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酸反流特點與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食管酸反流特點與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方法從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2月選取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據病情的不同程度分為A組和B組,輕中度為觀察A組,60例,重度為觀察B組,40例,選取2016年1月- 2017年12月的健康正常人60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關參數和反流性食管炎相關性、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和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高酸型NR5、反流性食管炎和酸排量情況。結果與反流性食管炎相關系數最高的是反流持續時間超過5min的次數(NR5),隨著反流性食管炎( RE)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反流持續時間超過5min的次數也會不斷增加(P<0.05)。觀察A組中有或者伴有高酸型NR5食管酸反流的有36.67%,觀察B組有或者伴有高酸型NR5食管酸反流的100%。觀察B組的高峰酸排量( P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比觀察A組大。結論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與反流持續時間超過5min的次數(NR5)密切相關,導致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其中一個因素是食管高酸度NR5反流模式。
[關鍵詞]食管酸反流;反流性食管炎;相關性;嚴重程度
[中圖分類號] R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214-04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內科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常反復出現燒心、反流等癥狀,主要是由于胃內容物反流到口腔、食管、肺部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有非糜爛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1]。反流性食管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胃部和十二指腸的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性病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情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有差異。需要明確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因素,促進針對性的治療。為探究食管酸反流特點與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特選取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2月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 2017年12月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明確研究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通過胃鏡檢查顯示有食管慢性炎癥;有典型的病情癥狀;無腹部手術史。排除有糖尿病、腫瘤、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其他嚴重疾病。根據Savary-Miller-Ollyo內鏡分級標準[2],將患者的病情分成不同的標準和組別,輕中度患者為觀察A組,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30 - 76歲,平均( 55.7±13.2)歲,其中I級21例,Ⅱ級18例,Ⅲ級21例。重度患者為觀察B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3 - 76歲,平均(55.1+ 12.8)歲,為Ⅳ級,共40例。另外選取健康正常人60例,作為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52 - 78歲,平均(55.3±13.3)歲。三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胃鏡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電子胃鏡采用直接插管觀察的方式,胃鏡檢查能夠準確判斷反流性食管炎和炎癥的嚴重程度。依據洛杉磯關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分類標準[3],A級是在黏膜皺襞上,并僅限于此,黏膜的破損長度< 0.5cm,屬于輕度的反流性食管炎。B級黏膜的破損長度> 0.5cm,是輕度反流性食管炎。C級是黏膜的破損面積<食管周徑的75%,破損黏膜有融合的表現,是中度反流性食管炎。D級是黏膜的破損面積不低于管周徑的75%,破損黏膜有融合的表現,是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胃鏡檢查中,黏膜水腫患者不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或者有黏膜充血,如果合并食管狹窄等,處于D級。分析胃液,被檢查的患者隔夜空腹12h,第二天早晨在胃內放置多孔鼻胃管,位置的確定采用水回收試驗的方法,患者需采取左側臥位。抽取患者的胃液,每隔Smin -次,棄除開始15min抽取的胃液。收集1h,接著根據患者的體重情況,注射五肽胃泌素,每15分鐘留取胃液標本,連續四次。每次取得的標本都進行容積測定,測定酸度,以及最大胃酸分泌量、基礎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最長反流時間、反流次數、反流持續時間超過5min的次數(NR5),NR5定位為持續時間超過5min,計算與反流性食管炎的相關性。采用酚酞指示劑滴定法測量和計算最大胃酸分泌量、基礎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參數和反流性食管炎相關性比較
最長反流時間和反流性食管炎相關系數為0.334,反流次數和反流性食管炎相關系數為0.365,反流持續超過5min的次數與和反流性食管炎相關系數為0.477。相關系數最大的參數是反流持續超過5min的次數。見表1。 2.2 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和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程度逐漸增加,從I級到Ⅳ級,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也隨之增加,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觀察A組和觀察B組高酸型NR5情況分析
觀察A組中,有或者伴有高酸型NR5的患者有36.67%,觀察B組中為100%,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8.258,P<0.05)。
2.4 三組酸排量分析
