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輔助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41例臨床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輔助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2例腦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1人,對照組予常規康復訓練;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連續治療30d,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指數。結果:治療前兩組Barthel指數及NIHSS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較治療前明顯增高,NIHS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輔助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治療,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中風;中醫針刺;后遺癥;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25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1-0096-02
腦中風是我國心腦血管系統常見病與多發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腦中風后遺癥是經過規律治療后仍然存在,且很難根治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語言障礙、口眼歪斜、甚至半身不遂等[1]。腦中風后遺癥康復的速度和程度都較為緩慢,因此臨床及患者家屬對腦中風后遺癥的康復治療尤為重視。有研究表明,中醫針刺對改善腦中風后遺癥病情具有一定療效[2]。我院采用中醫針刺輔助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間于我院康復科房病進行治療并確診的82例腦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1人。對照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43~75歲,平均(55.89±8.71)歲;入院中風時間(15~68)d,平均(23.55±4.28)d。實驗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42~76歲,平均(56.43±8.67)歲;入院中風時間(14~70)d,平均(23.61±4.37)d。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分布及病程入院中風時間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①所選全部患者臨床表現、CT或MRI檢查結果均符合腦中風后遺癥的診斷標準[3];②全部患者均經規律治療,現意識正常、病情穩定;③無腦中風后遺癥急性發病史。
1.3排除標準①均有皮膚病或凝血異常等針刺禁忌癥;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器質性疾病;③患者精神狀況不能配合全程治療;④實驗進行前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上報醫務處備案。
1.4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活血、營養神經、吸氧等對癥治療。對照組予常規康復訓練:①生活能力訓練:主要訓練患者平衡能力及精細操作力,由簡單至復雜逐漸訓練進食、洗漱、穿衣、如廁、拿筷子等生活技能;②肢體訓練:上下肢肌肉的力量訓練及各關節間的協調訓練,由被動訓練逐漸轉變為主動訓練,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站立、扶床行走、輔助工具行走、獨立行走訓練;③語言訓練:采用領讀發音帶教的形式訓練患者發音及語言功能。所有訓練每天進行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60min。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取患者患側肩髃、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豐隆、三陰交、太沖為主要穴位,按照虛補實泄的原則每次留針20min。語言障礙患者額外針刺啞門穴與廉泉穴;行動不便患者額外針刺風池穴與百會穴;吞咽困難患者額外針刺水溝穴與啞門穴,所用毫針為華佗牌承臻醫用針灸針(批號:10718827168、規格0.25mm×40mm×100支)。全部患者每日1次,連續治療30d。
1.5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神經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指數:分別采用Barthel指數[4]及美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NIHSS)[4]分別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及神經功能程度,Barthel指數得分越低則表示自主行為能力越差,NIHSS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經運動癥狀越差;②臨床療效比較。療效判定:治療后,患者Barthel指數降低>80%,NIHSS評分增高>80%,即為顯效;患者Barthel指數降低>50%,NIHSS評分增高>50%,即為有效;患者Barthel指數降低不足50%,NIHSS評分增高不足50%,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選用SPSS20.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神經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指數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前Barthel指數及NIHSS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arthel指數較治療前明顯增高,NIHS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實驗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2.6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飲食結構逐漸向動物化轉變,腦中風的發病人數和人群發病率也呈逐年增多趨勢。部分腦中風患者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痊愈,但大部分腦中風患者因錯過最佳治療期而導致腦中風后遺癥。腦中風后遺癥在臨床的主要治療為康復訓練,但無論是康復程度還是速度均較為緩慢,近些年我國傳統醫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中醫針刺在治療腦中風后遺癥也逐漸被廣泛應用[5]。本次研究目的在于觀察針刺輔助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療效,為臨床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提供依據。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針刺輔助康復訓練的實驗組治療腦中風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一康復訓練的對照組,且實驗組的神經癥狀和生活質量也顯著高于對照組。中醫針刺通過刺激穴位起到舒經活絡、改善氣血的作用,有效增加腦部神經的血液供應,營養神經加快恢復腦部神經功能,對改善腦中風患者有顯著幫助。通過刺激病患身體穴位,不僅可以擴張血管、加速血液流動,還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從而加強腦部血的供應,改善腦組織缺血狀況,還可以舒筋活血、使患者身體整體處于較為理想狀態,加速恢復患者身體機能及神經傳導[6]。科學的康復訓練通過運動輸入使大腦形成良好的運動模式,促進患者周圍神經的覺醒與細胞活化,很好的改善患者運動神經功能,不僅訓練患者膝關節、下肢髖關節、踝關節等各大關節的運動,還能增強患者的運動協調能力、肌肉耐力與神經-肌肉反射能力[7]。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患者能夠共同中樞及周圍神經電活動,改善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態,提高神經興奮性,這對預后有極大幫助。
綜上所述,針刺輔助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治療,療效顯著且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年環.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2):157-159.
[2]張靜,陳莉,王麗娜.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4):481-482.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4]王云霄,袁俊亮,胡文立.常用卒中量表的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6,11(12):1072-1077.
[5]張華.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8):205-207.
[6]張海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0):103-104.
[7]劉慶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6):276-277.
?。ㄊ崭迦掌冢?018-10-21編輯:楊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