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環境績效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避免不了對我們生存環境的破壞,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的矛盾趨于激化,重度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環境污染的大戶更加引起了關注。而企業的本質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財務績效是十分摘要的指標,而保護環境提高環境績效避免不了資本投入,運營過程中保護環境與財務業績的關系是否負相關,這不僅是一個企業關心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近幾年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績效和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及對環境績效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最終得出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
  關鍵詞:環境績效;財務績效
  財務績效是企業戰略及其實施和執行是否正在為最終的經營業績做出的貢獻。企業的能力在財務績效上主要體現為以下四點:(1)盈利能力??己擞芰χ饕ㄟ^經濟增加值和銷售增長率。資本增值情況和資本凈收益能很好地評價企業盈利能力。而企業成長性指標的衡量可以使用銷售收入增長率。(2)營運能力。營運能力對于企業來說有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加強企業對于其資產的管理和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的積極影響。(3)償債能力。企業的財務狀況怎么樣、經濟實力如何則主要是通過企業的償債能力來體現,一個穩健經營的企業,其償債能力也較強,反之,一個企業如果償債能力較弱,一般認為其經營策略也是偏向風險型的。速動比率、流動比率以及資產負債率是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
  環境績效是指—個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投入財力和人力保護環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環境保護的成效。因此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和努力程度與環境被保護的效果有直接的關系,評價企業環境保護的最終評價標準就是環境績效。
  本文對于我國的重污染行業的分類,主要是根據環保部于2010年9月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來確定,指南中指出:我國的重污染行業為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等16類行業。
  一、基礎理論
  1.資源基礎理論
  資源基礎理論誕生的標志是沃納菲爾特于1984年發表的 “企業的資源基礎論”。資源論存在這些論點:不一樣的企業會擁有具有差異性的各項資源,獨特的資源能夠變成企業與其他同類企業區分開來的特征,再加上資源不容易被抄襲,也不容易被運輸,因此企業擁有特色資源和技術可以幫助企業保持長時間的特色,為未來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援。
  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和組織能力來說,假如企業政府的環保措施選擇捷徑手段實施,則管控、創新和售賣都一定要牽扯進來,事先防范比時候處理越發的需要綜合系統性的操作,增大了工作量,同時強制性的要求工作人員假如,是事先進行防范的事前行為模式。從人力資源上來說,員工更容易被以環保著稱的企業所吸引,因為員工的價值觀和企業的環境績效相吻合時,其選擇工作的意愿性會被影響。
  對于無形資源而言,前提是管理人員針對環境保護是否擁有足夠的重視會影響到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相關的態度。具備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商品和相關技術更容易獲得客戶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發布一些環境保護相關的宣傳資料,包括如何發展綠色市場,企業環境行為分析等等都可以幫助市場氛圍更支持環境保護。環保聲譽對于企業來說一種寶貴和獨特的資源,聲譽對于企業利潤具有積極影響。
  2.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主要落在兩個方面:(1)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制造并銷售獲得利益,在可能的情況下不但要維持現有的收入能夠滿足支出需要,同時盡可能提高收益,幫助企業持續成長;(2)企業基本責任產生的無限連帶責任,雖然這些責任可以由企業來承擔,也可以由政府和社會來承擔,然而企業要想達到收益更高的目標,采取的措施或多或少會制造一些外界難題,外界難題可能會導致大眾對企業的觀感發生改變。在較短的時間內,企業承擔這些為了解決這些外部性問題,必然會有資本的投入,會使企業的經營收益降低,但在較長的時間內進行思考可以發現企業實際上會獲取到額外的資源以及大眾的良好印象,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企業可以壓縮環境開支,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研究假設
  1.地理位置
  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貧富差距顯著的基本國情,探討企業環境績效影響因素時,應該考慮地理位置的影響。首先,經濟實力雄厚,工業化時間較長的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經濟不發達地區來說有財力物力人力治理環境污染問題。而且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更加嚴格,導致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綠色環保型商品以及服務,使環保型企業相比于傳統的污染型企業來說更具有競爭優勢,從而反作用于投資者,使投資者也更傾向投資到綠色環保企業。
  其次,相比之下人才更容易被經濟發達地區所吸引力,而他們的思維模式能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同時他們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發展的理念會有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有助于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績效水平的提高。
  最后,由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地區經濟的發展,更看重招商引資,吸引投資和一些企業的入駐,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最終導致的后果是忽視企業生產活動時對當地環境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提出假設1:經濟發達地區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環境績效水平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
  2. 企業規模
