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課堂,選題有講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年修訂)》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起到了強有力的指導作用,但當前心理教師們在進行心理課選題時仍存在過于隨意的問題。本文基于一線教學實踐,提出心理教師在選題時要吃透從教育部到地方相關指導性文件并融入選題中,同時必須對青少年兒童的身心成長規律和相關心理發展理論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更需要做到目中有“人”,即選題時體現一名心理教師對學生的人性化關懷。
〔關鍵詞〕心理課;選題;指導文件;身心發展;人性化關懷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5-0041-03
心理健康教育課(以下簡稱心育課)是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主要陣地,是實現學生人格健全發展重要目標的直接途徑[1]。 我國中小學從20世紀80年代中葉就陸續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納入學校的工作計劃之中[2]。三十多年來,心育課在我國的實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很多省份或地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初步探索到規范的課程設置,再從規范到成功創建特色課程、特色學校的突破。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目前各中小學開設心育課主要依據2012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年修訂)》(下文簡稱《綱要》),《綱要》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內容,即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六方面的內容,并未明確規定具體的內容,更沒有把內容規劃到年級、學期、課程。心育課目前沒有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也沒有固定教材。這一現狀既給了心理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讓教師們可以根據地區和學情選擇合適的主題,但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課堂亂象,如心理教師選擇主題過于隨心所欲,只挑選自己熟悉或素材豐富的主題,或者同一主題在不同學段上課的內容雷同,沒有體現應有的學習階段性、連續性和科學性。本文結合一線心理課教學實踐,就心育課如何選題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大綱先行,讓選題有據可依
在開設心育課之前,教師首先要仔細研讀教育部頒發的《綱要》。《綱要》雖然沒有具體到每個學期的選題和內容,但可以在大方向給教師一個指導和引領,例如《綱要》給出了每個學段具體的課程目標。另外,部分省份為了規范心育課教學內容,保證教育效果,還根據《綱要》制定了更加詳細、具體的指導文件。
例如,廣東省在2016年5月頒布《廣東省教育廳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內容指南》(下文簡稱《指南》),給廣大教師如何選擇合適的主題指明了方向。《指南》中不僅給出了每個學段的課程總目標,還把總目標細分成幾個大的板塊,每個板塊還提供了參考主題。
以小學高年級為例,《指南》中提出,心育課主要圍繞認識自我、情緒調適、人際交往、學習心理、青春期心理、升學準備六方面內容進行選題并展開課程設計。針對上述六大板塊中的每一個板塊,《指南》還細分了子目標和參考主題,如在青春期心理這一板塊中,目標是“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參考主題有“男生女生不一樣”“你好,青春期”“學會自我保護”等,為心理課選題提供了參照,有利于各個學段的教師系統地授課。同時,心理教師也需要認真研讀教育部2016年頒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把核心素養的內涵充分融入心育課選題中。如有學者提出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維度是學生發展的內隱性心理核心素養,而“文化基礎”維度和“社會參與”維度則是學生發展的外顯性心理核心素養[3]。作為心理教師,在選題時需要關注國家政策,尤其是認真研讀關于教育的指引性文件,所選主題切合國家對人才的宏觀培養目標,將這一宏觀目標與每一節心理課微觀的培養目標良好對接。
二、了解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讓選題有支撐
《綱要》中指出,“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有著共同的規律:共同的年齡特征、共同的需求、共同的成長課題和煩惱。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依據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選擇輔導主題,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等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4]。
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學齡期階段學生(6~12歲)的主要任務是獲得勤奮感以及克服自卑感,所以培養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就成為小學心育課的重點選題。而處于青春期階段的中小學生(12~18歲),主要的任務是獲得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亂,因此,個體在尋求自我的發展中,對自我的確認和對有關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諸如理想、職業、價值觀、人生觀等的思考和選擇就應該作為這一階段心理課的重要選題。再如,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成長迅速,部分學生存在含胸駝背等不自信現象,教師就可以開設以“悅納自我”為主題的心理課。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自主意識增強、半成熟半幼稚、情緒起伏較大等特點,教師可以選擇獨立、與身邊重要長輩的關系以及情緒的覺察和調節等主題。
總而言之,在選擇主題時,不僅要以《綱要》作指導,還要有相應的心理發展理論作支撐。
三、同行切磋,共磨優秀教材
鐘志農老師是全國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他在多年前就思考過心育課選題和授課內容的問題。他提到由于國家并未出臺系統的心育活動課大綱,“于是,一線的心理老師開始迷茫了、困惑了,大家只好憑著各自的理解,去思考何為發展性、預防性的心理輔導,心育課的隨意性出現了,老師們只好自己熟悉什么內容就上什么內容,自己知道什么素材就使用什么素材,而學生成長中面臨的一些困惑和需要被嚴重地淡化或者是忽略了[5]”。
