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治療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檢索近年來國家正式期刊發表的相關文獻, 總結近年來中醫在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治法方藥、療效觀察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和防治思路。中醫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與腎、肝、脾三臟功能失調關系密切, 與痰濕、肝郁、血瘀致病因素相關。治療上采用整體觀念, 辨體、辨病、辨證相結合的方法, 療效確切。中醫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能顯著改善中醫癥候, 改善卵巢內分泌狀態和生殖機能。“治未病”思想的早期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在中醫分型和療效標準方面缺乏統一規范, 對中醫療法的相關機理和作用機制等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治療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syndrome, 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一種復雜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所致的綜合性疾病, 發病率為5%~21%, 在無排卵性不孕中75%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相關[1], 是當今臨床最常見的導致月經失調和不孕的疾病之一[2]。該病以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慢性排卵障礙及卵巢多囊樣改變為特征, 以閉經、月經稀發、稀發排卵或持續不排卵、多囊卵巢、肥胖、多毛、痤瘡等為主要表現, 歸屬于中醫“月經后期”、“閉經”、“崩漏”、“不孕”等范疇[3]。 該癥病因復雜, 臨床表現多樣化, 治療周期較長, 遠期并發癥較多, 有復發傾向且年輕女性多見。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特點, 中醫具有整體調節、辨證論治及早期干預的優勢[4]。近年來, 中醫醫家運用傳統的中醫理論和多種治療方法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辨證論治, 有效地改善了臨床癥狀,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將治療和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現代醫學認為,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病因與遺傳、環境、炎性反應、胰島素抵抗、青春期發育亢進、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5]。中醫學理論認為腎氣虧虛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基本病機。腎主生殖, 為先天之本。天葵至, 任脈通, 月事方能如期而至。腎虛精血虧虛, 血海不能如期滿溢, 天葵不至, 卵泡不長而不孕;腎虛推動無力, 代謝失調, 化為血瘀, 瘀阻沖任胞宮而致經閉、不孕;腎虛及脾, 脾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脾虛生化不足, 血??仗撝略陆浟可?、經期延長。脾虛易生痰濕, 濕盛阻礙胞脈, 致攝精不足, 阻礙肌膚, 致多毛、肥胖、痤瘡;肝腎同源, 肝藏血, 主情志, 腎虛失其封藏之功, 肝郁失其疏泄之職, 導致痰濕壅塞胞宮, 不能攝精成孕。所以腎脾肝三臟虛損為主要原因, 血瘀、痰濕、肝郁為主要誘因[6]。臨床表現以虛實夾雜為多見[7]。
  2 辨證論治
  對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治療, 中醫有整體調節、辨證論治、早期干預的優勢。醫家多從腎、肝、脾三臟入手, 多 以腎虛辨證論治, 常見證型有腎虛、血瘀、痰濕和肝郁[2, 8], 其中以腎陽虛證型多見[9]。馮麗萍等[10]、宋亞南等[11]在對近年來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證型及用藥規律研究中, 根據中醫證型統計分析顯示, 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出現頻率最高的主要證型有腎虛血瘀、痰濕阻滯、腎虛痰瘀、腎虛痰濕、腎虛肝郁、脾腎陽虛、脾虛痰濕。說明臨床患者癥候復雜, 復合型證型多見。其中以腎虛血瘀型癥候最多見[12]。治療上以主證治療為基礎, 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為主導, 辨體、辨證與辨病相結合[13], 根據患者不同體質、不同的生理周期以及不同的臨床體征, 予以溫補腎陽、補腎化濕、滋陰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寧心安神[14]、補益氣血等多種治法辨證論治。治療中以調整月經周期, 促進卵泡正常發育為主線, 經后期補腎養肝, 生精養血以促進卵泡發育, 促進子宮內膜修復。排卵期益氣活血, 促進卵泡正常排出;經前期疏肝解郁, 活血化瘀, 調暢氣機, 疏通經絡, 促進月事如期而至。同時注意治療兼證, 兼痰濕者, 予健脾化濕、行氣化痰;氣滯血瘀者, 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對有情志異常表現患者, 要重視心理疏導, 該證治療病程較長, 要耐心解釋病情, 調暢情志。處方用藥多采用經方、自擬方、中藥新藥、中西醫結合、針灸、穴位埋線等方法, 常用經方如:歸腎丸、丹梔逍遙散、桃紅四物湯、壽胎丸、龍膽瀉肝湯等[15, 16]。 應用最多的中藥為當歸、菟絲子、熟地黃、仙茅、淫羊藿、黨參、茯苓、半夏、香附、肉蓯蓉、知母、茜草等[10, 17, 18]。臨床用藥, 隨證加減, 以病統證, 取得較好療效。
  3 療效觀察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癥候復雜, 表現不一, 臨床以月經不調、月經過少、經期延長、閉經、稀發排卵或持續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癥、多囊卵巢等為主要表現。多年來, 醫家們運用中醫理論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的觀察指標大多數是通過對患者治療前后在中醫癥候分析、高雄性激素表現、月經周期、排卵情況、妊娠與否、治療時間、中西醫治療對照以及基礎體溫、B超、性激素水平測定、胰島素測定等方面變化來觀察評判治療效果, 從而分析用藥規律, 為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提供了治療思路、臨床用藥指引和依據。
  4 防治思路
  有研究表明, 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機制遺傳觀點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源于胚胎時期子宮內高雄激素環境[19],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就已經出現[20], 運用中醫“治未病”優勢, 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易感人群進行早期干預, 對預防該疾病有積極的意義。腎藏精, 主生殖, 天葵不至, 卵泡不長。而腎虛沖任不調是多囊卵巢綜合征基本病機。故對在青春期出現月經不調、高雄激素血癥的患者應該及時治療干預, 予以補腎健脾、化痰祛濕、舒暢氣 機, 調整月經周期, 積極治療兼證;對在青春期已經出現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順應腎陰陽變化, 補腎調周[21], 促進了卵泡正常發育, 對預防和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生有著積極的意義。
