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臨床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討研究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58例,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9名)。研究組患者采用中醫辨證方式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方式進行治療,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大大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治療,可以針對性地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治療,效果更好,對患者身體的損傷也更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辨證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1]。很多患者的肺氣腫是由于慢性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等反復發作而引發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討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58例,隨機分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9例)。研究組患者年齡41-76歲,平均(63.7±2.7)歲;病程3.5 - 36年,平均(15.8±2.3)年;其中脾腎陽虛、水濕內停3例,氣虛血瘀痰阻4例,氣陰兩虛、痰瘀阻絡2例,陰虛血瘀痰凝4例,肝腎陰虛、痰蒙清竅3例,痰濕蘊肺、氣虛血瘀5例,痰熱壅肺、氣陰兩傷5例,風熱犯肺、肺失宣肅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2 - 78歲,平均(64.5±2.6)歲;病程3.2 - 37年,平均(16.3±2.4)年;其中脾腎陽虛、水濕內停2例,氣虛血瘀痰阻4例,氣陰兩虛、痰瘀阻絡3例,陰虛血瘀痰凝5例,肝腎陰虛、痰蒙清竅4例,痰濕蘊肺、氣虛血瘀3例,痰熱壅肺、氣陰兩傷4例,風熱犯肺、肺失宣肅4例。本次58例經檢查均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本次研究經我院批準后實施;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本次試驗。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方法:(1)對照組:對該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方式,用藥如下:①對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口服,0.1 - 0.2 g肷,2次,d,若患者病情較重者可以按照醫囑,服用3次ld。②患者使用抗膽堿藥,劑量80μg/次(20μg/噴),3-4次/d[2],(2)研究組:對該組患者使用中醫辨證方式治療,根據患者體質來進行治療。①脾腎陽虛、水濕內停:這種體質患者多表現出無法平臥,喘促心悸,畏寒尿少,舌淡胖質黯,咳痰呈泡沫狀或清稀,面浮肢腫,脘痞納呆,面唇青紫,苔白膩或水滑,脈沉細等癥狀。藥方:附片12g,蘇子12g,桂枝12g,葶藶子12g,白術12 g,澤瀉12g,桑白皮12g,澤蘭12g,豬茯苓各18g,赤芍12g,益母草30g[3],熬制服用。②氣虛血瘀痰阻:這種體質患者多表現為氣短喘息,動則尤甚,痰多咳嗽,色白黏或呈泡沫,常易患感冒,每因氣候變化而誘發,伴口唇暗淡,倦怠乏力,脘痞納呆,苔薄膩或白滑,舌淡暗,脈細滑。藥方:黨參12g,黃芪18g,茯苓12g,白術9g,炒苡仁27g,杏仁9g,防風3g,陳皮9g,當歸9g,半夏9g,桃仁9g,桔梗3g,熬制服用。③痰瘀阻絡、氣陰兩虛:多表現心悸喘憋,動則尤甚,咳痰量少,質黏難咯,唇甲發紺,心煩失眠,聲低氣怯,少氣懶言,口干便秘,舌嫩紅或淡暗,苔少或薄膩,中間剝脫,脈沉細或細澀。藥方:太子參18g,麥冬12g,旋覆花12g(包煎),南北沙參各18g,五味子9g,知母12g,清半夏12g,貝母12g,炙杷葉12g,代赭石12g,當歸12g,熬制服用。④陰虛血瘀痰凝:這種體質患者多表現氣短喘息,咳嗽痰少,色黃或白,質黏難咯,伴口燥咽干唇暗,身熱心煩,夜寐欠安,形體消瘦,舌紅或暗紅,苔少或苔膩,脈細滑數。藥方:當歸12g,陳皮9g,貝母9g,金沸草9g,半夏9g,丹參12g,海浮石9g,熟地(砂仁拌打)12g,知母9g,炙杷葉9g,茯苓12g,丹皮12g,熬制服用。⑤肝腎陰虛、痰蒙清竅:患者多會出現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甚或昏迷,或躁煩譫妄,肢體瞤動,舌質暗紅或紅絳,舌體瘦小,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數。藥方:生熟地各18g,玄參12g,山萸肉24g,膽星9g,枳殼12g,清半夏12g,郁金12g,竹茹12g,菖蒲12g,茯苓12g,酒軍9g[4],熬制服用。⑥痰濕蘊肺、氣虛血瘀:這種體質患者多會出現咳喘較前明顯減輕,但仍痰多,常因痰而嗽,痰出咳平,色白或呈灰色,質黏膩或稠厚成塊,伴胸悶脘痞,嘔惡納呆,神疲體倦,大便時溏,舌質淡暗,苔白膩,脈細滑或濡滑。藥方:蒼白術各9g,陳皮9g,茯苓12g9,炒萊菔子9g,清半夏9g,炒枳殼9g,蘇子梗各9g,厚樸3g,白芥子3g,熬制服用。⑦痰熱壅肺、氣陰兩傷:患者多表現喘息胸悶,氣短咳嗽,咯吐不爽,痰多質黏色黃,或有腥臭味,或痰中帶血,伴便秘口干,心煩失眠,乏力懶言,舌質紅,苔少或薄膩,中有剝脫,脈細滑或滑細數。藥方:全瓜蔞27 9,黃芩9g,漏蘆9g,桃仁9g,連翹9g,清半夏9g,貝母9g,枳實9g,杏仁9g,知母9g,山梔子9g,南沙參9g,熬制服用。⑧風熱犯肺、肺失宣肅:患者多表現為咳嗽氣促,咯痰不爽,喘逆胸悶,痰黏稠或稠黃,常伴惡風身熱、頭痛口渴、鼻流黃涕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藥方:桑皮9g,桑葉9g,杏仁9g,菊花9g,前胡9g,炙麻黃9g,連翹9g,桔梗9g,生石膏9g,牛蒡子9g,熬制服用。
療效判定標準:①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是有加重趨勢;②有效:患者鳴音、咳痰等癥狀基本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復,胸片檢查結果形式陰影區域明顯縮小;③顯效:鳴音、咳痰等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復至正常,胸片檢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異常。
結果
研究組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6%;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1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9.3%,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討論
慢支并發肺氣腫時,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癥狀的基礎上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并加重。最初僅在上樓、勞動或登山、爬坡時出現氣急;隨病變發展,在平地活動時,甚至在靜息時也感到氣急,嚴重發作時會出現呼吸功能衰竭。近年來肺氣腫已成為我國城市人口死因的第3位,而在農村中,該病則占死因的首位,因此一旦出現肺氣腫,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
采用中醫辨證方式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首先是在疾病沒有發作時可以對身體進行調理,減少疾病的發作;其次中醫方式治療是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西醫治療方式;最后中醫治療方式以宣肺平喘、溫陽固本為原則,對身體的不良反應要小于西藥方式。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中醫治療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因此,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治療,可以針對性的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治療,效果更好,對患者身體的損傷也更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段淑珍.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8):20-22.
[2]張紅蕾.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124例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4):159-160.
[3]潘林.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2).
[4]郭敏.中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8):42-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