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基礎治療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基礎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西醫基礎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益氣活血方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LVEDD為(55.1± 3.2)mm、LVEF為(39.6±2.2)%, 與對照組的(55.2±3.4)mm、(39.7±2.3)%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LVEDD為(49.5±2.1)mm,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4.3±2.5)m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LVEF為(45.2±3.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3.2±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情感職能評分為(78.3±2.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75.6±3.2)分、軀體功能評分為(74.5±2.6)分、社會功能評分為(80.3±2.9)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61.3±2.7)、(60.2±3.1)、(61.2±2.3)、(71.2±3.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基礎治療療效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升其生活質量, 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益氣活血方;西醫基礎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病, 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特征為神經內分泌激活、運動耐力下降、心臟功能異常, 是多種疾病的終末階段, 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致殘率及住院率, 因而對患者預后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該病癥發病率隨著患者年齡增長而不斷提高, 患者發病后以心前區壓迫感、心悸、心慌、胸悶等為主要癥狀, 對患者及早予以針對性治療尤為關鍵。本文分析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基礎治療的臨床療效,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 女16例;年齡50~73歲, 平均年齡(62.3±4.8)歲。觀察組男16例, 女14例;年齡51~72歲, 平均年齡(63.7±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排除嚴重精神障礙者;排除近期手術者;排除原發性重要器官疾病者;排除急性心血管疾病者;排除依從性較差或退出研究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 均知曉本次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取西醫基礎治療, 即給予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商品名:倍他樂克, AstraZeneca AB, 國藥準字J20100098), 50 mg/次, 1次/d口服;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6567), 5 mg/次, 1次/d口服;氫氯噻嗪片(商品名:雙氫克尿噻, 廣東三才石岐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4023235), 35 mg/次, 2次/d口服;地高辛片(地戈辛)(上海信宜制藥廠, 國藥準字H31020678), 0.25 mg/次, 1次/d口服, 持續治療4周。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采基礎上聯合益氣活血方治療, 中藥組方:附子10 g、葶藶子10 g、人參10 g、丹參30 g、黃芪30 g, 用水熬煎取汁, 150 ml/次, 1劑/d, 持續治療4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LVEDD、LVEF)及生活質量評分。臨床療效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標準[2]進行判定:心功能改善≥2級, 且各種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為顯效;心功能改善1級, 各癥狀有所減輕為有效;心功能無變化, 各癥狀無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簡明健康調查簡表(SF-36)[3]進行評定, 內容包括情感職能、生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 評分高低與生存質量高低成正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LVEDD為(55.1±3.2)mm、LVEF為(39.6±2.2)%, 與對照組的(55.2±3.4)mm、(39.7±2.3)%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17、0.172, 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LVEDD為(49.5±2.1)mm,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4.3±2.5)mm, LVEF為(45.2±3.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3.2±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052、2.453, P<0.05)。
2. 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18例, 有效1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 有效9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情感職能評分、生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中醫學理論中,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痰飲”、“水腫”、“心悸”等范疇[4], 且以胸痹心痛、心悸、氣短、乏力等為主要表現, 常伴有下肢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該病癥的病機為本虛標實, 前者指心之陰陽氣血不足, 后者指血瘀、痰飲等[5]。而該病癥基本治法為活血利水、益氣溫陽等。以往采用西醫基礎治療時, 盡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癥狀, 但無法達到理想療效。而通過采用益氣活血方治療該病癥可取得較為滿意效果, 這是因為其組方為葶藶子、丹參、黃芪、附子、人參等。其中葶藶子可行水消腫、瀉肺定喘;丹參可活血通絡;附子、黃芪可溫陽化氣、益氣利水;人參可補心氣。黃芪及人參為君藥;丹參為臣藥;黃芪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擴張冠狀動脈、抗心律失常等作用[6];且還能減輕水鈉潴留, 利水消腫。而丹參可減少生成纖維細胞,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將基質分泌量有效降低, 二者聯用則可起到改善心功能、內皮功能、局部血液循環以及調節機體免疫的功能。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采取西醫基礎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益氣活血方治療, 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LVEDD低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 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情感職能評分、生理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基礎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基礎治療的療效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提升其生活質量, 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勝, 沈建鋒, 謝玉華, 等. 自擬益氣活血方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效果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8, 33(1):11-14.
[2] 劉海, 劉娟, 丁星華, 等. 益氣活血中藥聯合西醫治療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吉林中醫藥, 2017, 37(8):781-783.
[3] 鐘偉, 韓蕊, 區少蘭, 等. 益氣活血方對慢性心衰患者RAAS系統及炎性因子的影響. 中國處方藥, 2014, 12(8):116-117.
[4] 李偉英, 苗夢露.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23例臨床研究. 江蘇中醫藥, 2017, 49(1):27-28.
[5] 王輝. 自擬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綜合療效探究.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6, 44(10):97-99.
[6] 楊玉剛. 益氣活血溫陽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NT-proBNP、hs-CRP和MMP-9水平的影響. 中醫藥信息, 2017, 34(4):74-77.
[收稿日期:2018-1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