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醫治療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的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治療神經內科失眠病患的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78例失眠病患,采用隱匿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9例,研究組選中醫治療,對照組選常規治療,對比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不同時間段(1、2、3周)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內科失眠患者采用中醫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佳、滿意度高且能改善睡眠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治療;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2017年1月-2018年6月前來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失眠病患中選取7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隱匿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39)和對照組(n=39)。本研究經院領導及科室醫護人員共同審核通過,所有參選對象均簽署《病人知情同意書》。研究組中男17例,女22例;年齡34~69歲,平均(55.23±3.15)歲;病程0.5~12年,平均(7.84±1.21)年;夜間覺醒次數2~6次,平均(3.45±1.11)次。對照組中男19例,女20例;年齡33~71歲,平均(55.31±3.20)歲;病程0.7~11年,平均(7.79±1.42)年;夜間覺醒次數2~7次,平均(3.41±1.19)次。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年人診斷與診治指南》中失眠診斷標準,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min),睡眠維持障礙(夜間覺醒次數≥2次、早醒),總睡眠時間<6h;②精神狀態良好,意識清醒;③中途未退出研究;④近期未服用激素類及安眠藥。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者;②焦慮抑郁患者;③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④精神交流障礙,遵醫性差者。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常規治療,營造溫馨舒適的醫療環境(注意調節病患溫度、濕度及光線),規范作息(夜晚九點就寢),調整飲食習慣(忌含咖啡因的飲品及濃茶,合理安排三餐、定時定量定餐,以清淡高營養食物為主),給予心理干預,同時睡前口服10mg酒石酸唑吡坦片,連續治療3周。研究組選中醫治療,即在調整治療環境、作息、飲食習慣的基礎上搭配中藥調理、針灸療法、中醫食療及足浴,①心陰虧虛、神魂失養失眠者,湯劑藥方為炙遠志10g,五味子10g,龍齒10g,女貞子10g,生地黃12g,棗仁20g,旱蓮草20g,百合30g,珍珠母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陰血不足、血行不暢誘發的頑固性失眠者,湯劑藥方為黃連5g,甘草6g,桔梗10g,柴胡10g,桃仁10g,川芎10g,枳殼10g,川牛膝10g,紅花10g,赤芍10g,當歸12g,法半夏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心脾虧損、心血失養失眠者,藥方為生姜1片,大棗5枚,炙甘草6g,炒白術10g,炙遠志10g,太子參10g,當歸12g,龍眼肉12g,茯神15g,炙黃芪20g,棗仁30g,夜交藤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虛熱內擾失眠者,藥方黃連6g,炙甘草6g,竹茹10g,牡丹皮10g,枳實10g,梔子10g,陳皮10g,茯神15g,法半夏15g,珍珠母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②針灸療法,皮膚針治療失眠,取頸椎1~7兩側、胸椎5~12兩側、足三里、三陰交、神門、頭部、額部、眉弓,由頸椎開始自上而下叩刺,于胸椎兩側作橫行刺,穴位表面常規叩刺,以皮膚潮紅為宜,每隔1日,針刺1次,一個療程10d,連用2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耳穴壓丸治療失眠,取心、神門、緣中為主穴,輔之腎、脾、腎為備用穴,取王不留行籽貼于穴位按壓1min直至耳廓發熱,傳授按壓技巧,睡前按壓,兩側穴位交替按壓,一個療程10d,連用2個療程,療程間隔4d。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痊愈:患者連續1周睡眠時間超過7~8h且精神狀態良好,夜間覺醒次數≤1次;顯效:患者睡眠時間為6~7h,夜間覺醒次數≤2次,胸悶、心悸及頭痛癥狀有所緩解;有效:睡眠時間5~6h,夜間覺醒次數≤2次;無效:患者失眠多夢心悸癥狀加重,難以入睡。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2、3周睡眠質量評分,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為評定依據,由18個自評條目組成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等級計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0~5分為睡眠質量良好、6~10分為睡眠質量還行、11~15分為睡眠質量一般、16~21分為睡眠質量很差。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從軀體健康、精神狀態、睡眠質量、副反應、自我評價五方面進行評定,每項20分,總分范圍0~100分,91~100分為非常滿意、76~90分為滿意、61~75分為一般滿意、0~6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涉及所有數據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用()、“%”表示計量和計數資料,用t和χ2對數據進行檢驗,分析組間差異,若P<0.05,即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睡眠質量
  治療前,兩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3周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現代社會當中人們的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都比較大,因此失眠癥的現象也開始逐漸呈現了上升趨勢。失眠是神經內科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一旦患有此病將會導致患者難以入睡,睡眠質量極差,嚴重的影響著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當前階段需要積極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失眠癥進行治療,以便于能為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的治療當中將傳統的治療方法結合中醫治療措施能夠明顯的提升治療效果,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狀態有著重要幫助,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失眠狀態,因此十分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卉英,郎茂林,張琳.中醫治療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7):15070+15072.
  [2]王振山,牛玉國.研究中醫辨證治療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0):117.
  [3]張曉陽.探討中醫治療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6):251-252.
  [4]楊芳,孫麗霞,秦霞.中醫治療神經內科失眠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4):95-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7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