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進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痛經指月經期間或行經前后出現下腹疼痛、墜脹、腰酸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暈厥和虛脫等表現。其中不出現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的稱為原發性痛經,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較多采用西醫治療原發性痛經,主要以鎮痛治療為主,效果一般且對身體健康有一定損害。針灸是我國傳統的“內病外治”的一種治療手段,對原發性痛經有特殊療效。對針刺、艾灸、針灸、針刺配合其他療法、艾灸配合其他療法、針灸配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文獻進行綜述,以期為原發性痛經的臨床治療及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及實踐參考。
關鍵詞:原發性痛經;針刺;艾灸;其他療法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44
中醫將痛經歸屬于經行腹痛的范疇,可分為實證和虛證,以“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為主要病機。原發性痛經是婦科常見病,近年來發病率日趨上升,以青年女性為主要患病人群。痛經時患者不僅出現下腹疼痛、墜脹、腰酸或合并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乏力等不適癥狀,對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西醫治療多采用鎮痛性藥物,效果具有顯著性、高效性等特點,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并且不能改善患者體質。針灸治療能較好改善痛經的臨床癥狀,且操作簡便、副作用較少、復發率低,臨床應用較普遍。現將針灸及針灸聯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相關文獻綜述如下。
1 針刺治療原發性痛經
大多數醫者在應用針灸治療痛經時常用多穴處方,強調以辨病為主,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部分醫家僅用雙穴治療痛經,雙穴處方多選用三陰交配合谷穴。其中,三陰交調經,合谷止痛。李藝等對中國知網1995年至2015年期間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相關臨床文獻進行分析,發現局部取穴多選擇腹部和腰骶部的腧穴,具體穴位多選擇三陰交、關元、氣海、地機、足三里、中極、太沖等。此外,有些醫家在臨床治療上也重視針刺手法的應用。孫俊俊等通過meta分析評價針刺手法對原發性痛經效應的影響,發現毫針針刺原發性痛經患者并施予手法操作能提高總有效率,特殊手法效果優于平補平瀉法,手法弱刺激合并淺刺效果弱于手法強刺激合并深刺。史曉琳等人就單純針刺三陰交與普通西藥對比進行實驗,發現針刺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西藥組。
2 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
艾灸是指是通過燃燒艾葉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能起到溫經散寒、行氣固脫、升陽舉陷等作用。寒濕凝滯型痛經是原發性痛經中較常見的類型,多因寒濕之氣入侵人體,血液運行不暢而出現瘀血所致,艾灸治療寒濕凝滯型痛經患者效果良好。汪軍等通過臨床實驗研究不同艾灸時程對療效的影響,發現艾灸時長與臨床療效呈正比,時間越長療效越優,以30min為宜。有研究表明,通過3個周期的艾灸三陰交治療可在減輕原發性痛經患者癥狀的同時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臨床上艾灸治療痛經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并能改變患者體質,逐漸被醫生和痛經患者認可和接受。韓燕燕等人通過臨床對照實驗,比較艾灸和布洛芬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療效,發現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優于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無毒副作用。
3 針刺配合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
溫針灸又稱為針柄灸,即在針刺穴位的同時將艾葉絨或艾柱置于針柄上燃燒,屬于針刺和艾灸合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表明溫針灸氣海、關元、三陰交15min即可出現鎮痛的效果,30min時止痛效果達到最佳狀態,臨床上可以用來代替非甾體抗炎藥物。趙寧俠等認為,針灸治療可以作用于患者的血液,改善其“濃、凝、集”的不良狀態,疏通精血,以此來緩解疼痛。劉常勝等采用針刺三陰交、地機、中極、關元,艾灸關元的方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發現總有效率為94%,優于單純針刺治療。羅興文使用電針刺激雙側子宮、地機、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同時于關元穴施艾盒灸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患者,總有效率高達97.8%。
4 針刺配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
由于艾灸氣味過大、操作不便等局限性,臨床上亦多采用針刺配合中藥敷貼、湯藥、穴位埋線等治療。葉田等通過實驗發現經前針刺配合經期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原發性痛經患者的效果優于針刺配合TDP照射,其優勢主要表現在改善癥狀以及緩解疼痛方面。穴位埋線可以對患者機體進行長且持續的溫和刺激,涂安燕等發現針刺配合穴位埋線(三陰交、血海)治療原發性痛經患者的有效率達87.27%,效果明顯優于口服芬必得治療。電針關元、三陰交、中極、次髎等穴位的基礎上配合口服方藥溫經湯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總有效率為96.7%,相較于西藥布洛芬緩釋膠囊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有研究表明,平時使用溫經湯配合經期針刺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在癥狀改善及復發率等方面均優于單純經期針刺。經過文獻檢索發現針刺配合湯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實驗較多,比如針刺配合氣滯痛經湯、少腹逐瘀湯、周氏絡血止痛方等均獲得較好臨床效果。
5 艾灸配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
艾灸多配合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等方式治療。胡燕燕等發現經期前和經期中進行穴位按摩(太沖穴、雙側三陰交穴、雙側地機穴、雙側天樞穴、曲骨穴以及關元穴)配合艾灸治療有明顯療效,且效果優于口服芬必得膠囊。呂振軍等發現向三陰交及其對側穴注射維生素 K3后再施行艾灸(關元穴、十七椎穴)效果優于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胡翀妮通過臨床試驗發現穴位埋線配合艾灸治療有良好效果,其中經前治療效果更佳,且有改善體質的作用,不易復發。肖小文等通過文獻檢索發現穴位埋線與艾灸選用穴位大體不同,但主要選取的穴位均為關元、三陰交。此外,艾灸聯合中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文獻較多,且中藥使用形式豐富,包括蒙藥、湯藥、穴位敷貼、中藥離子導入等。 6 針灸配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
