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湯治療痰熱擾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31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觀察失眠湯治療痰熱擾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菏澤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收治的失眠湯治療痰熱擾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失眠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觀察組給予失眠湯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普唑侖治療,觀察2組對痰熱擾心型失眠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失眠湯治療失眠療效良好,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失眠;痰熱擾心;失眠湯;臨床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somnia decoction on insomnia caused by phlegm-heat disturbing.Methods:A total of 62 cases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in Heze city hospital with insomnia of phlegm heat disturbance heart-shaped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somnia decoction,the control group given alprazolam treatment,observe two groups of phlegm heat disturbance heart-shaped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insomnia.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somnia decoction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Key Words Insomnia; Phlegm and heat disturbing the heart; Insomnia sou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256.23;R285.6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21
失眠隨著快速發展的社會,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律變快,壓力越來越大,失眠患者越來越多,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擾亂患者正常的工作秩序。長期失眠容易導致臟器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伴隨出現多種疾病。我國有研究證實,2017年20~60歲患有失眠癥的比例達到30%,其中慢性失眠癥占23%~45%[1]。慢性失眠癥不僅表現為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還造成患者情緒低落和注意力減退[2]。失眠中有一部分是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僅靠單純西醫治療,治療效果欠佳,長期服用藥物,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反應越來越明顯?,F代治療中,中醫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起到很好的療效,結合苗發啟主任醫師多年經驗,總結出失眠湯治療痰熱擾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菏澤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收治的失眠湯治療痰熱擾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失眠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0.14±3.25)歲;病程4~12個月,平均病程(5.32±1.73)個月;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失眠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3]和《失眠癥診療常規和質量控制標準》[4];中醫診斷標準符合參照《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5]及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痰熱擾心型的標準[6]。
1.3 納入標準 臨床癥狀:不易寐,胸悶心煩,時有燒心反酸,胃脘部脹滿不適,腹脹,噯氣,嘔吐痰液,夜間咳嗽胸部不適,時有頭重目眩,口苦口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1.4 排除標準 有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代謝異常等影響藥物吸收者,對藥物過敏者,不配合實驗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普唑侖片(山東省平原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444)治療,睡前服用0.4 mg。觀察組給予失眠湯,藥物組成:半夏10 g、竹茹10 g、枳實6 g、陳皮12 g、茯苓15 g、石菖蒲15 g、炙甘草6 g,水煎,每劑150 mL,每日1劑,早晚溫服,2周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2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睡眠改善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睡眠正?;蛘咚邥r間>6 h,睡眠沉,醒后精力旺盛;2)顯效:睡眠顯著恢復,睡眠時間3~6 h,睡眠深度時間提升;3)有效:臨床反應好轉,睡眠時間上升,但是<3 h;4)無效:無任何好轉。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非參數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55%,對照組為83.8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PSQI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現代生活習慣的明顯變化和現代社會壓力的越來越大,失眠患者出現率越來越多,從而引發睡眠時間不足和精神萎靡不振等問題[7]?,F代醫學研究目前臨床診治該病主要是苯二氮艸卓類和非苯二氮艸卓類藥物2類[8],現代臨床研究有錯綜復雜的因素都能引起失眠的發生,由于病因病機復雜多變,治療時效果達不到我們理想效果,加上大部分失眠患者有抽煙酗酒、不良習慣的飲食等多種誘因,導致出現脾胃升降失常,脾胃不和。臨床治療時,單純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有時臨床上加上中藥益氣養血、鎮靜安神、醒腦開竅的治療,有時給予針刺、推拿等治療[9]。綜合治療可能達到理想結果。
在古代中醫對失眠描述有很多,失眠在《黃帝內經》中稱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如《素問·病能論》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臟有所傷及,精有所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峨y經》最早提出“不寐”這一病名,《景岳全書·不寐·論治》中指出:“無邪而不寐者,……宜以養營氣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則諸癥自退,若兼顧而雜治之,則十曝一寒,病必難愈,漸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夺t宗必讀,不得臥》將失眠原因概括為“一曰氣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5個方面。《醫效秘傳·不得眠》將病后失眠病機分析為“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安臥,若陰虛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則陽氣虛,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則陰氣弱,故不眠,熱病邪熱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陰氣未復,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為邪人表也”?!鹅`樞·大惑論》中指出:“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也……衛氣留于陰,不得行于陽。留于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于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說明陰陽失調是“目不瞑”的根本病因,《醫效秘傳·不得眠》將病后失眠病機分析為“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安臥,若陰虛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則陽氣虛,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則陰氣弱,故不眠,熱病邪熱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陰氣未復,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為邪人表也”。中醫臨床常見3種常見病因:1)《類證治裁·不寐》曰:“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中指出情志所傷;2)《張氏醫通·不得臥》云:“脈滑數有力不得臥者,中有宿滯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中說明飲食不節脾胃受損;3)《景岳全書,不寐》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說明人體正氣不足引起,其中“胃不和則臥不安”充分說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失眠,被認為是失眠的主要病機,需通過調節脾胃的方法治療失眠,俗話說肺為生痰之源,脾為儲痰之器,痰為病之源,所以去除痰源,為治病的關鍵。其病因和病機十分復雜,病理變化總屬陰陽失調,辨證主要為虛實,其中臨床痰熱引起居多,實證多屬痰熱擾心、心神不寧,治療當理氣化痰,清熱安神。結合我的老師多年經驗,總結出失眠湯治療痰熱擾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病機:陰陽失調,痰熱擾心。治則:調和陰陽,清熱安神。方藥:半夏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藥物,性辛溫,有燥濕化痰安神的功效,竹茹有清熱化痰安神的作用,枳實有破氣消痰,與半夏合用有氣順痰隨之消失,氣滯得暢,陳皮有理氣燥濕化痰,協助半夏祛痰,和枳實相配起到氣機更加通暢,以預防病邪的產生,茯苓有健脾安神祛濕的功效以調和陰陽,有杜絕生痰的源頭,還有安神之功效,根據《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思想,起到很好的治未病。炙甘草有補益脾胃,石菖蒲性辛開苦燥溫通的作用,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的功效,調和各藥的功效,此方在各藥共同調和作用下,起到理氣化痰,清熱安神的功效,在臨床實踐中,經濟實惠,復發率低,減輕患者身心痛苦,使患者恢復的正常的生活,不影響患者工作,取到很好的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曉彤,林海雄,金遠林.艾司唑侖治療失眠癥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網狀Meta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8,35(5):735-740.
[2]李秀泉.右佐匹克隆與艾司唑侖對腦卒中后失眠患者神經遞質、神經細胞因子及應激狀態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8(11):1-9.
[3]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4]上海市中醫醫院中醫睡眠疾病研究室.失眠癥診療常規和質量控制標準[C].全國中醫睡眠醫學學術研討會,2004.
[5]中國中醫科學院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課題組.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6,3(1):8-25.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7]華海燕,朱海軍.針灸對失眠患者的臨床效果及體內炎性反應因子水平影響的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1(12):2767-2770.
[8]潘勝珂,姚培芬,李華芳.原發性失眠癥多導睡眠腦電圖研究及相關分析[J].精神醫學雜志,2013,26(5):391-393.
[9]吳秋玲,張曉雪,劉竺華,等.賈躍進老中醫辨治失眠學術思想探討[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1):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