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治療失眠相關中藥應用頻次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治療失眠相關常用中藥及其功效分類,為應用中藥治療該病提供參考。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統計方法,對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醫學衛生科技數據庫1996—2016年收錄的8 176 778條文獻進行分析,以“失眠”為檢索詞進行全文檢索,分別以現代應用頻次較高的常用500味中藥藥名為檢索詞進行2次檢索,統計其應用頻次。根據統計結果,按《中藥學》功效予以分類分析。結果:治療失眠相關性中藥應用頻次較高的依次為甘草(56 183次)、當歸(54 817次)、白術(45 964次)、丹參(45 959次)、柴胡(44 034)、白芍(39 525次)、黃芪(39 370次)、茯苓(37 319次)、半夏(36 268次)、黨參(35 292次)等。這些中藥常組成的方劑為酸棗仁湯、交泰丸、歸脾湯等。按《中藥學》功效分類,綜合分析應用頻次較高的中藥分別為補虛藥、清熱藥、活血化瘀藥、理氣藥和安神藥等。結論:補虛藥、活血化瘀藥、清熱藥、理氣藥和安神藥為治療失眠的常用中藥。
  關鍵詞 失眠;中藥治療;相關性;信息定量統計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ommon Chinese herbs related to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their efficacy classification,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ir applications in treating insomnia.Methods:By using information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method,8 176 778 literatures in CNKI,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CAJD),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from 1996 to 2016.Full-text retrieval was performed by taking insomnia as “key word”.Totally 500 commonly used herbs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were retrieved as “key word”twice.Their application frequencies were statistically calculated.Then they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by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results.Results:Herbs for insomnia related treatment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were sequenced from high to low as licorice root(56183 times),Chinese Angelica(54817),Astragalus Atractylodes(45964),Salvia Miltiorrhiza(45959),Radix Bupleuri(44034),Radix Paeoniae alba(39525),Astragalus membranaceus(39370),Tuckahoe(37319),pinellia(36268),Dangshen(35292),and so on.Recipes consisted of them were Suanzao Ren Decoction,Jiaotai Pill,Guipi Decoction,and so on.According to effectivenes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herbs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re deficiency supplementing herbs,heat clearing herbs,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erbs,qi regulating herbs,sedative herbs,and so on.Conclusion:Deficiency supplementing herbs,heat clearing herbs,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erbs,qi regulating herbs,sedative herbs were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 for treatment of insomnia.
  Key Words Insomnia;Chinese herbal treatment;Correlation;Information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中圖分類號:R256.2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50
  失眠是最為常見的睡眠障礙,是臨床各科患者中一個非常普遍的主訴,屬中醫學“不寐”范疇,《黃帝內經》稱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為各種原因導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礙性疾病。中藥治療是目前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之一[1]。為客觀評價治療該病的常用中藥及其類別,本研究采用信息定量統計的方法,對與治療失眠相關中藥應用頻次予以統計分析,根據結果按《中藥學》[2]功效予以分類分析研究?,F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來源于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醫學衛生科技數據庫1996—2016年收錄的8 176 778條文獻,全文精確檢索“失眠”和500種常用中藥藥名。檢索策略:先以“失眠”為檢索詞進行一次檢索,二次檢索再分別以500種常用中藥藥名進行,最后對兩次檢索出的文獻按下述判斷標準進行分析、統計和排序。
