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如何利用高校體育資源發展乒乓球產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人們對健康水平追求的不斷提升,許多運動產業也在不斷向前發展。乒乓球是我國一種非常流行的球類運動,如果能夠推動乒乓球產業的發展,對發揚我國球類運動文化以及提升廣大人民的體能素質來說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大學時代作為人們一生中最為朝氣蓬勃的階段,每位大學生都會多多少少在高校內接觸到各種運動項目,所以借助高校這個平臺推廣乒乓球產業是不錯的選擇。本文基于此淺析如何利用高校體育資源發展乒乓球產業并提出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乒乓球產業 高校體育 球類運動 健康水平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230-02
乒乓球這種球類運動向來被我們國人稱為“國球”,不僅是因為我國的運動員這種球類運動的水平出色,國際大賽上已經多年“壟斷”各種獎項,也因為乒乓球這種運動相對其他球類運動來說擁有著場地需求小、器材需求小、運動量適中、老少皆宜等優點,受到了許多球類愛好者的偏愛。但是對這么一項運動來說,乒乓球產業的發展尚未達到球類運動中頂尖的位置,所以發展乒乓球產業仍需解決許多問題。
1 乒乓球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1.1 發展理念的科學性不足
任何一種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足夠的理論依據支持,對乒乓球產業來說也是如此。雖然說乒乓球是我國相對比較普及的一種運動文化,可是產業的發展不能完全依賴普及程度的高低。要想使乒乓球的科學理念深入到每位球類愛好者的心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換句話說,由于這項運動喜愛的人較多,大家也就形成了把乒乓球當作一種消遣手段的心理,從而對這種運動的認識被局限,而每種運動產業的內涵都需要高度科學理論的支持,比如不同的材質的球拍搭配上不同材質的膠皮對打擊出去的球會產生大不一樣的效果。球類愛好者們在“玩玩看”的同時應配合自身的動作愛好力度大小甚至體型等因素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也就是不同的擊球方法以及器材的選擇。這樣在運動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看懂一項運動,并且能在運動過程中發揮出自出生的潛在機能,從而提高身體素質,這也是運動的內涵。一旦內涵的科學性不足,產業的生產者連同消費者都容易進入到一種“懵懂”的狀態,生產者們并不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真正的運動需要究竟是對器材的需求更大一些,還是對授課老師的需求量更大,也就是更注重硬件力量還是軟實力,從而在推廣以及生產過程中很難抓到要害。這種發展的“懵懂”或許誤導了發展的方向,唯有確定了真正科學化的產業發展方向,才能讓乒乓球的發展更進一步[1]。
1.2 市場化進程不完善
對乒乓球產業來說雖然能夠進擊高校,以學生為廣大群體提升發展空間,但是市場化的進程卻依然需要等到完備后才能進入下一步的發展歷程。主要是因為乒乓球本身的市場生存能力較弱,而且就目前來說許多高校依然以教育為主,尚未與生產者們達成共同推動乒乓球產業發展的共識,對產業的市場生存能力不會起到太大的幫助作用。一些與乒乓球相關的企業也未能將大學生建立成為乒乓球的消費群體,所以乒乓球依然需要擴大消費市場規模、擴寬經營范圍,在發展尚未成熟的階段如果過度進行宣傳活動或增加有關賽事或許不能起到理想的推廣效果。唯有等到市場化進程完善后,再將高校搭建為穩固的發展上升平臺,便可以起到順水推舟的作用[2]。
2 乒乓球產業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
2.1 核心力量不足
所謂一項產業的“核心力量”便是指能夠最大化推動產業發展的群體,當代大學生的確可以說是許多產業都在拉攏的群體,這是因為他們對網絡、新聞、媒體等信息流通的渠道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如果所有大學生每天都在網上討論乒乓球,并且重點關注關于乒乓球的新聞,一定會對此項運動的普及程度產生不小的推動作用。但就是因為這一股“核心力量”不夠充足,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產業的發展。最直接的可以從人數體現出來,在高校中的課余時間,很多籃球場地都會充滿了學生拍打籃球的身姿,而乒乓球場館在沒有課程安排的時候很少出現滿員的情況。所以,想要推動產業發展,擴大核心力量的成員數量是必須的。
2.2 假繁榮現象
