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醫外治法治療骨傷科疼痛性疾病的療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外治法在骨傷科疼痛性疾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骨傷科于2017年1月- 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疼痛性疾病患者94例,以患者的入院時間為參考進行分組,觀察組47例,對照組47例。對照組患者被施以常規療法,觀察組患者被施以中醫外治療法,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7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6.60%,比較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87%,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0.85%,即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傷科疼痛性疾病患者行中醫外治療法,可以獲得十分確切的臨床效果,良性糾正患者癥狀,為患者的預后發展提供保障,同時還能優化醫患關系,有利于減少醫療糾紛。
  [關鍵詞]骨傷科;疼痛性疾病;中醫外治法;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2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 2019) 01-56-03
  骨傷科患者一般情況下的臨床表現均存在頑固性疼痛,不僅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生理負擔,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精神壓力。單純的給予患者止痛藥對疼痛感進行抑制,雖然可以緩解患者的生理負擔,但長期用藥,極易誘發多種不良反應,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2]。中醫外治法,即通過聯合應用器械、手法以及藥物等,對患者孔穴、肌膚進行施治,從而達到調整患者機體內陰陽血氣以及貫通經絡的作用,促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根本性緩解[3-5]。本次為了對比研究傳統療法與中醫外治法的臨床效果,選擇我院骨傷科于2017年1月- 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疼痛性疾病患者94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骨傷科于2017年1月- 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疼痛性疾病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確保與骨傷性疼痛臨床鑒別標準相符,且不存在心腎功能不全、骨折、嚴重外傷以及精神疾病等情況。就本次實驗全部內容對患者進行宣講,最終取得了94份知情同意書,獲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以患者的入院時間為參考進行分組,觀察組47例,對照組47例。對照組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齡(40.0±3.2)歲,8例為頸椎綜合征,14例為椎肌勞損,10例為腰扭傷,15例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觀察組男33例,女14例,平均年齡(39.3±3.6)歲;9例為頸椎綜合征,16例為椎肌勞損,9例為腰扭傷,13例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療法,主要包括康復治療,若患者存在疼痛不耐受的情況,可以酌情給予患者適量的非甾體抗炎止痛藥物,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持續14d。
  觀察組患者接受中醫外治療法,該療法主要有兩項內容,即局部推拿按摩、中藥外敷。其中中藥外敷的組方如下:25g乳香、25g生川烏、25g沒藥、25g威靈仙、25g生草烏、25g獨活、25g生南星、40g木瓜以及15g細辛。研磨成份,平均分為6分,加入適量的醋,促使其呈現為稠膏狀,加熱處理,然后取紗布,將稠膏平鋪于其上,覆蓋患者患處,每天一次。局部推拿按摩即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按、摩、打、拿等手法按摩患者相應穴位,幫助患者疏經通絡,通氣血,以此緩解攣縮的癥狀。治療同樣持續14d[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滿意度。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患者臨床癥狀(酸軟、疼痛等)無改善,甚至進一步發展,活動受限,為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日?;顒硬皇芟拗疲瑸橛行?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日?;顒诱#瑸轱@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6]。
  治療滿意度判定標準如下:向患者發放本院自制的治療效果滿意情況調查問卷,該問卷由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專家參考治療流程設計,經檢測問卷信度系數在0.8 - 0.9之間具有科學性,該問卷共計三個選項,即不滿意、一般、滿意。滿意度=(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過程中兩組骨傷疼痛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采集所用工具均為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7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參考既有研究資料發現,骨傷科疼痛性疾病主要以中年人為多發群體,因中老年機體功能相對較為薄弱,出現風寒侵犯的可能性較大,導致氣血無法順暢運行,腎氣短缺,加之血管逐漸老化,脈絡更易淤堵[7-9]。一般情況下,誘發因素包括椎管綜合征、腰肌勞損、腰扭傷以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當患者罹患上述病癥時,普遍會伴有慢性以及頑固性疼痛,不僅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生理痛苦,同時也帶給患者較大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此外,該病癥還會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受限,弱化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質量[10-11]。
