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針刺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風后伴隨尿失禁的患者雖然癥狀、程度不同,但幾乎存在于大部分患者當中。美國泌尿協會臨床癥狀量表和尿失禁程度分級評價表是目前比較先進的評價尿失禁癥狀和程度的評定方案。通過研究針刺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進展,可以為中風后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治療取穴提供理論依據,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本病的治愈率。
  [關鍵詞]針刺;中風;尿失禁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25—02
  1 中風的研究
  1.1 中醫對中風的認識
  中風是一種以暈倒,無意識,半身,瞇眼和不利語言為特征的疾病。輕度人員不會暈倒,只能看到偏癱和歪眼的癥狀。在病因學方面,我意識到感受到邪惡,生氣和憤怒可以誘發疾病。如古代文獻中“靈樞刺節真邪”中認為:虛邪偏中或留止于人體的一側,如邪氣深入,內犯榮衛,使榮衛漸漸衰弱,則真氣離去,邪氣獨留,就會形成為半身不遂癥。如果邪氣侵入得輕淺,就造成半身偏痛。《素問生氣通天論》中亦有:人體的陽氣,由于情緒激怒就會引起有形的血液和無形的陽氣過多地升到頭面、腦的部位,這種病理狀態叫做形氣絕,或叫做厥逆。因此形成腦充血。腦充血嚴重有兩種臨床表現:一種有傷于臟,見昏迷、不省人事;另一種是有傷于筋。筋是運動系統,受損傷則出現癱瘓,表現為肌肉弛緩、癱縱,不能隨意運動,也可表現為半身出汗,久則形成肌肉萎縮、感覺和運動障礙的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之候,這種病叫“薄厥”病?!端貑栒{經論》中亦指出:“血與氣,其勢甚盛,走于頭、面、腦,即為‘大厥’病。若氣體回返于下即重生,無返于下即死去。”在內傷的極端損害基礎之上,疾病是由工作勞累和缺乏休息,情緒激動,飲酒或進食外源性食物引發的。內臟之陰陽失去血液、氣體、肝臟相互調整,內風、有形之痰、無形之痰、肝中實火及虛火透過經脈,使腦殼昏蒙,即發生突然昏倒等諸癥。其發病機理為陰陽紊亂,氣血失衡,與心腦和肝腎密切相關。本病多為本虛標實,肝腎陰虛、氣血衰敗為是主要致病原因,風,痰,火,氣,瘀為致病之標,兩者互為因果關系。
  1.2 中風的現代研究
  現代醫學認為,中醫中風相當于西醫急性腦血管病,包括CI,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CI是指腦動脈血流中斷,局部組織缺血性壞死,并發生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該類疾病主要表現為相應的部位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該試驗因腦血管病高發病率,高殘疾率,高復發率和低死亡率的特點而選取CI患者。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逐漸增大、人口老齡化加速情況愈加嚴重,中風病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是近20年的研究熱點。CI的發病位于大腦,手足三陽經與陽脈之?!岸矫}”共同匯聚于大腦。若內傷七情之邪或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體,首先傷及肌表,極易留滯留瘀、極易累積形成有形之邪,邪氣易人卻難出,邪疾逐漸入里,停滯于脈絡之中。日積月累,邪疾由氣入血,成瘀為滯?,F代醫學指出:CI的發病機制首要因素即與血栓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結合中醫理論中提出的脈絡—血管系統和血絡—微循環系統,可以認為CI的發生率與腦血管病變密切相關,即存在腦絡瘀滯。
  2 尿失禁的臨床治療研究
  2.1 尿失禁的中醫治療
  根據文獻報道,針灸對尿失禁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腦卒中后功能性尿失禁療效較好。輕度緊張性尿失禁有很好的療效;嚴重緊張性尿失禁患者需要及時手術治療。針灸對中風后尿失禁和尿潴留有很好的療效。蔣美榮[3]采用深刺八醪穴結合艾灸治療中風后急性尿失禁患者。同時對所選患者使用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治療。施以針刺治療配合藥物組總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僅僅使用藥物組患者。王子辰[4]等人用芒針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治療組和對照組均采用盆底肌肉康復理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使用沈氏芒針針刺次醪穴,針刺得氣后使用手法加強刺激,結果顯示沈氏芒針對于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效果顯著。牟開今,鄭鵬等[s]等人采用運動針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并選取了百會和四神聰、腹部氣海,關元,雙側肢體三陰交,腎俞。治療前后進行1h尿墊試驗,結果顯示運動針刺療法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結果顯著,有效率為95%。
  2.2 尿失禁的西醫治療
  目前,西藥治療尿失禁的主要依據是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和導尿治療?;谒幬锔弊饔么蟮膯栴},臨床中使用較少,導尿治療易引發尿路感染,幾乎每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泌尿系統感染病史。
  2.2.1 藥物治療
  目前主要分為四類:
 ?。?)增強逼尿肌收縮類藥物,如乙酰膽堿;
 ?。?)抑制逼尿肌收縮類藥物,如阿托品等;
 ?。?)增強膀胱頸和尿道收縮力類藥物,如麻黃堿;
 ?。?)抑制膀胱頸和尿道收縮類藥物,如苯氧芐胺;
  2.2.2 康復治療及其他方法治療
  楊玉峰等在525例患者中選擇了105例尿失禁患者。選用先進的導管插入術、留置導尿術、引發排尿和膀胱松弛藥物治療后,尿失禁的發生率為20%。出院時尿失禁患者僅25例,占4.8%。同時得出結論認為間斷導尿對排空膀胱、降低殘余尿量、減輕膀胱過度膨脹、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有很好療效。李曉寧等[7]等采用重建神經功能的方法治療腦卒中后尿失禁,通過體腔(陰道或肛門)電極探頭,利用盆底肌肉收縮和放松的原理,捕獲并測量盆底肌群EMG值,并根據不同類型的尿失禁確定盆底肌肉運動治療模式。23例中風后尿失禁患者接受治療4周。觀察治療前后肌電值,尿失禁等級和頻率的變化。薛琴(8]等人應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治療周期4周,治療前后,尿失禁的次數,排尿次數和每位患者的尿量顯著改善。對照組和治療組之間差異顯著,尿失禁的治療效果明顯。
  3 討論
  本篇主要通過探討中風疾病的發病率,影響因素,發病機制,排尿原理以及尿失禁的發病機制,中風后尿失禁的中、西醫理論、病因病機,常規穴位的選穴依據。中醫在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實踐中已經取得顯著療效,體現中醫治療本病的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何廣新.現代中風針灸康復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2.
  [2]呂晶.腦梗死(中風)中醫“肝腎陰虛,腦絡瘀滯”病機理論探析[J].環球中醫藥,2015(2):169.
  [3]蔣美榮.深刺八醪穴配合艾灸治療腦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6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9(4):7—8.
  [4]王子臣,楊曉峰,左曉玲,陳帥,張麗玲,李青,張冰,郭順利,呂海兵.沈氏芒針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研究[J].2019(1):34—35
  [5]牟開今,鄭鵬,田雪秋,徐曉紅.60例運動針刺療法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療效觀察[J].中醫中藥,2018(16):168—169.
  [6]楊玉峰,李玉嶺.腦卒中后尿失禁105例康復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3(3):420.
  [7]李曉寧,魏東,李力,萬琪,田英然.神經功能重建治療腦卒中后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906—907.
  [8]薛琴.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尿失禁的療效觀察[J]常州實用醫學,2008(5):291—2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8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