對當代高校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接觸乒乓球是因為體育公選課的緣故。乒乓球作為一項對體力耗費不大并且平易近人的項目來說每年都會成為學生的熱門之選,但是卻很少會有學生為其投入足夠的精力,因為學生往往都有著更加能夠吸引他們的事情,又或者因為必修課的考試壓力,使乒乓球在高校中出現了一種“假繁榮”的現象。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有60%以上的高校男生都在學校內接觸過乒乓球運動,可是真正對其投入精力和心血的人數不足20%,有30%左右的學生都是因為要得到體育學分才接觸了乒乓球,一旦課程結束便拋到了九霄云外不再過問。相比起來,在學生中有足夠流行度的籃球運動就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趨勢。雖然也有很多學生都接觸過籃球,但是對籃球投入心血和精力的學生擁有著相當龐大的數目,或許是因為群體效應,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對籃球運動喜好的真正原因,已經被運動的外在形式所限制,所以很難改變。想讓乒乓球產業在高校內擁有“真繁榮”的力量,就要想辦法讓學生真正愛上這種運動,才能起到補充核心力量的作用[4]。
3 實際發展策略
3.1 擇校重點培養的發展方案
想要擴大產業的消費群體就想想辦法培養出具有帶頭作用的“領頭羊”,對于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假繁榮”現象來說,究其根本是由于學生對乒乓球的熱情程度不夠。由于一些其他項目吸引了很多學生,所以在第一步不妨將重點培養對象放在幾所固定的高校中,集中開展發展計劃。一旦這些“老大哥們”讓其他學生看到了這項運動的魅力,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就不是難事。具體的方法可以開設更加科學的授課課程,以及開設更多比賽項目,而且這些重點培養目標可以選在名氣較高的高校,一些普通大學的學生們往往都會好奇重點大學學生的日程生活,因為能夠考取這些學校的學生似乎在他們眼中看起來“高人一等”。同時也要配合新聞以及媒體的力量。花大力度以一種撒大網、廣捕魚的形式來進行推廣運動,不如嘗試選取重點培養對象,不但能夠適當節省資金資源,還會起到更好的推廣效果[5]。 3.2 采用多校聯合的發展手段
將產業規?;?、集成化向來是擴大產業一種有效的方式,在已經建立了一些重點發展目標后就要采取聯合的發展模式,讓已經建立起對這項運動擁有文化熱情的高校熏陶一些其他學校。這樣不但對一些熱情度不高的高校起到了帶動作用,還對產業的市場占有率起到了提高的作用,增大了市場占有份額、形成規?;⒓夯陌l展道路。同時,區域化的發展模式可以讓不同的高校之間產生優勢互補,甚至打造出具有區域特性的產品,提升產業的魅力。
3.3 增強教學過程的底蘊
上文中提到,體育選修課程是許多大學生接觸乒乓球的必經之路,然而這些課程如果沒有足夠科學良好的教學方法,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學生更加對這項運動失去興趣。學生力量作為乒乓球產業的核心力量,利用授課的方式讓學生提高對乒乓球的熱情是最佳水到渠成的一種方法,一旦體育課堂能夠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乒乓球時能夠緩解主科目的學習壓力,而不是因為學習乒乓球增加了學習壓力,就能讓更多學生體驗這種運動的精髓所在,排斥心理便會減少。
3.4 提供高校優惠政策
由于經濟方面而導致乒乓球失去了學生這一批追求者也是存在的問題,比如一些乒乓球場館收取學生的入場費用,球拍以及乒乓球要收取租賃費用,而自己購買一副真正專業的球拍卻需要幾百元,對學生黨來說也是不小的一筆開銷。對比熱門的籃球以及運動來說,學校的籃球場大多是免費的,而且許多學生只需要一個籃球便可以一起活動,在經濟消耗方面就比乒乓球低得多。所以不妨取消或者降低球館的入場費用,向在課上表現出色的學生們免費提供一些入門級別的球拍。這樣不但激勵了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更加打消了由于經濟問題而放棄這項運動的念頭,對于在高校內推廣發展乒乓球產業有著有效的推動作用。
4 結語
利用高校作為平臺發展乒乓球產業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在過程中需要科學的發展路徑作為支持,以及解決學生核心力量不足以及乒乓球運動假繁榮的問題。同時先采用重點擇校培養,然后聯合學校發展的策略,以提高教學水平作為發展的基本,也要提供經濟方面的優惠手段,才能使高校成為推動乒乓球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 宋建駟.簡析如何利用高校體育資源發展乒乓球產業[J]. 經濟研究導刊,2018(15):71-72.
[2] 李衛東,魏小桃.利用高校資源開展乒乓球親子活動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6):44-45.
[3] 馬孝志.高校體育乒乓球教學開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 青少年體育,2018,61(5):74-75.
[4] 仝敬平.淺析多媒體技術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運用價值[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2):151,155.
[5] 騫虎.談乒乓球和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結合[J].才智,2017(12):42-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