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生現實發展,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技能越來越多;對數學思想的感悟越來越深入,思維能力不斷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人格不斷健全。要使學生獲得這樣的全面發展,必須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币虼?,我認為應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充分挖掘教材,找準教學切入點,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挖掘數學教材,活化課堂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币虼?,教學材料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如教學四年級上冊《數圖形中的學問》時,教材是設計鼴鼠鉆洞的情境,它作為數學好玩模塊中的內容,如果素材能夠在趣味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那就更好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我們班即將舉行一場羽毛球比賽,比賽前期要做許多準備,首先是運動員編碼安排,要求:用1、2、3、4、5這5個數字組成不同的兩位數,比比誰編的號碼最多而且不重復;接著是服裝搭配,有紅、藍兩種顏色的衣服,黃、橙兩種顏色的褲子,一共可以搭配出幾套不重復的服裝;然后是運動員見面握手,4名運動員要握幾次手,如果是5名、6名呢,你發現什么規律;每兩名運動員賽一場,一共需要賽幾場;最后冠軍可以獲得學校贈送的泉州一日游活動,有5個汽車站單程需要準備多少種不同的車票,如果是6個站、7個站呢,你又發現了什么。這樣的素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這樣的教學更現實有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的開放性理念?!弊鳛橐痪€教師,應將這一理念落在學生實處。如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練習中缺乏開放性問題。為了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我們可以增加這樣的練習:(1)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兩個不同的角度數比是2:1,三角形的頂角和底角分別是多少度?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想到頂角與底角的度數比是2:1:1,也可以是2:2:1。(2)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中,其中兩條邊的比是2:1,腰和底分別有多長?受上題解題方法的影響,學生輕易認為也有兩種答案,進行辨析后發現答案是唯一的,根據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原理,得知2:1:1不能構成三角形。這樣的題目不僅發散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批判性的思維品質。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
“經驗是教不會的,只能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感悟和積累,教師講的是自己的經驗,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經驗的生成和積累?!睘榇?,教師應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包裝的學問》屬于“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綜合運用已有的表面積知識解決包裝中的學問,教學中首先通過包裝一盒糖果需要多少材料來復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知識,接著合作探索包裝兩盒糖果的最省方案,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大面重疊、中面重疊、小面重疊三種不同的包裝方案。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大面重疊最節省,于是師生一致認為通過計算來驗證這一猜想。有的學生用新的長、寬、高求出表面積,有的用兩個長方體表面積之和減去重疊面的面積,還有的認為只要比較重疊面積的大小就可以了。教師就學生的幾種計算方面進行引導對比,雖然計算方法不同,但結果都是大面重疊最節省。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經歷了操作一觀察一猜想一驗證,預期教學目標只達成一部分,整個過程卻耗費20多分鐘,學生的專注力、學習激情已在這寶貴的時間里耗盡,以至于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包裝4盒糖果的最優策略。一節課下來,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辛苦,活生生把數學好玩的內容上成計算課,索然無味。老師們分明意識到學生和自己都無法從《包裝紙的學問》中感受到數學好玩,但沒有人去深挖這其中的原因。直到2015年一位教師的創新實踐,她將本課的目標重新定位,將教學內容簡單化,用大問題引領學生思考,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與思考時間,終于上出好玩的富有思維火花的數學課。該教師的教學方法創新在于將原本重點通過包裝2個相同長方體物體的策略及用表面積知識計算凸顯包裝的學問,轉化為引領學生探索包裝4個相同長方體物體的策略,用“為什么要包裝”、“可以怎樣包裝”、“如何包裝最節省”三個大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包裝1盒糖果用舊紙就可以解決,包裝2盒糖果通過操作及已有經驗就可以輕松得出大面重疊最節省的學問,摒棄了繁瑣的計算,由重計算向重思考轉化,引領學生“如果盒子數量增多,是否有更大的學問”。在學生得出重疊4盒大面和4個中面最節省的結論后,繼續思考“難道剛才大面重疊最節省的結論錯了嗎”,學生通過再操作與教師的思維啟發,最終驗證結論沒有錯,只是在重疊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新的大面,學問就在這“大面”上,原來大面是會發生變化的。在上述過程中,學生在教師不斷的追問下,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數學思維能力步步提升,體會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數學思想,好奇心不斷被驅使,潛能不斷被激發,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達成數學好玩的教學目標。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币嬲c燃學生內心的求知火焰,就需要師者建構有效的數學課堂,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教材并創造性地使用,能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就讓我們成為一個水平高超的水利工程師,修好渠道,將智慧之水源源不斷地導向學生的生命進程當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