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整合思維開展高中生涯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學段的生涯教育逐步普及,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不少認識和操作上的問題。教育者要運用整合思維,通過充實目標體系、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實施路徑等,推動生涯教育高質量開展,真正促進學生生涯管理素養和自主發展素養的形成,為學生生涯發展奠基。
  【關鍵詞】高中學段;生涯教育;整合思維;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14-03
  【作者簡介】李勤,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江蘇海安,226600)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蘇省首屆領航名師培養工程高中政治學科項目組成員,南通市學科帶頭人。
  高中學段的生涯教育逐步普及,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但一些存在問題也不容忽視。具體表現為:一是生涯教育的價值定位窄化為應對“選科”和“高考”,生涯教育帶有極大的功利性和短時性,并沒有真正成為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二是生涯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學業指導和職業指導,關注的是“人—職”匹配,難以真正形成學生生涯發展的素養;三是生涯教育的方式帶有較濃厚的心理學特征,內容和實施路徑都比較單一。目前,這種急救式的、膚淺片面和不充分的生涯教育是難以支持學生主動、智慧、持久地適應社會,實現自我發展與終身發展需要的。破解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對生涯教育重新定位,運用整合性思維,對學校生涯教育工作進行頂層設計。
   一、充實生涯教育的目標體系
   高中學段是為學生成長奠基的重要階段,學校教育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眼前發展的需要,滿足于服務學生“選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規劃、專業規劃或者職業規劃,更要放眼長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終身幸福著想。學校要充實生涯教育的目標體系,建構以共性目標為導向,由多重子目標集合而成、能引領學生多樣性發展的動態的目標體系,實現由“職業指導”向“生涯指導”的轉換,即通過豐富的、系列化的生涯教育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規劃經歷中形成生涯管理素養和自我發展素養,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涯認知和發展需求的階段性特征,分步實施,構建一個既循序漸進又環環相扣的生涯目標系統。高一年級,突出做好個性化的生涯教育工作,通過制訂個體生涯教育方案,開展個別化輔導,指導和幫助學生初步規劃。高二年級,一方面要做好在選科問題上左右搖擺的學生的個性化輔導,指導其作出適合自身實際的生涯選擇;另一方面要整合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內容,開展關乎學生終身“大”生涯發展的教育和指導。高三年級是學生學業目標和職業目標即將對接的階段,生涯教育可與班級常規活動、學校的教育活動有機結合,滲透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考結束后、填報志愿前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學??裳埜咝U猩睦蠋煛⑸慕逃龑<彝ㄟ^專場講座、咨詢等方式,指導學生科學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校和專業,高質量完成志愿填報工作。
   與此同時,學校要完善生涯教育工作的管理體系,集成生涯教育的各種資源和要素,整合校內外教育教學力量,科學規劃生涯教育的內容、方式和實施的路徑與步驟;要加強指導教師團隊建設,加強對家長的引導和指導,完善評價機制,落實生涯教育工作。
   二、豐富生涯教育的課程資源
   關于生涯教育課程,從課程內容安排上看,一般有兩類課程。一類是“生涯教育的(of)課程”,把生涯教育融入整個學校的課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在9—12年級開設的“生涯教育與指導”把生涯教育和學生日常學習的各門學科教學相融合起來,“聚焦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時間及資源,更好地與人相處,以提升在學校和未來生活中的成功機會”,使得所有的學科課程都變成“為了生涯教育的課程”,生涯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讓所有學科教師都負起發展學生的學習技能、與人相處技能,以及生涯規劃知識及技能的責任。另一類是“為了(for)生涯教育的課程”,即開設生涯教育的選修課程。如美國堪薩斯州的海斯高中,為學生開設了包括“藝術與視聽傳媒”“信息技術”“農業、食品與自然資源”“金融與商業”“市場營銷”“建筑業”等代表不同生涯路徑的生涯課程群集,讓學生通過特定專業或職業的學習活動的參與來體驗對責任的擔當,形成對自己和對職業的準確認知,自主地對自身生涯發展進行探索、選擇和決策,探尋適合自己發展的生涯。在國內,也有一些高中學校嘗試按照高等教育13大門類學科素養與要求整合高中課程,開發相應的生涯教育學科課程群,讓學生學習了解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和素養要求,認識學科間的共性與差異,取得了不錯的教育效果。
   從課程資源開發方式看,除少數優質學校有足夠的能力自主開發校本教材外,建議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由多校合作,把地方資源、學科課程資源和生涯教育課程有機融合,將核心素養教育要求與新高考教育改革要求有效結合,從心理適應、生涯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等方面進行生涯教育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設計,研發生涯教育的地方課程,作為國家課程體系的有效補充,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完善,建立起適合學生學習的地方性或校本化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以有效彌補生涯教育內容與學生生活脫節的不足,更貼實際地教育引導學生準確定位自我,有效保證教育的效果。
   三、拓展生涯教育的實施路徑
   2011年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發布《繁榮之路:21世紀對美國青年的挑戰》,該報告強調高中教育要加強與高等教育、職業世界和公民生活連接的思想,認為學生的生涯選擇與決策的素養僅憑在學校里的學習是難以真正得到培養的,需要通過“更具整合性的方式”加以實現,使學生更加明晰地認識自己的生涯方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生涯發展。
   從現實看,高中學段的生涯教育“更具整合性的方式”可以有三個路徑:
   一是整合校內教育資源,堅持以我為主。把日常教學活動、常規教育活動、主題沙龍、社團活動以及目前越來越普及的游學活動等有機整合起來,用生涯教育的思想統領,加強活動設計,加強內容滲透,加強組織指導,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的可能,讓學生在團體參與和豐富的學習實踐中培養合作、自主、創新和探索的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二是學校與社會資源的橫向聯合。作為一所學校,有兩大豐富的資源為一般單位所不具有,一是家長資源,二是校友資源。這兩類資源又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源源不斷,二是職業門類齊全。學校應充分用好這兩類資源,可以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來校開設講座,介紹各自的職業領域、職業前景、企業用工需求狀況等等;也可以邀請校友介紹自己的成長歷程,分享交流自己的生涯選擇和生涯發展過程。同時,學校也可以邀請所在地政府、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來校開設講座,介紹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勢和當前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這些身邊人講身邊事的講座,更接地氣,比起空洞的說教或純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更愛聽,也更好參照。學校還可以與社區企事業單位建立見習、實習的合作關系,安排學生參觀學習或者頂崗實習,讓他們形成直接的職業體驗,這對學生認識不同職業的本質、了解職業素養要求有直接幫助;也為學生真切地了解社會、認識自我,正確處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性地進行生涯選擇提供直接支撐。
   三是學校與高校的縱向互動。發達國家非常重視中學與中學后教育的銜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的要求。生涯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有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以及大量自然科學知識做支撐,高中學段少有專業化的教師,更難開展相關深入的研究。高中學校與高校天然相依,高中學校要主動與大學做好銜接,主動向高校求助。一是開展與高校的共建合作,爭取高校招生部門和生涯教育研究的專家教授的支持,幫助培養骨干教師、設計教育課程、指導開展活動、開設學術講座,利用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養、提升教學專業水平、提優教學效果。二是在高中學段開設大學先修課程,讓學生提前了解大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了解大學的學科專業和社會職業分類。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向縱深發展,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每一個社會個體都面臨著不可預測的挑戰,需要不斷地對生涯發展做出靈活選擇和調整。高中學段生涯教育是學生能夠順利有效完成學業且形成健康世界觀、價值觀的基本保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關于生涯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永遠在路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4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