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飲水有哪些講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日常生活中,我們在服藥的時候一般都會用水來送服,但實際上,很多藥對送服的“水”是有要求的。那么,服藥飲水都有哪些講究呢?
服用這些藥物時要注意少飲水
1.止咳糖漿類。如復方甘草口服液、強力枇杷露等,服用后,藥物會覆蓋在發炎的呼吸道黏膜上,形成保護膜,以減輕黏膜炎癥、阻斷刺激、緩解咳嗽,服用后不宜馬上飲水,以免稀釋藥物。
2.胃黏膜保護藥,如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鋁碳酸鎂等。在服用前、后半小時內不宜飲水或進食,因為藥物會在食道、胃腸道形成一層保護膜,來保護胃腸道、發揮抗潰瘍作用,如果飲水則會影響療效。
3.抗利尿激素。用精氨酸加壓素時應限制進水,否則可引起水鈉潴留、尿排鈉增多、體重增加等。
有些藥物服用期間要大量飲水,這是為了減弱藥物的副作用,避免藥物對器官的損傷。主要有以下幾種:
1.鈣代謝調節劑。阿侖膦酸鈉之類的藥物在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時,對食管、上消化道有刺激,服用時要喝一大杯水,并且服藥后半小時內避免躺臥,以免發生食管潰瘍或食管糜爛等不良反應。此外,抗生素類如四環素、土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硫酸亞鐵、對乙酰氨基酚等藥,在服用時都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藥源性損傷,所以服藥需要多多飲水。
2.抗痛風藥。服用別嘌呤醇、苯溴馬隆等過程中要多飲水,以減少痛風患者尿酸結石的危險。同時,還應服用碳酸氫鈉來維持尿液呈堿陛,預防腎結石。
3.利濕通淋藥。服用金錢草顆粒、熱淋清顆粒等排結石藥都應大量飲水,以沖洗尿道并達到稀釋的效果,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減少發生尿鹽沉淀的概率。
4.瀉下藥,如用于術前腸道清潔準備的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一般需將藥粉加溫開水至1000毫升,攪拌完全溶解后服用,來加速腸道蠕動。
5.磺胺類抗菌藥。例如,磺胺嘧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易引起腎結晶,嚴重者會出現少尿、尿痛,所以服用時一定要多飲水。
這些藥物不能用熱水送服
1.含酶的藥物。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淀粉酶、酵母片等,此類藥多是活性蛋白質或益生細菌,受熱后會變性而失去作用。
2.維生素類。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性質不穩定,受熱后易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
3.止咳糖漿類。止咳藥溶解在糖漿里,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性的薄膜,能減輕黏膜炎癥反應,阻斷刺激而緩解咳嗽。若用熱水沖服會稀釋糖漿,降低黏膜稠度,不能生成保護性薄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藥物不能用牛奶送服,如四環素等與牛奶同服時,會降低藥物的吸收量,喝牛奶和服藥的時間最好相隔2小時。此外,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質,容易和藥品中的蛋白質、生物堿、金屬離子等發生相互作用,所以,最好也不要使用茶水送服藥物。
一般來說,無論是藥片還是膠囊,最好都使用溫開水送服,不宜用果汁、咖啡等飲料代替,水溫以不感到燙為宜,服藥姿勢應該是坐正位置,服藥后稍微活動一下再臥床休息,必須臥床休息者服藥后應多飲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