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復習——探索規律》教學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P87-88
二、學情分析
1.課標要求: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探索數學規律活動的機會,改變學習方式,積累活動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2.學習內容:鼓勵學生探索數、圖形、實際生活中之間蘊涵的規律, 能夠用數學語言的刻畫方式表示發現的規律,解決關于規律的實際問題。
3.學情現狀:學生已掌握了探索規律一些方法,并初步具備了主動學習,自覺思考的能力,喜歡在網絡、多媒體環境與問題情境中自主、合作、交流學習。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經歷探索給定情境中隱含規律的過程,體驗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規律,發展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體驗經歷探索規律形成的過程,加深對所學的數、圖形隱含規律的理解,發展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體會函數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意識;體會規律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四、教學策略
1.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索規律,能用數學語言和其它方式表示出來并進行梳理歸納。
難點:學會探索規律的一般思路。
2.方式與方法
?、偃蝿招徒虒W方法;②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③小組合作學習。
3.媒體技術
?、俣嗝襟w素材:新世紀數學專題學習網站;教學課件PowerPoint。
②教學準備:多媒體展示臺;學生導學單、評測紙。
五、教學流程結構
六、教學過程設計
1.信息整理,自主探究
?、俜中〗M整理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數學規律”,選出你們認為是生活中常見的、典型的數學規律。
?、谛〗M代表匯報,與全班同學分享。揭示課題《總復習——探索規律》。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自主學習需求,課前布置《探索規律》導學單調查“數學規律”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查閱相關參考書,自主收集整理,小組分工合作,點燃激情,使學生愿意學。
2.探究活動,發現規律
活動一:回顧與交流——探索數的規律
?、俪鍪境朔ū?,說一說,這些數有些什么規律?(如橫、豎、斜、積等方面觀察找規律。)
?、谙胍幌耄覀冊谡覕蹬c數之間的規律時,用什么方法?(觀察比較,注重有序,推理分析)
設計意圖:一張乘法表讓學生感知“觀察是解決問題的先導”,體驗觀察重在“有序”,比較重在“前后”。
活動二:鞏固與應用——數與圖形的規律
設計方案1:第一組同學為班上慶“六一”,掛氣球:紅黃紅紅黃紅黃紅紅黃……(PPT演示)
①你知道他們掛的第2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嗎?(黃)你是怎么知道的?第27個呢?(黃)
?、谌绻?000個氣球按這樣規律排,想知道第100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用數的方法方便嗎?你能找出一種方法很快的知道第100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嗎?(把氣球每五個分為一組,用氣球各數除以5,剛好整除的就是最后一個顏色,由余數的余幾就是第幾個氣球的顏色。)
設計意圖:PPT把靜態知識變成一個動態過程,直觀演示,引導學生探求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并用數學語言的刻畫方式表示發現的規律,學會解決“數與圖的規律”的方法,從而舉一反三。
設計方案2:第二組同學負責用小球做裝飾畫,做成一列,并圍成三角形,數量如下:1、3、6、10……
?、龠@個圖案中也藏著一個規律,你能找出來嗎?(第一層1個,第二層2個,第3層3個,第4層4個每一層都比前一層多1個。)第5堆比第4堆多幾個小球呢?
?、谀隳芎芸熘赖?堆上畫了多少個小球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第一堆:1,第二堆:1+2=3,第3堆:1+2+3=6第6堆:1+2+3+4+5+6=21)你知道第 n 堆有多少個小球嗎?
設計意圖:“活動的圖形規律”動態展示變化趨勢,較好解決了不完全歸納法的數據羅列,有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觀察、推理與分析,驗證了計算第 n 堆有多少個小球,真正掌握解決規律問題的方法。
設計方案3:第三組同學分地方活動。以地板方磚計算所需場地如下:1×1,2×2,3×3,4×4……
?、僬埫枋龅?0個地方圖形的樣子?
②如果用N表示第幾項,用X表示方磚的塊數,你能用一個關系式來表示它們的規律嗎?
