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主要疫病的發病特點及防控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豬場發生的疫病主要有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和附紅細胞體病,這些疫病危害大、難治愈,而且因為長期混合感染等原因越來越表現為非典型性特征,導致診斷和控制也越來越困難。對于養豬場來說,防控這些疫病的主要是做好防疫工作,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發現疫情要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豬;豬瘟;偽狂犬病;附紅細胞體病;發病特點;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4-0138-01
近年來,隨著養豬業的逐步發展,由原來的農戶散養向專業化、規?;较虬l展。同時,規?;i場的疫病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多種疫病混合感染和隱性感染廣泛存在。由于豬群的調運頻繁及環境污染嚴重,導致豬群的發病幾率增大,復雜程度增加,給疫病診斷造成了難度,使豬病的控制也越來越困難。
1 豬瘟
1.1 發病特點
近幾年豬瘟呈現溫和型,最急性型、急性型較少見,而亞急性型、非典型性型、隱性型多見。傳播方式有水平傳播和通過母豬胎盤、公豬精液的垂直傳播。母豬感染后表現為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豬先天感染后不表現癥狀,獲得先天免疫耐受,持續感染,長期帶毒、排毒。
1.2 防控措施
應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制度,必須引種時加強檢疫,要隔離飼養一段時間。科學防疫,除常規免疫外,發病嚴重的豬場可采用超前防疫,仔豬出生后立即注射豬瘟弱毒疫苗1 mL,1 h后再讓仔豬吃初乳,該方法可收到顯著的效果。
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
2.1 發病特點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主要傳播方式為空氣傳播。病毒破壞肺泡巨噬細胞,使其數量減少、功能減退,從而造成免疫抑制,易引起多種病原的混合感染。該病主要危害繁殖母豬和仔豬,母豬表現流產、產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仔豬表現為呼吸困難。部分病豬在耳尖、四肢末端、腹部、外陰出現紫斑。
2.2 防控措施
堅持自繁自養,慎重引種,必須引種時做好檢疫工作,引進后要隔離飼養。要自行做好該病的免疫工作,加強豬瘟、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圓環病毒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在高密度飼養區,該病會快速流行,數月內豬群感染率可高達50%~70%;在低密度飼養區,病毒通常傳播緩慢,甚至根本不傳播。簡單的控制措施即能夠阻止病毒的傳播,如果逐步淘汰清除感染豬群,可成功凈化該病。
3 豬偽狂犬病
3.1 發病特點
多發生于春秋兩季和產仔旺盛季節,主要傳染源是帶毒的鼠類。母豬感染后的表現為產死胎、木乃伊;產出的仔豬當天無癥狀,第二天仔豬出現神經癥狀,抽搐、口吐白沫,臥地不起,角弓反張,因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達80%~100%,耐過的仔豬成為僵豬。
3.2 防控措施
豬場內做好滅鼠、撲滅野生動物工作,禁止散養家禽,防止犬、貓進入場區。加強檢疫,防止帶毒豬進入場內;制定和實施淘汰、免疫相結合的凈化方案,首先淘汰帶毒豬,特別是帶毒種豬,其次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4 豬圓環病毒病
4.1 發病特點
該病在豬群內多呈隱性感染,感染病毒后細胞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誘發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感染母豬會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主要感染6~12月齡豬,仔豬表現為消瘦,咳嗽,呼吸困難,皮膚蒼白,生長緩慢。
4.2 防控措施
做好該病的免疫接種工作,同時做好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的免疫。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反應。可以從患病豬的淋巴結、肺、脾等器官中得到病毒,對病毒進行滅活之后制成疫苗注射。也可用干擾素(3萬IU)1瓶加10 mL黃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均勻后肌肉注射,哺乳仔豬每頭注射3 mL,斷奶仔豬每頭注射6 mL,育肥豬每頭注射10 mL,每天1次,連用3天。
5 豬附紅細胞體病
5.1 發病特點
急性病豬耳部及腹下皮膚發紅,體溫40~41.5℃,高熱不退,口渴,呼吸急促,食欲廢絕,部分出現咳嗽,呈犬坐姿勢,四肢抽搐,嚴重的耳部及四肢末梢出現紫色斑塊。慢性病豬表現為消瘦、貧血,部分病豬還會全身出現黃疸癥狀。該病多發生于夏季,容易混合感染其他疾病。
5.2 防控措施
加強糞污的清理和環境消毒;防蚊滅蠅,消滅吸血昆蟲。選擇敏感的藥物進行防治,如長效土霉素、強力霉素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6 小結
對于養豬場來說,疫病的防控主要是做好防疫工作,尤其是病毒性疫病的防疫。同時,還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減少應激反應。只有采取綜合的防控措施,才能減少豬群疫病的發生,保障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