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術就是先培育裸根苗再移入容器內培育一段時間后進行造林的方法。移植容器苗具有較強的抗性,苗木粗壯、枝葉濃密,側根和須根發達等特點,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推廣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術,對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帶動當地對林業科技的應用推廣,加快綠化進程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樟子松;容器苗;造林
  容器育苗是現代林業一項先進育苗技術,容器苗造林也是目前困難立地條件下造林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容器育苗造林是國家提倡和鼓勵的育苗、造林方法,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緩苗期短、生長快等優點,發展速度異常迅速。
  樟子松是我國北方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林種之一,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根系發達,樹姿雄偉,枝葉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環境的功效。在河北北部內蒙古及東北地區多有天然分布。近年來也在北京、山西及內蒙古中西部及西北地區廣為種植,在各大生態治理工程項目中是主要造林樹種之一。
  一、容器苗的培育
  容器苗的培育分為裸根苗培育和移植容器苗培育兩個步驟。
  1.裸根苗培育
 ?。?)苗圃地的選擇、整地和作床。選擇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和地勢平坦的圃地,高床整地,床高20 cm,寬80 --100cm,長度依地形而定。土壤以沙土或沙質壤土為宜,并用氟樂磷和5%甲拌磷顆粒劑處理,灌足底水。
 ?。?)種子處理和播種。播種前5天用溫水將種子浸泡24小時,利用50--100PPMGGR液浸種8-12小時,然后置室內堆放催芽5-7天,待有1/3左右的種子裂口吐白時播種。播種時間5月初,畝下種量15Kg左右。條播,播深1.5cm,行距20cm,播后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每天噴水1-2次。
 ?。?)苗床管理。出苗后每隔5-7天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輪換噴灑,防治苗木病害發生。除草采用人工和除草劑相結合的辦法,做到有草就除。除草劑選用除草醚乳劑,藥量為5g/m2,施藥后噴水洗苗,小苗長大后可人工除草。6月中旬可噴施硫酸銨,施肥量為2500g/100 m2,視天氣情況7-10天一次,8月中旬后停止追肥。澆水要把握住6月中旬以前要保持苗床濕潤,每日噴水兩次,6月中旬至9月初要澆透水,每日一次,9月份以后3-5天澆透水1次.
  (4)越冬防寒。10月末至11月初,土壤封凍前灌透越冬水,在走道溝中取土將苗木用土蓋上,厚度5--8cm,四邊拍實,不露苗木。
  2.移植容器苗培育
  培育好的裸根苗在1-2年后進行移植容器培育,視苗木生長情況,1-2年的再次培育后進行造林。
  (1)容器苗地塊選擇。選擇地勢平坦、背風排灌良好的育苗地。根據培育苗木數量確定育苗面積并做好苗床。床寬1.5--2m,床長視苗量和地塊面積而定,一般為10--20m,平床深度為20--25cm,床梗比容器上口高5cm左右為宜,床底整平鋪1cm細沙,以便于起苗。床與床之間留步道,苗床要平整、不積水、沒有土石塊和雜草。
 ?。?)容器選擇與基質配比。一般選用農用塑料膜制成的營養杯,厚度1-2mm,直徑10-12cm、高15-18cm的容器。如項目區造林地屬土壤沙化、石礫較多的立地條件,可選用的容器規格為21*21cm。
  基質配比為草炭土、豬羊廄肥、苗床土比例6:3:1。
 ?。?)剪根處理。選擇兩年生實生苗進行移植,比照容器大小,根據苗木根系的長短進行修剪,剪根強度小于1/3,剪根后放入含50PPMGGR溶液的桶中浸根,隨取隨裝入容器。
 ?。?)裝杯及裝床。裝杯時要先將配置的基質裝入容器內1/4,然后再把苗木直立放在容器中間,一手提苗,一手裝基質,邊裝邊輕墩容器,裝土至容器一半時,輕輕向上提一下苗,使苗根在杯內自然舒展,再裝土至容器上口0.5--1cm處為止。將裝好的容器依次直立緊密地擺放在床內,容器的上口要在同一平面,擺好后把容器間隙及周邊土填滿,以容器不外露為準。
  (5)容器苗床管理。裝床后馬上澆灌定根水,第一周每天澆水1次,以后視天氣情況及床內含水量及時進行澆灌。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5-7天輪換噴灑1個月。人工除草要及時,除早、除小、除了。若秋季造林,10月上中旬可出圃定植,亦可翌年春季出圃定植,但過冬前要進行冬灌。
  二、容器苗造林
  1.整地
  采用機械打孔、人工輔助整修的整地辦法,整地規格為40*30cm(直徑40cm、深30cm)。
  2.苗木運輸
  苗木運輸使用中轉箱裝苗,小型車分層裝載運輸,人工散苗到植樹穴。
  3.栽植
  栽植方式為人工植苗,擠實鏟擠實。造林密度55-110株/畝。
  4.撫育
  人工松土除草,定植后每年一次。
  5.病蟲害防治
  造林后定期監測,人工、藥物、生物防治病蟲害。
  6.施工季節
  裸根苗和容器苗培育:春季。
  整地:春季、雨季。
  造林:春季、雨季、秋季。
  三、結語
  長期以來,影響一個地區造林成活率的最關鍵因子就水分條件,傳統的營造林模式導致眾多造林項目因干旱而失敗,每年的重造和補植任務相當繁重,因此而帶來的各種綠化成本投入成倍增長,這不僅影響了造林項目的投資效益,減慢了綠化進程,更重要的是導致了造林綠化生態效益的持續發揮。采用容器苗造林技術,不僅成活率高、生長快、成林早,節約造林投資,而且對充分利用各類林地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保持北方干旱地區生態平衡,提高農作物單產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造林綠化模式、林種樹種結構,提高抗自然災害、病蟲害能力,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起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沈國舫主編. 森林培育學[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1.
  [2]劉勇. 我國苗木培育理論與技術進展[J]. 世界林業研究, 2000.
  [3]烏麗雅斯, 劉勇, 李瑞生, 等. 容器育苗質量調控技術研究評述[J].世界林業研究, 2004.
  作者簡介:武明(1963-)男,漢族,河北沽源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程造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8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