設計意圖:借助信息技術與探索規律高效融合,讓學生在分地方中感受變化趨勢,猜想驗證,體會函數的思想。
設計方案4. 第四小組的同學負責擺放教室的桌子,他們有兩套計劃方案:
第一套方案:(1)按照圖1的方式擺放桌椅:1張桌子可以做6人。2張桌子可以做幾人?3張呢?按照這樣的方式繼續擺桌子,完成下表。(2)如果我們班同學加上班主任和我需要多少張桌子呢?(班上54人計算6+4(n-1)=54, n=13)
第二套方案:按照圖2的方式擺放桌椅:1張桌子可以做6人。2張桌子可以做幾人?3張呢?按照這樣的方式繼續擺桌子,完成下表。(來桌椅的擺放方式不一樣,所呈現的規律也不同。)
小小設計師:設計60人桌椅擺放方案,使其沒有剩余桌椅。請畫出你滿意的設計圖。
設計意圖:讓桌椅動起來,學生在活動中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愉悅體驗經歷探索規律形成的過程,方案一著力引導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實際問題的一般規律。 方案二重在引導用運算來驗證一般規律。 3.歸納驗證,留味激趣
今天你學習了《探索規律》, 有什么想跟你的小伙伴們分享的。(板書)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高效率的回顧,進行探索規律的思路梳理與歸納,發展學生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師:生活中處處蘊涵著數學規律,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設計意圖:信息技術與數學融合,這比傳統的教學手段出示練習與反饋速度更快、更簡潔,學生及時感受成功,發現不足;“樂”中求需;“創”中求價值。留味激趣,讓生活中的規律應用探究進行到底。
七、教學評價
1.關于教學設計
?、賰烖c與特色(評課人:羅敏)
本節課著眼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較好發揮了信息技術的最佳優勢:一是省去了繁瑣的教學具準備;二是節省了操作與驗證所需要的時間;三是提高了設計的效率;四是向全體學生及時反饋展示學生個體的學習成果,使得“探索規律”教學直觀、生動、輕松、高效, 學生興趣盎然,參與積極。
著力教材、網絡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學生收集與整理大量的“生活中的數學規律”做課前習,教師精心預設慶“六一”情境進行系統研討,并與課堂生成的資源反復練習“規律”做課中習,留味激趣做課后習,學生在“習”中自主合作探究,暴露思考過程,積累了活動經驗。
?、趩栴}與建議
教學課件不僅用來直觀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但要適時、適量、適度的調控更重要。
做數學規律練習題后,借助信息技術反饋速度更快、更簡潔,學生及時感受成功,發現不足,但更需要注重個體差異性,學習是開放的,要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學習。
2.關于教學過程
?、賰烖c與特色(評課人:羅敏)
信息技術與精心設計的收集整理、回顧交流、鞏固應用等教學環節有效融合,既點燃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激情,又積累活動經驗,鞏固了“數學規律”的意義理解與思路方法的掌握。
設計《探究規律》的反饋作業與再次上網尋知,使課堂容量增大,課堂教學進一步個性化,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②問題與建議
學生運用字母公式準確表示事物中隱含的較復雜的規律,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做適當的提醒。
慢一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探索規律中,感受數學規律就是遵循“特殊”到“一般”再回“特殊”。
3.關于目標達成
①優點與特色(評課人:羅敏)
學生經歷具體的活動,喚醒、拓展了數學思考,學會數學規律的一般思路,并解決實際問題。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使得每一位學生均有效地參與到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積累經驗,體驗成功。
?、趩栴}與建議
建議平時教學中繼續引入學生小組競爭機制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的意義。教學中繼續嘗試探究利用現代教育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八、關于教學反思
1.精心策劃活動,自主合作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學習《總復習——探索規律》的積極性很高,這部分知識的趣味性很強,精心設計的題目能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既貼近生活,又具挑戰性。課前上網尋找你心目中的數學規律,熱身的找乘法表中的規律,課中巧妙策劃了本班慶“六一”掛氣球、裝飾畫、分地方、擺桌椅等活動中的規律,課后找規律的留味練習等,給學生創設了多樣的思考空間與方法,讓學生積累了活動經驗。課堂成功運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探索和交流,形成小組意見后,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
2.借助信息技術,改變學習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創造數學?!北菊n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活動有效融合,設計導學單上網求知,匯總匯報,點燃求知激情;乘法表,PPT展示,一目了然;慶“六一”,數形結合,生動直觀;課后留味再上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與開放性。高段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主動學習、自覺思考的能力,能熟練操作電腦,喜歡在網絡、多媒體環境與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與學,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