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治療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兒, 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反流癥狀得到控制后), 對照組給予小劑量奧美拉唑膠囊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法莫替丁治療,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前, 兩組反流癥狀指數量表(RSI)、反流體征評估量表(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FENO)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復發2例, 復發率為4.44%(2/45), 對照組復發4例, 復發率為8.89%(4/4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皮膚反應2例, 頭暈乏力1例, 便秘腹瀉2例, 胸悶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56%(7/45), 對照組發生皮膚反應1例, 頭暈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2/4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療效肯定, 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但是不能降低復發風險。
  【關鍵詞】 胃食管反流;反流性哮喘;法莫替丁;小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055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控制胃食管反流是防控哮喘的重要方法[1]。目前臨床治療胃食管反流的藥物較多, 法莫替丁是一種組織胺H2受體拮抗劑, 可以抑制胃酸分泌, 常用于治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對于其用于小兒疾病治療的療效、安全性仍然存在較大爭議[2, 3]。本文評價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療效及安全性,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兒科收治的90例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兒, 納入標準:①年齡6~14歲;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均以胃食管反流、哮喘為主癥;④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仍然處于急性期;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③無法獲得隨訪。退出標準:①擅自使用其他藥物治療;②未能獲得隨訪, 無法進行療效評價;③誤漏診。其中男56例, 女34例;平均年齡(6.3±2.0)歲;入院時疾病嚴重程度:輕度31例, 中度40例, 重度19例;平均病程(18.5±6.2)個月;胃食管反流癥狀積分(17.5±5.5)分。將患兒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
  1. 2 方法
  1. 2. 1 基礎治療 所有患兒均給予基礎哮喘治療, 急性期間歇氧驅動霧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商品名:普米克令舒)1 mg+0.9%氯化鈉注射液2 ml, 2次/d, 每次間隔6 h以上。口服沙丁胺醇5 mg, 布地奈德減半。病情穩定后, 口服孟魯司特鈉治療, 4~5 mg/次, 1次/d, 睡前口服, 持續30 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10 mg/d, 2次/d, 持續服用至反流得到控制。
  1. 2. 2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 患兒給予小劑量奧美拉唑膠囊, 減量到2.5 mg/次, 維持治療2周。同時醫囑做好飲食管理。
  1. 2. 3 觀察組 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法莫替丁治療, 20 mg/d, 早晚各10 mg, 維持治療2周。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水平, 停藥后3個月內, 觀察比較復發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分別為(14.15±2.64)分、(10.26±2.20)分、(19.4±2.6)%、(56.1±12.4)ppb, 治療后分別為(4.25±1.58)分、(2.29±1.08)分、(11.5±3.2)%、(23.6±11.3)ppb;對照組治療前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分別為(13.94±2.54)分、(10.55±2.16)分、(20.0±3.4)%、(55.4±13.5)ppb, 治療后分別為(8.15±2.04)分、(3.97±1.19)分、(15.4±2.6)%、(30.2±12.8)ppb。治療前, 兩組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復發2例, 復發率為4.44%(2/45), 對照組復發4例, 復發率為8.89%(4/4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皮膚反應2例, 頭暈乏力1例, 便秘腹瀉2例, 胸悶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56%(7/45), 對照組發生皮膚反應1例, 頭暈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2/4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反流性哮喘治療, 積極控制胃食管反流是關鍵, 反流會增加哮喘發作風險。目前對于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 一般在控制哮喘發作后, 再針對性的治療胃食管反流。目前治療胃食管反流以質子泵抑制劑為主要治療藥物, 癥狀控制效果肯定[4]。大量研究報道顯示, 聯合用藥、中西醫結合可以增進療效, 但是聯合用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同時還影響依從性[5]。小兒耐受差, 中藥的禁忌證、不良反應不明確, 療效也存在較大個體差異。采用抑酸藥物可以很好的抑制胃酸、膽汁酸、胃十二指腸反流, 發揮協同作用, 治療需要改善胃酸、膽汁酸分泌。   法莫替丁治療是一種經典的抑制藥物, 可以較好保護胃黏膜。相較于質子泵抑制劑, 其起效機制并不相同, 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RSI評分、RFS評分、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SI、RFS反映了胃食管反流的疾病嚴重程度, 特別是其對耳鼻咽喉、呼吸道的影響, 提示聯合治療確實有助于抑制胃酸反流, 減少胃內容物對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從而有效降低支氣管哮喘發作風險。痰嗜酸粒細胞水平、FENO反映了呼吸道炎癥水平, 提示聯合治療可以更好的控制呼吸道的炎癥[6-8]。當然需要注意的是, 無論何種藥物治療, 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均存在復發風險, 需要重視疾病管理, 藥物本身也存在不良反應, 無法長期應用。注意以下幾點:①養成規律的飲食, 不要進食刺激性食物;②合理的應用抑酸藥物, 強效抑酸藥物適合急性期短期治療, 保護胃黏膜, 法莫替丁抑酸效果強, 可能會干擾胃腸道功能;③需要重視鞏固治療, 不能因為癥狀控制便停藥, 6周以上的療程非常必要, 胃動力藥物在預防胃病復發上有重要意義;④為預防胃酸突破, 需要加強藥物時間的管理;⑤反流性哮喘還可能存在其他發生機制, 胃動力特征也不同, 單一藥物往往無法滿足需求, 需要加強個體病情分析, 特別是病程較長患兒;⑥反流性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 控制反流也不意味著不會發作, 需要按照哮喘進行疾病管理, 預防復發。
  綜上所述, 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療效肯定, 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但是不能降低復發風險。
  參考文獻
  [1] 屈坤鵬, 成曉舟. 我國部分地區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 中華胃食管反流病電子雜志, 2015, 2(1):34-44.
  [2] 李文靜, 張美云, 萬博宇, 等. 北京市大氣PM2. 5污染對某醫院兒科門診量影響的時間序列研究. 現代預防醫學, 2018, 45(7):1184-1188.
  [3] 胡志偉, 吳繼敏. 《2013年美國胃腸病協會胃食管反流病指南》解讀. 中國社區醫師, 2014(29):41-42.
  [4] 張吉翔, 董衛國, 邱實, 等. 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Meta分析.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2, 21(9):834-840.
  [5] 郭桂伶, 彭卓崳, 蘇攀. 中藥或聯合西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 湖南中醫藥雜志, 2015, 31(6):142-145.
  [6] 張志昌. 淺論胃食管返流病臨床進展.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8):273-274.
  [7] 馬培發. 使用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效果研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17(12):102-103.
  [8] 楊青, 趙瑞斌. 法莫替丁治療小兒胃食管反流性哮喘55例. 中國藥業, 2015(17):93-94.
  [收稿日期:2018-11-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3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