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學班主任心育素養的提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學班主任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心育素養,如,樹立終生學習觀念,掌握青少年心理學知識;加強心理輔導訓練,提升心理輔導實操能力;通過創設良好的班級心理氛圍、建立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開展有效的團體心理活動、充當學生家庭心理咨詢師等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靈快樂成長;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構建和諧親密人際關系等。
  [關鍵詞]中學班主任;心育素養;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14-0072-04
  2012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指出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從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全員參與學生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1][2]。班主任與其他科任教師相比,與學生關系更為密切,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更大,是最適合在一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須提升心育素養。
  一、樹立終生學習觀念,掌握青少年心理學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卑嘀魅问前嗉壍慕M織者、管理者,是學生成長的導師,是名副其實的助人者。助人者的自身修養比學位、資歷、技巧等方面更為重要[2],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才能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的環境也不斷地發生變化。班主任面臨著新環境的挑戰,如知識更新、多媒體技術變革、教學理念改變、學習方式的轉變等,這一切的轉變需要班主任以積極心態去應對。班主任應該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名學習者,刻苦鉆研,不斷反思,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在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強教育心理學、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常見青少年心理問題辨析、心理輔導技能等理論的學習。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與特點有更好的認識,更準確地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二、加強心理輔導訓練,提升心理輔導實操能力
  做好心育工作,必須掌握一些基礎心理輔導技能。學習心理輔導技能,除了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進行心理輔導實操技能訓練。心理輔導不同于普通的談話,它包含很多技巧,如關注行為、開放式和封閉式提問、來訪者觀察技巧、鼓勵、釋義和總結、情感反應、內容反應、面質、聚焦技巧等。在眾多心理輔導技巧中,班主任可以掌握一些比較基礎的技巧,如建立關系技巧、基本的傾聽程序、共感理解等。
  班主任也可以從來訪者中心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箱庭療法等眾多流派中選擇一兩種自己感興趣的療法進行深入學習。在專業心理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角色扮演學習。也可以讓自己作為來訪者,接受有經驗的心理專家的輔導與咨詢。這樣既可以體驗作為來訪者的感覺,也可以加深對自我的了解,更好地處理自身問題,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
  除了專門的心理輔導技能訓練之外,增加個人精神體驗也是做好心理輔導的一種有效輔助。學生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很大的宇宙,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精神世界的內容,需要通過各種形式來增加自己的精神體驗。平常應該多閱讀一些青少年閱讀的小說、名人傳記,了解神話、傳說、故事,欣賞電影、音樂、戲劇、繪畫等,這些對于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都大有裨益。
  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靈快樂成長
  學習心理學理論與心理輔導實操技能,關鍵是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有效地運用。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靈快樂成長。
 ?。ㄒ唬I造良好的班級心理氛圍
  在心理輔導中,既強調物理環境的重要性,也強調心理環境的重要性。來訪者在自由、安全而受保護的環境里面,激發了自我治愈能力,從而能更好解決自己的問題[3]。心理輔導的這一假設同樣適用在班級環境的建設中。一方面,班主任要有意識地營造班級溫馨、舒適的物理環境,如座椅整齊、窗明幾凈,布置有心理元素的圖片及名言警句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輿論氛圍,如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提出的普遍性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利用板報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等。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專題活動,如心理演講會、心理故事會、校園心理劇、心理手抄報、心理格言比賽、心理圖畫比賽等各種活動,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將良好心理品質和相關能力的培養滲透其中。
 ?。ǘ┙⒒ハ嘈湃蔚膸熒P系
  齊學紅指出,未來班級師生關系將從對抗性關系走向對話性關系[4],在未來班級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成長伙伴關系。對話關系是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師生關系,體現了對學生自主性的信任與尊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必要前提。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中,教師一般充當學生的幫助者,在信息的獲得、知識的掌握和行為規范的形成等方面,教師知道得更多。教師一般具有更多的主動權,因此,班主任在師生關系中所秉持的態度很重要。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孟平認為,不論個別心理輔導還是團體心理輔導,對來訪者產生成效的原因,最關鍵是一個安全而溫暖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及在這種關系中能發生助人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幾個具有治療功能的條件:真誠、同感和無條件積極關注[5]。這一態度條件是所有心理輔導的基礎。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改變自己的態度,以真誠、共感及無條件關注等心理輔導的態度來改善與學生的關系,在安全而溫暖的關系中,能夠促進他們對自己問題的思考,從而改變學生的認知、情緒、行為,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
 ?。ㄈ┻M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惑后,不敢去學校心理咨詢室找專業心理教師輔導,而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相比,在學生心中具有更高的權威性,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是最適合開展個別輔導的助人者。班主任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個別輔導??梢酝ㄟ^談話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其內心體驗,啟發其思考自身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書面交流的方式來進行心理輔導,如師生“對話本”“給學生的一封信”“語文周記”等方式,與學生進行心靈上交流。遇到棘手的個案,班主任也可以選擇轉介給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學校心理教師進行的任何心理輔導,若取得班主任的認同與支持,必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2]。