  規模大的企業其盈利能力、知名度一般來說大于規模小的企業,所以規模大的企業更容易受到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關注,而重污染行業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時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也大的這一行業性質,無法避免的就是各個利益相關者對其環保問題的關注。大規模企業為了有更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得不改善企業的環境管理,加大對環保的力度,承擔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以此來緩解因企業經營活動導致的環境污染造成的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   小規模企業為了擴大規模,提升經濟實力往往會更注重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視環境保護問題。而大規模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相比之下會更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大規模企業通過關注環保問題,承擔更多的社會環境責任來吸引綠色消費者和綠色投資者,而綠色消費者、投資者對大規模企業的支持、又會給大規模企業更多的經濟利益,從而達到良性循環和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對于環境的投資肯定會給企業增加經營成本,但是對于不同規模的企業來說是不同的。大規模企業獲取資源的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架構上比小規模企業更具優勢;同時,大規模企業環境治理投入要比小規模企業治理污染的單位產出成本要小。
  綜上所述提假設2: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規模與環境績效水平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三、研究設計
  1.研究變量
  1)環境績效。排污費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付出的代價,它直接減少營業利潤,排污費越高,表示企業對于污染環境越嚴重,顯示環境績效越低。
  2)財務績效。本文在財務績效的具體量化表現形式上選擇了基于市場指標的托賓Q值。 本文選擇托賓Q值作為財務績效的量化指標是因為托賓Q值能夠體現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并把財務數據與市場數據結合,彌補單純使用會計指標的不足。
  3)地理位置。本文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實力劃分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為環渤海地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余地區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定義經濟發達地區值為1,經濟欠發達地區值為0。
  4)公司規模。由于公司之間規模差距較大且上市公司總資產數字龐大不利于計算分析,所以用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來衡量公司規模的大小。
  5)環境戰略。考慮到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的披露具有自愿性,如果企業愿意參照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披露與環境有關的相關信息證明企業環境的管理水平高,對環境戰略的重視程度也高,所以才會選擇披露,從來吸引更多投資者和消費者,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定義企業披露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值為1,未披露的值為0。
  2. 模型設計
  為了研究地理位置、公司規模、環境戰略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構建模型1:
  EPIN=β0+β1PLACE+β2SIZE+β3GRI+μ
  四、實證研究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以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以及標準差為描述性統計分析的統計指標
  從上表結果可以看出,反映環境績效的每元營業收入排污費從0.000到0.078之間,均值為0.004,可知企業生產時的排污費各不相同且均值與最大值相差較大;地理位置上看均值為0.402可知一半以上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地理位置選擇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司規模最大值最小值差距較大,可知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規模差距很大;環境戰略從均值上分析只有0.212,可知大部分重污染企業還是不愿意披露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與環境有關的相關信息;衡量財務績效的托賓Q值在0.736到8.605之間,可見樣本企業財務績效指標存在較大差距。
  2.相關性分析
  當需要對兩個及兩個以上具有相關性的變量元素進行分析,衡量兩個變量元素之間的相關密切程度時,一般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來作為衡量指標。對以上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下表4.3Pearson 相關性分析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在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環境績效與環境戰略,環境績效與公司規模沒有顯著相關性,環境績效與地理位置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財務績效與公司規模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而財務績效與環境戰略,財務績效與公司地理位置沒有顯著相關性;環境戰略與公司規模,環境戰略與地理位置,公司規模與地理位置沒有顯著相關性。基于市場指標的數據來看,環境績效對財務績效有積極影響。
  結論
  經濟發達地區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環境績效水平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雄厚,工業化時間較長的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經濟不發達地區來說更有剩余的財力物力人力治理環境污染問題。而且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更加嚴格,導致消費者會更傾向于購買綠色環保型商品以及服務,使環保型企業相比于傳統的污染型企業來說更具有競爭優勢,從而反作用于投資者,使投資者也更傾向投資到綠色環保企業。
  參考文獻:
  [1]王璇.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業績和財務業績相關性分析[J].新經濟,2014(26)
  [2]崔麗萍,葛風書.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與企業財務狀況相關性的實證分析[J].商情,2014(41)
  [3]楊霞,王樂娟.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關系區域比較研究[J].人文地理,2016(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31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