中藥熱敷結合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韋新團將臨床上收治的52例原發性痛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比較西藥與針灸結合中藥熱敷(丹參、元胡、益母草煎汁浸泡絨布墊后擰干熱敷)的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后者緩解疼痛效果更佳,且復發率低。臨床上針灸配合臍部外敷亦較多見,根據中醫證型不同,選擇不同的臍敷藥物及針灸穴位。有研究表明針灸配合中藥臍敷治療原發性痛經止痛效果優于西藥布洛芬,且優于單純使用針灸或臍敷治療。臨床上同時也多采用中藥湯劑配合針灸進行治療,如益母草湯、溫經散寒湯、少腹逐瘀湯等。此外,還有針灸聯合推拿、蠟療、紅外光療、超短波、中醫護理等方式治療原發性痛經。
7 結論
本文主要對針灸及針灸聯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相關文獻綜述,包括針刺、艾灸、針灸、針刺配合其他療法、艾灸配合其他療法、針灸配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6個方面。其中,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療效優于常規西藥,止痛效果更佳,復發率低。針刺穴位多選擇三陰交、關元、氣海、地機、足三里、中極、太沖等,同時配合針刺手法療效更佳。艾灸主要針對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艾灸時長與臨床療效呈正比,時間越長療效越優,以30min為宜。針刺配合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時溫和灸應用較多,效果優于單純針刺或艾灸。針刺配合其他療法、艾灸配合其他療法、針灸配合其他療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優于西藥治療,其中其他療法主要包括中藥敷貼、中藥離子導入、湯藥、穴位埋線、耳穴、按摩、推拿、蠟療、紅外光療、超短波、中醫護理等治療。其中,針灸配合中藥方劑、穴位敷貼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文獻較多,臨床應用較普遍。針灸治療無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遠期療效好,復發率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艷珍,遲宇鈞,陳瑩.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近況[J].廣西中醫藥,2017,40(1):11-13.
[2] 李藝,王朝陽,崔春輝.現代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取穴規律[J].遼寧中醫雜志,2017,(11):2385-2387.
[3] 孫俊俊,王亞峰,張壯,等.針刺手法對原發性痛經效應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國針灸,2017,37(8):887-892.
[4] 史曉林,楊愛民,李鳳芝.針刺三陰交治療原發性痛經120例療效分析[J].中國針灸,1994,(5):17-18.
[5] 郝美美.艾條灸治療寒濕凝滯型痛經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1):108-109.
[6] 李成,馬新建,魏小麗.艾灸治療寒凝濕滯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8,(6):48-51.
[7] 汪軍,毛珍,阿力木·玉努斯.不同艾灸時程對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1):1-4.
[8] 李艷,張靜,楊郁文,等.艾灸對原發性痛經癥狀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38(3):143-146.
[9] 韓燕燕,盧瑜.艾灸穴位治療與布洛芬藥物治療痛經療效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4):213-214.
[10]石志華,郭燕潔.溫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即刻鎮痛效應臨床觀察[J].中醫學報,2017,32(7):1343-1346.
[11]趙寧俠,郭瑞林,任秦有.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療效及血液流變學相關性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3):364-365.
[12]劉常勝,馮玉山,何孟澤.針刺結合艾灸關元穴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3):40-41.
[13]羅興文.電針加艾盒灸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45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12):44-45.
[14]葉田,王宇,劉嵐.針刺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12):1154-1156.
[15]涂安燕,劉國云.針灸配合埋線治療原發性痛經55例[J].河南中醫,2015,35(03):625-626.
[16]周海霞,劉丹卓.溫經湯配合電針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06):53-55.
[17]鄭君.針藥分階段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60例[J].黑龍江中醫藥,2015,44(06):50-51.
[18]勾明慈,王昕.針刺聯合氣滯痛經湯治療氣滯血瘀證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8,45(02):378-380.
[19]鞏海亮,賈小紅,宋蘭英,等.針刺加中藥少腹逐瘀湯口服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4):114-117.
[20]趙因.周氏“絡穴止痛方”加地機、氣沖穴針刺治療濕熱瘀阻型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8,40(10):1551-155.
[21]胡燕燕,曠紅藝.按摩聯合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寒濕凝滯型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282-283.
[22]呂振軍,翟玉馨,呂素珍.穴位注射配合雙支艾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10):958-960.
[23]胡翀妮.穴位埋線周期療法配合艾灸治療血瘀型原發性痛經38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4(04):83-86.
[24]肖小文,周志剛,王萍,等.穴位埋線與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取穴規律[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5):51-53+96.
[25]韋新團.針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療效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30):62-63.
[26]武海英,李森林.中藥敷臍結合溫針灸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的療效及對外周血PGE2和 PGF2-α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6):2896-28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