三組的基礎酸排量(BAO)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B組的高峰酸排量( PAO)28.0±2.1比觀察A組(13.0+15)、對照組(6.0±1.6)高,( t=5.265/6.258, P=O.O01/O.O01,P<0.05)。同時觀察B組的最大胃酸分泌量( MAO)(24.0+ 1.3)也比觀察A組(8.0±1.7)、對照組(3.0±1.2)高(t=6.287/10.756, P=O.O01/O.O01.P<0.05)。見表4。 3 討論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難治性慢性疾病,并且病情反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的變化,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4-5]。反流性食管炎會引起頻繁的反流,并且會誘發慢性支氣管炎、咽炎、喉炎等其他病癥。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發病原因是胃、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導致損傷食管黏膜,引發炎性病變[6-8]。有研究顯示反流性食管炎容易發病在中青年群體中,受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精神緊張、吸煙、喝酒等影響,容易發展成反流性食管炎,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的意見?;颊吲R床表現多樣,主要的診斷指示就是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9-10]。24h食管pH值檢測的多項指標,是暴露食管內酸的有效方式,最理想的參數是最長反流時間、反流次數、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11-13]。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NR5)可以顯示反流物中酸的含量、暴露酸的時間、暴露頻率等[14-16],本次研究顯示,與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相關系數最大的就是反流持續超過Smin次數(NR5),提示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指標參數更加敏感,在對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中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顯示,反流持續超過5min次數數據隨著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者有正相關關系,決定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反流酸在食管滯留的時間和酸度。觀察A組、觀察B組有或者伴有高酸型NR5的比例分別為36.67%、100%,提示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反流酸度偏高。反流酸度是導致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對于胃酸度是否增高,研究者們有不同的意見。有認為胃酸分泌量增高,和病情嚴重程度相關[17-18]。有認為胃酸分泌量增高,但與嚴重程度無關[19]。本次研究顯示,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最大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比中輕度組高。兩組的基礎胃酸分泌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最大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增高,可能與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有關。我國是胃癌、食管癌的高發國家,出現典型反流癥狀的患者要及早檢查治療,防止病情惡化。臨床上也有患者無典型癥狀,在胃鏡檢查時才發現,要完善胃鏡檢查,及早發現病癥,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和情況,進行體格檢查,避免漏診,幫助患者及時治療及早康復[20]。
綜上所述,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種類型,比較普遍并且容易反復發作,與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比較高的是反流持續時間超過5min的次數(NR5),并且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伴有最大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增高。
[參考文獻]
[1]潘紅艷,向雪蓮,呂尚澤,等.非糜爛性反流病與反流性食管炎癥狀特點的比較[J].中華內科雜志,2016,55(7):510-514.
[2]陳霞,CHEN Xia.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反流相關癥狀和精神心理癥狀特征的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0(5):226-228.
[3]王木成,彌希峰,許婷婷,等.老年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特征、食管動力學及酸暴露特點叨.中國老年學,2016,36( 19):4830-4832.
[4]蔡林燕.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同食管動力學特征及酸暴露特點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 21):3249-3250.
[5]修利軍.埃索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8,2(1): 17-18.
[6]李鳳玉.雷貝拉唑、奧美拉唑治療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 (11):108-110.
[7]葉必星,衡定,姜柳琴,等.不同年齡段反流性食管炎癥狀譜、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比較[J].中華消化雜志,2017,37( 2): 73-78.
[8]安瑛,范紅,李巖,等.24 h食管多通道腔內阻抗-pH監測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應用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 6): 564-567.
[9]宋璇.應用食管多通道腔內阻抗觀察不同體質量指數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反流特點[D].濟南:山東大學,2013:22-24.
[10]王虹,田園,丁燕,等.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動力功能[J]. 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 (4): 465-469.
[11]王天佑,郭子皓,陳婧,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胃食管連接部形態與24h食管pH-阻抗監測及胃鏡結果的相關性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7,26( 8): 898-901.
[12]陶麗媛,呂賓,孫常波,等.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爛性食管反流病對抑酸治療反應時間的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 1): 48-50.
[13]宋璇,郝洪升,呂國蘋,等.應用食管多通道腔內阻抗觀察不同體質量指數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反流特點[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1( 1): 71-74.
[14]孫曉紅,柯美云,王智鳳,等.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動力特點[J].中華醫學雜志,2014,6(22):1718-1721.
[15]王金棟,劉俊峰,王其彰,等.食管癌賁門癌術后殘余食管黏膜上腫瘤壞死因子-a和環氧化酶一2表達的意義[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2):90-93.
[16]段卓洋,張川.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亞型食管酸暴露及發病機制的差異[J].臨床薈萃,2013,28( 12):1361-1364.
[17]程鵬,李建生.不同反流物對十二指腸胃混合食管反流大鼠食管腺癌發生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 46(3):338-341.
[18]易智慧,馮麗,文茂瑤,等.不同類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動力、酸反流情況的差異[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5(3):480-483.
[19]陳萍,李霞,楊朝霞,等.圍絕經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特征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 (3): 289-291, 295.
[20]趙丹丹,張玫.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運動功能及酸反流特點[J].北京醫學.2016,38( 1): 9-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