面對這一普遍問題,鐘老師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帶領團隊率先醞釀出了發展性心育活動課的“六六工程”,并將這一系列的心育課程在2011年公開出版,這就是現在很多心理教師手頭上的《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36例》一書,其中包括180個系列性的開課主題。這些心理課主題針對學生的發展需要而設,且不重復,內容詳實具體。一系列心育教材的出現,為廣大迷茫的一線心理教師以及班主任撥開了迷霧,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系列性強、規劃較完整的發展性、預防性的心育課程體系。除了借鑒優秀的教材進行選題,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些匯編的教案集,如《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研討會教案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質教案》等,這些匯編的教案都是各項心育課比賽中參賽選手的教案或是征集評選的優秀教案,在選題視角上更為獨特,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能夠給廣大心理教師帶來啟發。同時,作為一線的心理教師,自身也可以在實踐的基礎上,利用當前方便的網絡條件,通過各種平臺向同行們推廣自己選題的成功經驗及具體做法。 四、走近學生,讓選題更接地氣
備課時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師不但要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還要進一步了解授課對象的興趣愛好、關注的熱點話題,從而更精準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再根據最近發展區選題并設置教學目標[6]。如筆者之前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想當然地認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最感興趣的應該是關于青春期的話題,但經過匿名的課前調查發現,學生最感興趣、最迫切希望心理教師在課堂上跟他們分享的是緩解學習壓力或掌握學習策略類的話題,其次是親子關系問題,接著才是青春期類的話題。
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授課之前對學生進行課前調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學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心理困惑和需求,教師應根據調查結果調整主題。只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心育課選題,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另外,在主題選取時還要結合本學校和本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補充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處理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困惑和沖突。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最了解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所以心理教師應多與班主任交流,了解班級問題,讓心育課選題“落地”。筆者在上每個年級的心育課程之前,會把本年級的選題發到班主任群里,根據班主任反映的情況進行調整。
例如,在上五年級的心育課前,某位班主任反映班上學生普遍比較早熟,且部分學生使用色情用語說臟話,筆者與班主任溝通后發現,此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學生青春期早期性意識的萌發,于是筆者決定給這個班上的心育課題目為“青春期,不煩惱”,并建議班主任購買關于青春期的科普類書籍放在圖書角供學生閱覽。
再如,筆者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心育課前,聽班主任反映班上學生活潑好動、聰明伶俐,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就是太愛插嘴,靜不下心來聽別人說話,于是決定給這個班的學生上一節以“叫醒你的耳朵”為題的課,并在以后的心育課中強化傾聽的意義和方法。
實踐證明,這些密切結合學生實際、為班級“量身定做”的主題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較好。雖然同一年齡段的學生有著共同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需求,但由于生源、生活環境、學校、班級的文化差異,學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具體需求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選題時,還要根據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密切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生最渴望解決的問題作為輔導主題。如果只停留在照搬照抄大綱或者專家們提供的輔導主題上,往往會偏離學生的實際需求,無法達成心理課的目標[3]。
綜上所述,心理課的選題體現了心理教師對國家相關政策以及省市所頒布的相關文件的理解及重視程度,也體現了心理教師對青少年兒童身心成長規律和相關的心理發展理論的把握和了解程度,更體現了心理教師對學生的人性化關懷。
注: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8YJA190004)、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2016)、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2019)、幸福廣州心理服務與輔導基地的資助。
參考文獻
[1] 李慧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程建設新探[J]. 課程·教材·教法,2006,26(7):65-68.
[2] 于立杰.美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D]. 保定: 河北大學,2010.
[3]鐘志農.心理輔導課的內容設計要融入心理核心素養[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6):4-9.
[4]李玉榮.淺析心理健康教育課選題[J].課程思考,2010,162(19):19-21.
[5]鐘志農.班主任心育活動設計36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6]李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觀摩課選題分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6):31-35.
?。ㄗ髡邌挝唬簭V東河源市第一小學,河源,517000;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廣州,510631)
編輯/于 洪 終校/梅 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6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