帶回家,認認真真的完成。就這樣,我與夾江年畫結上了善緣,并成為夾江年畫忠實的守護者,這是我當初沒有料想到的。
二、努力學習與堅持不懈
吳老師退休之前是夾江中學的生物老師,一生為人師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作為伯樂,他對新進學員愛護有佳,鼓勵倍至,精心呵護每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哦,不錯!”“好,加油!”在這位良師的指導下,我勤學苦練繪制年畫的技藝逐漸熟練起來,而吳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也在不斷鼓舞著我砥礪前行。
當時夾江年畫在本土文化中并不普及,年畫銷售方面經濟效益也不好,一個月幾百元工資都發不出來,員工只有放假回家。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生存,離不開經濟上的支撐,夾江年畫研究所也缺乏經濟支撐, 同樣風雨飄搖,難以維持?;丶掖鼛讉€月,繪畫的事如曇花一現。這時,父親病重,孩子年幼,愛人不理解∶一個月那么點錢,不知道圖的是啥?擱筆的日子,心里并不好受,那一份失落之情,難以用語言形容。
“絕不能讓傳統年畫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失!”吳老師發揚唐僧取經鍥而不舍的精神,四處奔走,找政府與相關部門化緣?!盎侍觳回撚行娜恕?,縣政府終于撥款拯救夾江年畫,并將東大街老文化館作為年畫傳承基地,我們幾個學員又被召回,重新拿起畫筆,做起了年畫。
搶救夾江年畫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終于走上正軌。打這以后吳老師常常帶領我們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在群眾中宣傳非遺,大搞年畫體驗,并打造文創產品,如葉脈畫,燈罩,抱枕,書鑒等。機會總是降臨那些有準備的人,2013年,吳老師和張榮強(現任夾江年畫研究所所長)被評為樂山市非遺傳承人,全體人員備受鼓舞,都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5年,我也很榮幸的被評為樂山市年畫傳承人。
三、傳承與創新
夾江年畫研究所所長張榮強鼓勵我們大膽開拓,努力創新!如何讓現在的人們接受和喜愛年畫呢?
我們做了大量的實踐,讓觀眾自己動手體驗木版印年畫,從而獲得最直觀的木版印刷技藝。將胖娃年畫手繪在葫蘆,T恤,錢包,抱枕,石頭,書簽等物品上既有文化特色,又有實用價值。在夾江中學體育場內的文化墻上繪上我們創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運動系列的胖娃年畫,表達了當今社會強調美德,強調和諧等美好愿望。也對青少年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這些年來,我創作了一批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年畫,有二十四節氣,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于廉政方面的年畫,這些題材都是緊扣時代脈搏,弘揚當代優秀文化精神的最好詮釋。還有一些文創類商品都是從人們向往幸福,祈望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來展現的。
作為傳承人,我覺得守護非遺年畫任重而道遠,真心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付出和不斷創新,使夾江年畫煥發新的活力,讓這項傳統技藝走得更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