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外語教學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外語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此課程專門研究文化背景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時代的趨勢?,F實中很多大學的英語教學模式保守,難以培養好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研究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外語教學模式,希望能夠對外語教學方法的改進有所幫助。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能力培養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13-01
1.高校外語教學的現狀
在外語教學中,很多年以來都是以詞匯量作為英語學習的突破口,似乎學英語就是背單詞,不背單詞根本不可能學好英語。在現實中,有的學生已經詞匯突破一萬,依然在單詞輸出方面存在障礙,這說明一味的背單詞對于英語學習來說并非完全正確。而有的學生為了學好英語,背誦了大量的句子,可是最后在開口說話的時候,一旦涉及東西方文化詞匯,依然難以克服思維的誤區,笑料百出。比如學生已經知道了whtie day 的含義,可是當遇到white letter day,white market 時依然會出現翻譯錯誤,這說明在跨文化交際方面學生的基礎知識遠遠不夠。
2.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思路
在世界各個民族中,語言實際上是文化的延伸,如果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學好語言是十分困難的。在國際交往中,要想正確的運用英語,就必須掌握談話對象國家的人文地理、社會風情、民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知識,這就提醒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學生綜合知識培養為基礎,在課程中可以融入西方歷史、旅游、電影、教育等文化課程,既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國外文化,尤其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
3.基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外語教學模式探索
3.1 加強教師個人能力的培訓
教師是整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引導者,也是學生的指路人,跨文化交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反思,加強自身成長,及時的和外教或者歸國人員溝通,直接或間接的學習國外文化,借助網絡資源養成跨文化思維習慣,如果學校有國外培訓機會,跨文化交際教師應及時爭取,親身體會文化差異,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的海外文化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自身的教學反思,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針對自己學生的特點,探索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
3.2 加強對學生教法的引導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想養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只學習一年是遠遠不夠的,跨文化交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尤其是樹立終生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教育學生如何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查詢資料,如何通過互聯網接觸英美的口語和風俗習慣,如何利用網絡聊天工具ICQ、MYSPACCE、LINKIN直接接觸外國人,如何培養自己的英語學習習慣等。為了提高學習英語的趣味性,教師也可以教育學生學習我國英語好的前輩們的方法,比如辜鴻銘背誦英文劇本,季羨林查閱英文單詞,李陽勤學苦練等等,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中不同的學習風格,通過跨文化交際課程一年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學習英語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的背單詞,學句子。
3.3 以用促學,再現生活場景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存在動力不足的情況,一旦考了四六級,從此英語不再提,這幾乎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常態,這種階段性的學習顯然無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跨文化交際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專業英語,構建專業交際場景,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語言的實用性,感受到英語對自己工作的影響力,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改編專業英語的交際場景,讓學生自己學會用英語來應對復雜的情況,將枯燥的英語學習和工作生活結合起來,以用促學,學以致用。
結論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學生要想真正的掌握好外語也并非易事,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和積累,長久的積淀和吸收英語文化圈的語言習慣,尤其是對于專業從事英語的人來說,英語學習更是有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好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只有如此,才能夠收到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喬.高校國際雙學位項目國際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37):114-115.
[2]馬瑞賢,侯賀英,田秀峰,劉小杏,孫笑倩.基于CBI的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高教學刊,2018(16):127-129.
[3]孫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與外語教學[J].長春大學學報,2018(02):117-119+124.
[4]何婷婷.基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9):114-115.
作者簡介:
孫文高,1980年1月生,男,漢族,甘肅慶陽人,現在甘肅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工作,講師。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