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原發性面癱患者應用艾灸治療的療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采用艾灸治療原發性面癱的臨床療效。方法:2015年7月~2018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面癱患者中選取9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艾灸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面神經功能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7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6328,P<0.05);觀察組治療后面神經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6326,P<0.05)。結論:采用艾灸治療原發性面癱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經功能。
  【關鍵詞】 原發性面癱;艾灸;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00-02
  面癱俗稱談神經麻痹,主要特征為面部神經肌群功能障礙,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不受年齡限制,主要癥狀為口眼歪斜[1]。該疾病不僅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度產生嚴重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其面部功能,患者生活質量也隨之降低[2]?,F階段,臨床上用來治療該疾病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西醫療法的臨床療效還有待進一步提高[3]。隨著我國中醫研究不斷深入,發現艾灸治療該疾病的效果理想。本研究對此也進行了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于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面癱患者中選取98例,納入標準:自愿參與;精神狀態正常;確診為原發性面癱;單側發病。排除標準:不愿參與;中途退出;精神狀態異常;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存在語言溝通障礙;不能按照研究要求接受治療。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9.63±6.18)歲,病程3d—10個月,平均病程(2.52±1.08)個月,共49例,男性32例,女性1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59.85±6.25)歲,病程5d—9個月,平均病程(2.16±1.26)個月,共49例,男性33例,女性16例。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可比性強,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采用抗病毒藥物、神經營養藥物、激素類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加強眼部護理,避免癱瘓肌出現過度牽引現象;給予患者頓服潑尼松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2562 生產廠家:河北恒利集團邢臺市制藥廠 ),劑量為30mg/d—60mg/d,給予患者肌肉注射500μg活性維生素B12(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0576,生產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每天1次,連續治療2周-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艾灸治療: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病位充分暴露,采用點燃的純艾條尋找熱敏穴,包括足三里、手三里、神闕、太陽、頰車、下關等穴位,將以上各個穴位的熱敏化程度作為依據,分別按照回旋、雀啄、往返以及溫和灸的步驟施灸,先行2min回旋灸,促使局部氣血溫熱,然后再行1min雀灸,以此來將敏化增強,循經往返灸1min,促使經氣被激發,然后再施溫和灸,以此來發動感傳。將患者實際情況作為依據,決定熱敏灸完成1次劑量的時間,每天治療1次-2次,連續行5次-6次治療,一共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面神經功能評分。
  面神經功能評分:采用面神經功能臨床簡易評定量表進行評價,將健側作為對照,對患側額紋深淺度、靜止、示齒、微笑、鼓腮、吹哨、閉眼以及皺眉時的人中偏斜程度以及鼻唇溝深淺度進行觀察,0分表示患側面部表情肌未出現任何自主運動,1分表示患側面部表情肌稍有運動,2分表示患側面部表情肌運動相較于健側減少,3分表示患側與健側表情肌出現一致性運動[4]。
  療效評定標準:經治療,面神經功能未發生任何變化,則為無效;經治療,面神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則為有效;經治療,面神經功能明顯恢復,則為顯效;經治療,面神經功能基本上正?;蛘咄耆謴驼#瑒t為治愈[5-6]。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臨床療效行卡方檢驗,以X2表示,面神經功能評分行t檢驗,以(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7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面神經功能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面神經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面神經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導致面癱出現的原因多種多樣,以損害發生部位為依據,可將其分為周圍性面神經炎與中樞性面神經炎兩種[7]。該疾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周圍明顯消失,眼裂明顯擴大,口角下垂,鼻唇溝處于平坦狀態阻止我國中醫認為該疾病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經筋縱緩不收、筋脈失養、氣血痹阻。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92%,高于對照組的7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面神經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艾灸療法治療該疾病的效果理想。究其原因,艾灸療法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且多數臨床實踐均證明了該治療方式的有效性。艾的藥性能通過經絡腧穴的溫熱性刺激來發揮散寒除痹、溫經通絡功效,以此來促使機體氣血運行增強,最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對面癱患者行艾灸治療,能對局部血液循環進行有效促進,促使局部新陳代謝得到改善,將面神經末梢的營養供應與血液供應增加,最終促使面神經炎癥快速消除。
  綜上所述,采用艾灸治療原發性面癱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經功能,存在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桑, 吳曉丹, 林冠宏. 針灸配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面神經麻痹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研究[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 33(3):436-438.
  [2] 梁文章, 梁勇, 黃經河. 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針灸對面神經麻痹的療效及對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響[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8, 36(4):94-96.
  [3] 劉川, 趙鈞, 丁其川,等. 基于表面肌電信號分析透刺法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研究[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7, 35(02):212-215.
  [4] 趙振亞. 自擬清熱解毒方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急性期)療效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8):1006-1008.
  [5] 何采輝, 梁蔚莉. 子午流注針法配合雞血藤外洗治療急性面神經炎[J]. 吉林中醫藥, 2017, 37(11):1161-1163.
  [6] 宋志剛. 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觀察[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7, 32(9):1668-1671.
  [7] 王梁, 朱冬燕, 徐倩,等. 中頻脈沖電刺激聯合紅外線治療對急性期面神經炎患者的療效[J]. 天津醫藥, 2017, 45(9):969-9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9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