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準備活動提高體育課堂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準備活動的開展,通過優化準備活動可以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礎;能有效避免韌帶、肌肉等軟組織的損傷,促進體育課的順利開展,是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本文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通過優化準備活動提高體育課堂效率:一是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準備活動的價值;二是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的動力;三是活動要有針對性,要與課堂目標與學生的實際身體發展狀況契合;四是要以學定教,準備活動的設計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關鍵詞】體育教學;準備活動;課堂效率
一、前言
對于體育教學而言,準備活動實質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身體練習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在課堂教中,為了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大腦皮層判斷、分析運動的能力,需要充分重視準備活動的開展。同時,開展準備活動,也有利于加強中樞神經調節運動器官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有效地協調、準備完成相關的教學動作。
在體育課教學實踐中,部分師生對準備活動不夠重視,認為準備活動可有可無、可長可短,隨意應付,給課堂教學帶來一些不利因素。準備活動的開展是一節體育課教學的序曲,是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因素之一。充分的準備活動,在確保課程目標順利實現的同時,對避免學生運動不必要的受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深入探究,不斷完善,發展出形式多樣,學生樂于參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豐富多彩的準備活動,使其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體育課準備活動開展現狀分析
對于體育課堂教學優化而言,開展充分、到位的準備活動,對于增強學生運動技能、掌握運動技術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體育實踐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準備活動參與積極性較低,動作不規范、不到位,更有甚者趁教師不注意停止活動。透視學生這一系列行為,有兩方面的原因。
1.學生認識不到位,誤以為課前準備活動并不重要。學生在平常自己開展鍛煉時,在運動前并未開展準備活動,自我感覺也很良好。他們課前準備活動只是一種形式,可有可無。
2.教師在設計準備活動時,一味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喜好來行事,或者幾乎每節課都是千篇一律地要求學生做同一套的準備動作,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自然積極性低,效果不佳也就差強人意。所以,體育教師在備課時應高度重視準備活動的設計,針對教學內容,備好相關聯準備活動,多樣化準備活動來提高教學效率。
三、優化準備活動,提高體育課堂效率
1.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準備活動的價值
教師要積極轉變理念,充分認識到準備活動的價值,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準備活動,不僅能夠有效保障學生安全,避免運動損傷事件的出現,而且能夠使得學生牢固掌握各項運動技能與技術,增強身體素質。所以,準備活動開展情況對體育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影響較大。同時,體育課普遍安排在上午三、四節課或下午,在這一時間段,受學生生理和天氣原因的影響,學生難有飽滿的精神和高昂的情緒?;诖耍處煾鼞獙W生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精心設計準備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此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的動力
準備活動集體形式最為常見,在充分考慮器材、場地和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師要組織形式豐富的活動,使學生感到準備活動新穎、生動有趣,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既有原地的,也有行進間的;既有單人的,也有雙人或集體的;既有徒手體操,也有器械操;既有通行練習,也有專項練習;既有模仿練習,也有輔助練習;既有走、跳、跑、投等基本活動,也有韻律操、游戲等趣味性活動。有趣、多樣的準備活動,不僅使學生心血管、呼吸、肌肉、關節、韌帶等生理得到一定的活動,而且激發學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調動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合理的練習方法和手段,應順應學生的心理,用形式多樣的準備活動來刺激學生腦皮層中樞神經,讓學生全員參與,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通過創新,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用形式多變的方式開展同一類型的準備活動。例如慢跑,可對跑的形式予以創新,組織回形跑、旋形跑、圖形跑、交叉跑、分并隊跑等,以新穎有趣的活動,多樣的形式,充分激發學生慢跑的興趣。再例如,徒手操內容和形式也可以創新,可開展多人操、雙人操、韻律操、健美操、行進間操等,還可以將方向、節奏進行改變,從而發揮振奮精神、激發興趣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在體操隊形組織變化,將體操隊形變為口字形隊、雙圓形隊、圓形隊、相對或相向列隊,或按事先設計好的圖形或圖案列隊等。
活動形式的多樣化,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他們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3.活動要有針對性,要與課堂目標與學生的實際身體發展狀況契合
準備活動可以充分調動有關的肌肉群,使學生的身體較早地進入工作狀態,在生理機能上做好準備,促使學生在新知識講授的過程中身心調整到理想狀態,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诖?,教師在準備活動設計時,應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動作技巧,準備活動的基本結構、動作的性質與體育課教學內容要基本相似,學生通過模仿性練習、輔助練習、誘導性練習等以達到提高學習正式動作的適應性,由此,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例如,在短跑課中,可以先進行小步跑、后蹬跑、車輪跑及后踢腿等這些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對學生學習短跑,樹立相關正確的概念,在學生大腦的映像中和相關肌肉的刺激,都會打下不同程度的烙印,充分發揮準備活動的作用,促進體育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師在設置準備活動時,教師不能采用大一統教學模式,應針對每一個班級學生特征進行針對性設置。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班級大多數學生的年齡、性別、運動基礎等特點進行設計。如果學生積極活躍或水平較高,一般性準備活動的時間應相對縮短,可以進行更多的專門性活動與主教材有關的一些模仿、輔助或誘導性練習,讓相關的肌群、關節和韌帶得到更充分的活動,加強各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間的協調;如果學生沉悶消極或水平較低,則應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活動幅度較大,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能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的活動或游戲。
4.要以學定教,準備活動的設計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組織和實施準備活動的科學程度,關乎到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應以學定教,準備活動的設計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教材內容,對準備活動的時長、運動量和趣味性做到心中有數。既不能時間過短或過長,也不能枯燥乏味,更不能使強度超過學生的承受范圍。準備活動的最佳時間應以體溫為準并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天氣狀況、教材內容等因素而定。一節體育課的時長45分鐘,準備活動時間設定10分鐘為宜。時間過短,準備不足,影響進一步教學內容的學習;時間過長,學生體能消耗過量,也會影響課堂練習時間和成效。準備活動運動量的設定,應堅持區別對待、循序漸進的原則,遵循人體機能的活動規律。一般情形下,活動強度不宜過大,中等強度最好。具體可以依據學生的出汗、心率等情況來判定,心率約一般達100—120次/秒左右,負荷量不超過基本部分負荷的1/3,學生感覺到體溫升高,情緒亢奮,微微出汗為最佳狀態。
四、結語
要上好一堂高效率、高質量的體育課,準備活動非常重要。這就像一幢雄的高樓,沒有堅實的基礎只能是空中樓閣,而準備活動的開展就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取得高質高效的基石。教師應積極改革準備活動中存在的各種缺陷,突破公式化、單調化、一般化的教學框架,增加準備活動的多樣化、針對性,既可以預防意外事件的出現,又能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準備活動中感受到快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運動水平得以提高,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