  1.2 納入標準 有關臨床類(臨床研究、臨床試驗、臨床觀察、臨床報道、臨床經驗等)和實驗類(藥效實驗、藥動實驗等)文獻。
  1.3 排除標準 目次、索引及綜述分析類文獻。
  1.4 統計排序方法 在每個中藥藥名前記錄2次檢索并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篇數,如“37 319茯苓”“06 710磁石”等。然后依據段落按數字遞減順序在Word文檔上自動排序。(注意每個藥名一段,篇數記錄以5位數為基準,不足5位數者在數字前以0補足5位數)。
  1.5 分類研究 根據《中藥學》功效分類,將檢索后的500種中藥降序排列(本文僅取前200種),分別統計出各類中藥使用的一、二級分類的總頻次和平均頻次。
  2 結果
  2.1 治療失眠相關中藥應用頻次排序 前50種藥物中包含酸棗仁湯(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歸脾湯(白術、人參、黃芪、當歸、甘草、茯苓、遠志、酸棗仁、木香、龍眼肉、生姜、大棗)、交泰丸(黃連、肉桂)等臨床治療失眠的常用方劑。見表1。
  2.2 與治療失眠相關較高的前200種中藥按《中藥學》功效分類結果 按一級功效分類檢中總頻次居于前5位的分別為補虛(623 628次)、清熱(295 220次)、活血化瘀(271 535次)、解表(152 639次)及理氣(139 183次)。按一級功效分類檢中平均頻次居于前5位的分別為補虛(16 411次)、活血化瘀(14 291次)、理氣(1 391次)、安神(13 203次)、溫里(12 810次)。按二級功效分類檢中總頻次居于前5位的分別是補氣(280 733次)、補血(150 614次)、活血調經(149 009次)、理氣(139 183次)及發散風熱(111 143次)。按二級分類檢中平均頻次居于前5位的分別為補氣(25 521次)、補血(25 102次)、活血調經(24 835次)、清熱燥濕(18 118次)及澀腸止瀉(15 877次)。見表2。
  3 討論
  失眠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復雜,既與本身的個體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也與外在因素如環境因素、身體疾病、精神疾病、藥物應用或戒斷等相關。病理生理機制不明確,與腦內神經遞質、激素水平、細胞因子、生理節律等的異常有關[3]。目前治療失眠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口服安定等鎮靜安眠藥,但容易讓患者產生依賴性,且久服易耐受、易成癮,因此目前仍缺乏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與方法[4-5]。中藥是目前治療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洪碧琪等[6]綜述了中醫藥治療失眠療效顯著且安全可靠。
  本研究采用信息定量統計的方法,對排序前200種的中藥進行統計分析,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治療失眠相關中藥的分類應用情況。在應用總頻次方面,我們發現,排序在前的多為中藥種數多的類別,推測是與不同類別中藥種數的多少相關。如補虛、清熱、活血化瘀、解表及理氣藥的中藥種數分別為38、28、19、12、10,在一級功效分類檢中頻次位居前5位,這樣的排序結果與分類種數的多少一致。而后我們又分別統計了一級和二級分類的平均頻次,發現某些頻次較高的類別與其中的某些具體藥物有關,但與中藥種數的多少相關性明顯降低,如安神類頻次較高主要與其中的酸棗仁頻次高有關,補氣類頻次較高主要與其中的甘草頻次高有關等。因此,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類別的中藥治療失眠的應用情況。失眠病因復雜:1)可感受外邪而失眠?!夺t學妙諦》云:“失眠總由陽不交陰所致,若因外邪而致失眠者,當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內也”。因此在我們采用不同統計方法進入前5位的中藥類別中就有解表藥(一級分類總頻次152 639);2)情志所傷可致失眠。宋代邵康在《能寐吟》中云:“大驚不寐,大憂不寐……大喜不寐”?!额愖C治裁·不寐》中云:“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因此主治情志病類的中藥如安神藥、理氣藥,其一、二級分類的頻次也是很高的。3)飲食不節可致失眠。《素問·逆調論》云:“胃不和則臥不安”。凡因脾胃不和,痰濕、食滯內擾以致不寐均屬之。在我們的研究中,溫化寒痰類及消食類中藥也出現了較高的應用頻次。4)年邁、病后可致失眠。《靈樞·營衛生會》中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博,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卷三之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臟腑尚虛,營衛不和,故生于冷熱。陰氣虛,衛氣獨行于陽,不入于陰,故不得眠”。為此,補虛類中藥的應用頻次高居第一位也在理論層面上得到了支持。失眠病位在心、肝、脾、腎,致病因素在實則為熱、瘀、氣滯(飲食、情志及各種病理產物導致);在虛則為氣虛、血虛。以藥測證,實證有痰熱內擾證、肝郁氣滯證、瘀阻心絡證;虛證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與新世紀第2版《中醫內科學》教材“不寐”病證治分類(痰熱擾心證、肝火擾心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心膽氣虛證)[7]基本相同。
  從中醫理論及臨床治療分析以上頻次較高的類別:1)補虛藥無論總頻次或平均頻次均居第一位,主要是補氣和補血藥。說明氣血虛弱、陰血不足致使神失所養是失眠的主要病機,補氣、養血以扶正養神是虛性失眠的基本治法。江鳳林[8]運用補氣養血方藥治療心脾兩虛失眠癥,總有效率達82.9%,療效確切。2)清熱藥尤其是清熱燥濕藥應用頻次居于前列。失眠多以飲食和情志因素居多,如生活壓力較大造成勞逸失常,性情急躁,氣有余便是火,或氣虛及陽,陽盛不得入于陰而陰陽失交,加之飲食肥甘厚味,易成濕熱,內結日久壅遏氣機,故清熱藥為治療失眠的常用藥物[9]。陳家和[10]等運用清熱化痰法治療苯二氮艸卓類依賴性失眠取得良好的療效,可以改善減停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戒斷癥狀,提高記憶功能。3)活血化瘀藥的應用頻次也是高居前三甲。瘀血在失眠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談到“不寐一證乃氣血凝滯”,“夜寐多夢是血瘀”。