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直播有哪些新玩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一些電商平臺逐漸開通了直播的功能,給廣大電商帶來了推介產品的新契機,尤其是直播與農產品的結合,刮起了一陣另類的“網紅風”。那么,隨著直播形式的不斷發展,農產品直播又延伸出了哪些新玩法呢?
直播+電商:電商也直播,直播變電商
一邊是各大電商平臺爭相推出直播功能,一邊是直播平臺上線“邊看邊買”功能?!爸辈?電商”模式讓電商找到了新營銷方式,直播的互動性和連接場景的能力,解決了傳統電商平臺商品展現形式單一和缺乏社交行為的短板,也讓直播平臺依托巨大流量,找到變現新形態。
比如,早在2016年,天天果園聯手友加直播平臺舉辦了國內首次跨境生鮮電商直播活動,自此雙方正式開啟“直播+生鮮電商”的直播合作模式。
直播+PGC:PGC拯救直播,提升營銷轉化
走過UGC(用戶生產內容)的草莽發展階段,為滿足用戶對內容質量的需求,直播平臺進入PGC(專業生產內容)階段。PGC成為直播平臺新寵,也為提高相關行業轉化提供了可能。
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如金融、教育和汽車等,可以借助直播PGC內容傳達的專業性和營造的消費迫切性,為自己導流。
比如:2017年9月份,新華社發布了一篇題為《剛剛,我們做了一個決定!》的微信推送,把貧困縣巴楚縣農產品的淘寶鏈接掛了出去。文章推送后15分鐘,閱讀量就到達了10萬,截至當天下午5點,閱讀量超過60萬,點贊超過1萬。主推的沙漠哈密瓜銷售1220份,店鋪整體銷售額14.3萬元。
直播+短視頻:打造營銷新場景
直播和短視頻是移動營銷的兩大風口,兩者相融是大勢所趨。直播以即時性和互動性見長,卻因時長等問題,造成用戶負擔;后期制作成短視頻,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進行二次傳播。打通直播和短視頻,就相當于雙方聯手打通了營銷的“任督二脈”,直播帶用戶身臨其境,短視頻呈現產品美學,讓產品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比如:2018年1月,今日頭條旗下西瓜視頻聯合30位平臺上的視頻創作者開展助農行動,通過拍攝公益視頻,幫助推廣虞城蘋果。
直播+綜藝:創新直播模式,產品植入自然有效
作為一種新媒體形式,直播也是以內容為王。當主播式直播已經露出疲態, “直播+綜藝”模式橫空出世,以成本低、場景感強等優勢吸引大眾眼球。
伴隨“直播+綜藝”模式的出現,產品應用化植入的新廣告模式隨之誕生。它從產品特性出發,基于特定場景的體驗式植入,給廣告植入提供了自然不著痕跡的發生、有趣的場景和有效的應用。
比如:早在2015年,一檔全新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中國原產遞》在山東齊魯電視臺正式開播。每天晚上7點10分,欄目帶領消費者去農產品原產地挑選最放心、最優質、最正宗的食材,并以直供的形式,把精心挑選出來的食材直接從原產地快遞到消費者手中。
直播+VR:成也沉浸式,困也沉浸式
VR技術提供的“現場感”沉浸式體驗,為用戶提供更多新玩法,給予直播新的生命力,也為品牌營銷帶來更多想象力和可能。
盡管VR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存在著難以分享體驗、VR技術成本高昂的致命難點,但是,瑕不掩瑜,隨著VR設備的普及和社交元素的不斷融入,VR直播應該會成為未來營銷的最佳選擇。
比如:2016年6月,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一場“沙蟲”眾籌簽約儀式上,采用“VR+直播”與農產品通過“互聯網+信用三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短短3分鐘時間,近200人在線體驗并認籌了20萬元的“沙蟲”。
農產品直播已經成為時下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未來還將會在深度與廣度上更上一層新臺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