  5 討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從青青期開始發生發展的疾病, 癥狀復雜, 病程反復, 患者多因月經周期改變和不孕求診, 對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影響較大。腎為先天之本, 主生殖;脾為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 調暢氣機;中醫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治療以補腎為先, 加以健脾祛濕, 疏肝解郁, 行氣化痰, 活血化瘀, 辨證論治, 治病求本, 能有效重建正常月經周期, 改善臨床癥狀, 改善卵巢內分泌狀態, 促進卵泡發育, 提高子宮容受性和生殖機制, 提高受孕率。治療副作 用較少且反復率低, 能明顯調節多囊卵巢綜合征諸證[22-27], 療效肯定。但循證醫學尚缺乏統一的標準, 未形成一套標準的治療方案, 中藥治療療程仍較長, 對中藥的作用機制等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丹青, 黎桂曹. 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概述. 亞太傳統醫藥, 2014, 10(12):55-56.
  [2] 劉偉偉.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診療進展. 光明中醫, 2018, 33(4):592-594.
  [3] 羅頌平, 談勇. 中醫婦科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20-25.
  [4] 張璐, 陶穎莉.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 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 32(4):75-78.
  [5] 許玉剛. 中藥加艾灸治療脾腎陽虛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 128例療效觀察. 世界中醫藥, 2014, 9(8):1079-1082.
  [6] 余玲玲, 梁瑞寧, 魏俊英, 等.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癥候研究. 河南中醫, 2013, 33(7):1171-1172.
  [7] 鄭美玲, 卜德艷, 秦竹. 中醫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現代研究進展.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16(10):124-126.
  [8] 李亞茜, 俞超芹, 翟東霞, 等. 基于文獻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證候規律研究初探.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5, 21(9):1081-1082.
  [9] 劉新敏, 華強. 從現代文獻探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證候及證候要素分布特點.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1, 18(2):34-36.
  [10] 馮麗萍, 潘文. 近5年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證型及用藥規律研究.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6, 28(7):955-958.
  [11] 宋亞南, 鄧艷芳, 蔣燕. 多囊卵巢綜合征癥候規律的現代文獻研究. 山東中醫雜志, 2014, 33(5):357-359.
  [12] 黎小斌, 蘭小玉, 歐愛華, 等.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癥候分布及其規律探討.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31(3):323-326.
  [13] 寇麗輝, 侯麗輝, 王穎. “三辨診療模式”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中的應用.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5, 33(5):1133-1135.
  [14] 孫玲, 任青玲. 經后期滋養心腎法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16, 38(3):265-266.
  [15] 劉蕓, 毛麗華. 丹梔逍遙丸對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綜合征促排卵療效的影響.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33(9):1191-1195.
  [16] 陳何紅, 荊魯. 秦月好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驗探析. 中醫學報, 2013, 28(9):1342-1343.
  [17] 朱紅梅, 李君儀, 洪燕珠. 中醫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證型和用藥規律文獻討論.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5, 21(6):710-712.
  [18] 章浩偉, 王子楠, 劉穎, 等. 基于數據挖掘的曹玲仙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用藥規律研究. 北京生物醫學工程, 2017, 36(5): 465-470.
  [19] 劉梅梅, 原振宇, 李佩玲. 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因及治療新進展. 疑難病雜志, 2015, 14(9):979-982.
  [20] 劉穎華, 侯麗輝, 李妍, 等. 中醫治療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研究進展. 天津中醫藥, 2015, 32(10):634-636.
  [21] 彭細波, 談珍瑜, 尤昭玲, 等. 尤昭玲治療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驗. 湖南中醫雜志, 2013, 29(10):15-16.
  [22] 孟安琪, 臧玲, 魯立憲. 從肝腎二臟論治多囊卵巢綜合征.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1, 29(5):967.
  [23] 金鳳麗, 曹東. 從肝郁與瘀痰互結論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病機及辨證實質.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1, 29(8):1836-1837.
  [24] 謝毅強, 黃元華, 徐雯, 等.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中醫證候分布的研究. 遼寧中醫雜志, 2009, 20(2):172-173.
  [25] Stener-Victorin E. Hypothetical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olecular & Cellular Endocrinology, 2013, 373(1-2):83-90.
  [26] Li J, Ng EH, Stenervictorin E, et 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sulin sensitivity of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2017, 18(1):115.
  [27] Li-Li T, Xiao-Ping C, Zheng-Tian G . Study on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with Infertility by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compound cyproterone acetat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03, 9(2):98-103.
  [收稿日期:2018-10-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7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