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隱居,謫仙般的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留給我們的最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古人隱居的愛好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
  鑒賞
  方山子傳
  [宋]蘇 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歟?
  含英咀華
   作者有感于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為,結合自己當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寫作進階
   1.奇妙構思。本文主旨是說明方山子為棄顯聞富樂,獨來窮山中的異人;形式上是應用文,內容上卻是記敘文,重點寫隱居時的生活和思想態度(隨物賦形)。
   2.奇妙語言。本文用字準確而含蓄,寫出了作者想見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悅之情,同時也渲染了隱士的特征。
   3.暗示手法,隱約折射。本文看似在寫隱士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貧賤,實際上是作者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
  實踐
  輞川別業
  [唐]王維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
  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注]輞川別業:王維在輞川山谷中園林舊址上營建的山莊,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以供其母參禪禮佛及詩人自身隱居。別業:別墅。東山:指輞川別業所在的藍田山。
  考題連線
   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有“詩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的論斷,本詩頷聯中有兩字亦有“點石成金”的效果,請指出并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染”與“燃”,青草綠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紅得幾乎要燃燒起來;以動寫靜,賦予畫面動態的美感,以夸張的筆法寫出顏色的艷麗;描繪出一幅絢麗的雨中郊野春景圖。
  寫作進階
   《輞川別業》是一首寫景言情的七律,寫王維在輞川隱居時期的田園生活。
   1.巧妙設色。作者在前四句運用了夸張的設色法。春播的季節,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與桃花。春草是怎樣的,桃花是怎樣的,人們大都有親身感受。所以,要處理得使人如身臨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維自有見地,他使用了“堪染”來突出一個“綠”字,用“欲燃”來突出一個“紅”字,這就是畫家的眼光、畫家的用色法。
   2.以動寫靜。作者將靜態景物寫得具有強烈的動感,使本已很美的綠草、紅花顯得得更加碧綠、紅艷。這種色彩明艷的畫面,反映了詩人“相歡語笑”的喜悅心情,意境優美,清新明快。作者以夸張的手法寫秾麗的春景,與“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王維《田園樂七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實踐
  賢士隱居者
  [宋]洪 邁
   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無傳。比得《上虞李孟傳》錄示四事,故謹書之。
   其一曰,慈溪蔣季莊,當宣和間,鄙王氏①之學,不事科舉,閉門窮經,不妄與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歲四五訪其廬。季莊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告去,則送之數里,相得歡甚。或問抑崇曰:“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聞其故?”抑崇曰:“余終歲讀書,凡有疑而未判,與所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倍Y之所長,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謂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巖壑深處。有弟不甚學問,使專治生以糊口,而茂剛刻意讀書,足跡未嘗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煥通判州事,嘗訪之。其見趣絕出于傳注之外云。氣象嚴重,窺其所得,蓋進而未已也。
   其三曰,顧主簿,不知何許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貧賤,不蘄人之知。至于踐履間,雖細事不茍也。平旦起,俟賣菜者過門,問菜把直幾何,隨所言酬之。他飲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茍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②,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為邑人所敬。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家至貧,常終日絕食,鄰里或以薄少致饋。時時不繼,寧與妻子忍餓,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h尉謝生遺以襲衣,曰:“先生未嘗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無傷也。”日章笑答曰:“一衣與萬鐘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弊滢o之。
  是四君子,真可書史策云。
 ?。ㄟx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籍。
  考題連線
   以下各項中都屬于直接表現“賢士隱居者”的“賢”的一組是(  )
   ①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于公
   ②每積至數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
   ③廉介有常,安于貧賤
   ④一衣與萬鐘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
   ⑤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巖壑深處
   ⑥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參考答案:D(①⑤句主要表現蔣季莊、王茂剛的“隱”;②是側面表現其賢。)
  寫作進階
   隨筆一般是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確有所感,實有所得,提筆隨手而成。寫作者往往不刻意為文,寫法樸素自然。其作品大多篇幅短小,形式多樣,或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夾敘夾議,莊諧兼備。寫作隨筆,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訓練:
   1.呈現特定的畫面,蘊含哲理
   隨筆實際上應在寬泛的散文這個概念之內。畫面,也可以稱之為場景。隨筆的寫作一定要注意特定的場景的呈現。因為有場景,文章就生動,讀者也便會因有身臨其境之感而倍感親切。當然,蘊含哲理是隨筆寫作者時時要注重體現的。
   2.表述特定的觀點,彰顯個性
   所謂“個性色彩”,就是獨特的感悟和見識,乃至獨樹一幟的文章風格、人文品格和創造精神。要寫好隨筆,達到得心應手、“進乎技矣”的高妙境界,就必須勤于讀書,擷取人類智慧的結晶,同時對所感知的進行辯證思考,對所積累的進行精心的提煉,來一個“六經注我”,來一番“自言自語”,或記敘、或議論、或說明,均寫出獨特的見識來,給人、事、物注入“我”的靈氣。
   3.捕捉特定的素材,展示知識
   對于考生來說,將平時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文學和文化知識(間接生活)作為寫作的素材、表述出自己閱讀的獨特感受、挖掘出素材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的文藝隨筆值得經常練習。要注意的是,考生所擁有的素材一定只能是你自己特有的,越是特定的,就越能讓人耳目一新,也就越有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75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