因此臨床許多學者認為血瘀[11]是不寐的重要病理因素,有研究指出,失眠患者常合并焦慮抑郁障礙、代謝及心腦血管疾病[12],這也反映出血瘀在不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陳燕芬[13]等研究認為血瘀質是圍絕經期失眠癥的易感體質,Li-na Kan[14]等觀察了血瘀體質失眠的針刺放血療法的有效性。活血化瘀法常用于瘀阻心絡型失眠,其臨床癥狀多見于入睡困難型或徹夜不寐型失眠[15],方劑多予血府逐瘀湯,常用的藥物有丹參、郁金、桃仁、牛膝等。血瘀型常與氣滯型結合形成氣滯血瘀型[16],或夾陰虛出現陰虛血瘀型[17]。4)安神藥是治療失眠的特異性藥物,成為治療失眠的必選藥物。尤其是以酸棗仁為突出代表,常用的方劑有酸棗仁湯等。王寧[18]等采用系統評價方法結果顯示,酸棗仁湯及其加減方在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療效,且不良反應小。綜上所述,本研究統計結果對臨床應用中藥治療失眠的遣方用藥具有啟示和借鑒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沒有對具體文獻的原文進行一一分析,而僅是通過對相關數據庫的全文檢索得出,因此有可能會存在統計缺漏或不全的情況,而且還有可能出現額外的統計增多現象,比如某種藥物并不是治療失眠但因為出現在了該文獻中而被統計的情況。因此,本研究的統計結果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藥治療失眠的客觀情況。
  因此通過本研究最終發現,甘草、當歸、白術、丹參、柴胡、白芍、黃芪、茯苓、半夏、黨參等是目前治療失眠應用頻次較高的中藥,按《中藥學》功效分類可分別歸屬于補虛藥、活血化瘀藥、理氣藥、清熱藥和安神藥等。這與李萍[19]等應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分析失眠的用藥規律基本一致。因此,本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治療失眠相關中藥的應用情況,可為今后臨床治療失眠的遣方用藥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國睡眠研究會.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24):1844-1856.
  [2]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51-523.
  [3]孫延娜,喬鐵,張立德.中醫藥對失眠的影響及其機制述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35(7):1873-1875.
  [4]宋傳福,李江涌,程萬良,等.失眠癥患者臨床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2):253-255.
  [5]廖遠生,謝步霓,吳松鷹,等.重復經顱磁刺激對失眠患者PSQI評分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7,7(34):147-149.
  [6]洪碧琪,鐘禮倫,彭穎君,等.中醫治療失眠的研究概括[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7):69-72.
  [7]周仲瑛主編.中醫內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6-152.
  [8]江鳳林.補氣養血方藥治療心脾兩虛失眠患者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9,50(S1):152-153.
  [9]司富春.失眠中醫證型和方藥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9):520-523.
  [10]陳家和,王岳鋒,袁松,等.清熱化痰法治療老年人苯二氮艸卓類藥物依賴性失眠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4):1833-1836.
  [11]吳向梅,黃深榮,管奕婷,等.血府逐瘀湯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抑郁癥失眠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6):508-509.
  [12]崔界峰,楊薇,謝雁鳴,等.基于真實世界的失眠患者合并疾病及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8):3519-3526.
  [13]陳燕芬,盧軍,周宗民,等.圍絕經期失眠癥患者中醫體質與中醫證型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3):59-62.
  [14]Li-na Kan,Na-na Huang,Ya-jun Chen,et al.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therapy for insomnia in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a cl-inical study[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8,16(1):38-42.
  [15]劉玉,袁偉,張正國,等.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合并中毒性大皰型表皮松解癥1例并文獻分析[J].肝臟,2018,23(1):100-102.
  [16]丁海群,裴榮.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失眠10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6):49-50.
  [17]姜肖,馮慧,丁元慶.基于中醫傳承輔助系統分析丁元慶治療陰虛血瘀不寐用藥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16,42(2):234-238.
  [18]王寧,馬華,馬天成.酸棗仁湯及其加減方治療失眠的Meta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1):32-36.
  [19]李萍,韓琦,李洪海,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分析失眠的用藥規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2):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3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