  在中醫理論中,骨傷科疼痛性疾病被歸為“痹癥”范疇,認為患者疼痛的主要因素為寒濕入侵,痛則不通,痛則不通,因此臨床治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通暢患者氣血[12]。中醫外治法,即以中藥對患者進行外敷,促使藥物成分進入患者機體之內,對病癥進行加以有效抑制[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7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87%,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0.85%,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胡紅軍等[14]的研究結果,數據較為接近,可見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中醫外敷療法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本研究所用中藥外治療法的組方中所包含的乳香、沒藥以及生南星具有散結、消淤化腫的效果,獨活以及川烏可以散寒溫絡,同時還可以發揮較好的鎮痛作用;細辛具有止痛驅寒的效果;木瓜可以對血行進行有效調節,從而達到活血止痛的效果,威靈仙可以散寒止痛,因此聯合使用諸藥,可以實現通暢氣血、祛寒止痛的效果。此外,聯合使用穴位按摩法,可以對患者血管造成有效刺激,增強血管擴張效果,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快速吸收水腫、病變產物,接觸患者的臨床癥狀[15]。   中醫外治療法融合穴位按摩等物理原理,臨床應用相對簡單,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性需求相對較低,易于操作人員掌握,同時緩解疼痛效果十分顯著,患者治療后不會出現不良反應,安全性相對較高。除此之外,中醫外治療法的經濟費用相對西藥治療而言,較為低廉,不會給患者家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更易于患者接受。由此可見,骨傷疼痛性患者接受中醫外治療法,不僅可以獲取較好的臨床效果,早期解除日?;顒酉拗?,優化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質量,還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建設,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配合度與依從性,避免出現醫療糾紛。
  綜上所述,對骨傷疼痛性疾病患者施以中醫外治療法,相對比傳統西醫藥物治療而言,不僅臨床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較好,經濟費用較低,易于患者接受,在促進患者早期康復的同時,還能建設良好的醫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唐國輝.中醫外治法治療骨傷科疼痛性疾病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10( sl):79-80.
  [2]陸新泉,鄒海鵬,張桂琴.按動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 (2): 239-241.
  [3]謝攀,白玉,張濛,等.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跟痛癥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2): 17-20. [4]清華,周海云,謝汰鐘,等.中醫外治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10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 20):97-98.
  [5]彭錦芳,黃為陽.溫陽止痛散貼敷和利多卡因凝膠外用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的療效對比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7,26( 3): 8-9.
  [6]陳凱楠.皮下淺刺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療效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 (6): 11-12.
  [7]黃萬里,何雪平,林進意,外周動脈缺血性疾病中西藥結合介入治療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 12):27-28.
  [8]焦娟,唐曉頗,員晶,等.復方雷公藤外敷劑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 (1): 29-34.
  [9]崔英.按摩加針刺治療急性腰部軟組織損傷的臨床體會[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 3): 33-34.
  [10]成魯杰,李健.綜合療法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 1): 5-6.
  [11]劉振春,賈文義.銀質針溫針灸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害引起的膝關節疼痛1 16例報告[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2):41-42.
  [12]李波,張濤,王勇.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6,38 (3): 49-50.
  [13] Vranceanu Ana-Maria, Safren Steven A, Cowan James,et aI.Health Concerns and Somatic Symptoms ExplainPerceived Disability and Idiopathic Hand and Arm Painin an Orthopedics Surgical Practice:A Path-AnalysisModeI[J].Psychosomatics, 2010, 51(4):330-337.
  [14]胡紅軍,張琴,張艷,等.中醫外治綜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 4): 33-34.
  [15]楊東亮,甄景志,陳強.針刺聯合足浴治療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7,40(2):51-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9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