 ?。ㄋ模╅_展有效的團體心理活動
  一般來說,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基本上處于同一層面。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也會呈現出一種普遍性和規律性。因此,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它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學生,促進學生體驗支持與被支持,增進班級凝聚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齊學紅指出,班主任一定要有課程意識,主動開發并實施班本德育課程,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6]。他認為班本德育課程是建立在對班級教育問題、學生發展問題的深入研究、診斷與預設基礎之上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行為。班本德育課程指向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班主任可以聚焦學生發展問題,從學會學習、認識自我、人際交往、升學擇業、情緒調試、生活和社會適應等八大主題,立足于班級近期出現的集體性的問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設計活動。班會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陣地,除了處理日常事務之外,班主任盡可以用來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班會課每周時間固定,人員集中,因此適合開展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此外,也可以在社會實踐活動及課外活動中開展,通過精心設計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啟發思考,增進師生互動和了解,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
 ?。ㄎ澹┏洚攲W生家庭心理咨詢師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除器質性障礙等問題以外,可以說基本上是家庭病理的一種表現[7]。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針對班級學生家長存在的共性教育問題,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指導,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班主任可以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幫助家長了解孩子身心特點、了解孩子內在需求,更新親子觀、教育觀、人才觀、成功觀、學習觀等家庭教育觀念,改善教育方法以提升教育能力。
  班主任一方面可以與學校心理教師合作,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進行專門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導,如開展“與孩子的談話藝術”“做用心栽培者”“做會表揚的父母”“有效批評孩子”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講座。另一方面,可以對家長提供專門的家庭教育心理輔導。對有需求的家長,可以定期開展咨詢活動。在咨詢活動中,家長不僅可以咨詢孩子在各個學科中遇到的困難,也可以咨詢孩子有關心理問題、學習或生活問題的處理等。對待病理性家庭,可以鼓勵家庭成員走進心理咨詢室接受專業的輔導與治療。另外,班主任也可以搭建網絡平臺,在網上交流討論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交流討論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通過以上方式,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使家庭與班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構建和諧親密人際關系
  班主任工作繁瑣,容易產生壓力和職業倦怠,因此,要多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覺察并疏導情緒問題,才能成為有效的助人者。
  首先,班主任要解決工作及自身遇到的問題。對待平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可以在定期召開的班主任交流會中進行討論分析,在頭腦風暴中取長補短,提升管理智慧和水平。對待自身成長的問題,要學會自我覺察。一方面,可以通過閱讀心靈成長書籍、進行同輩心理輔導、個體箱庭體驗等方式覺察自身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與一些個人成長的課程訓練,分析人生所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結合自己的成長經驗,促進對自我問題的思考。
  其次,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樂觀的心態。班主任要拓寬自己的生活境界,除了工作之外,還應該培養豐富多樣的興趣。積極參加藝術活動和體育活動,利用假期進行旅行,體驗不同文化,從事戶外活動,適當的休閑娛樂能夠使消極情緒得到排遣,消除疲勞,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同時,新的興趣、新的活動也有利于擴展教育思路,有助于教學上的創新,也能夠讓心態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最后,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保持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班主任要學會優化學校內外的人際關系。班主任能否與班級所有科任教師處理好關系,形成和睦共處、齊心協力的工作環境,對班級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理解尊重其他科任教師,能尊重、采納科任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激發他們關心班級工作的熱情,共同管理班級。另外,可以主動宣傳其他教師的長處和勞動成果,樹立他們在學生中的威信。遇到與科任教師意見相左的情況,要認真分析產生分歧的原因,盡力朝著共同的教育目標達成共識。除了在工作上處理好人際關系,在生活上也要能夠擁有良好的家庭和人際關系,多花時間與朋友家人相處,多創造和朋友交往、分享快樂的機會。家人朋友之間的交流,能夠增加彼此的感情,共享歡樂,排憂解難,助人又助己,是保證心理健康的良藥。
  五、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內容之一。班主任作為班級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在班級這一基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無論從預防性、發展性或補救性心理輔導的角度來看,都會增強心理輔導的整體成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開展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加強班級管理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可以豐富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寶庫。對于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發展,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班主任提升心育素養,是有效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多利用空余時間充電學習,補充心理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在點滴生活中提升有效助人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邊玉芳,李紹才,祝新華.全員參與學生發展性心理輔導研究[J].心理科學,2002(6):697-701+767.
  [2]林孟平.輔導與心理治療[M].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2013.
  [3]張日昇.箱庭療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齊學紅.未來班級發展走向與班主任核心素養構建[J].教育科學研究,2017(2):19-21+30.
  [5]林孟平.小組輔導與心理治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齊學紅.開發班本德育課程 提升班主任專業素養[J].江蘇教育,2018(63):7-9.
  [7]張日昇.咨詢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ㄗ髡邌挝唬焊=ㄊ≌闹菔腥A僑中學,漳州,363000)
  編輯/衛 虹 終校/于 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03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