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與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火災對森林資源的增長會產生嚴重影響,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不僅會毀壞大面積林地,造成森林資源減少,同時會造成消防人員的傷亡,因此必須強化森林生物防火帶的營造和管理。荷木作為一種比較理想的生物防火帶樹種,在防火、隔火、斷火等方面具有極大作用。以荷木構建生物防火林帶不僅可以增加森林資源,也能有效防范森林火災,控制火災的危害范圍,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本文主要探討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與管理。
[關鍵詞] 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營造;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6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67-2
木荷由于自身含水量較高,不易燃燒,在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時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樹種。目前,我國的森林防火形勢極為嚴峻,各地不斷發生森林火災造成了極大損失。因此,營造防火效果良好的生物防火林帶,是當前開展森林防火的重要內容。只有營造完善的生物防火林帶,才能有效控制森林火災造成的危害。
1 木荷的特性
木荷又稱為拐木、荷木,主要生長在我國長江以南,適宜生長的環境溫度為13~19 ℃,年降水量平均在800~1 300 mm,光照相對充足。木荷長成后樹型比較高大,枝繁葉茂,高度可達25 m,胸徑在1 m左右。木荷本身的含水量相對較高,油脂量相對較少,因此不易燃燒,且其樹冠略窄,枝葉比較茂盛,在森林防火中具有極大價值[1]。以木荷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待其正式成林后,茂盛的枝葉會形成一道密實的樹墻,有效阻止氣流通過,在發生森林火災時可以將災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同時便于消防人員撲滅火災。此外,由于木荷生物防火林帶枝葉茂密,陽光無法直射地面,使得生物防火林帶周圍的地面常年溫度較低且相對潮濕,不利于雜草生長,可以有效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
2 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優勢
以木荷營造森林生物防火林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2.1 阻火性
木荷生物防火林帶成林后,整體含水量較高,樹冠和枝葉極為茂盛,空氣不易流通,且樹皮粗厚,不易燃燒。成林后,由于枝葉茂密,遮擋了陽光,樹下的雜草無法生長,會自然形成一片空地。發生火災時,可以有效阻擋火勢蔓延,降低火災的危害。
2.2 耐火性
木荷的種子比較輕薄,易于自然下種更新,且其萌芽能力相對較強,火災過后短時間內會出現新的萌芽,再次生長。
2.3 適應性
木荷作為當前一種比較理想的防火樹種,不僅是因為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還因為其具備良好的適應性。木荷在我國有著廣泛分布,遍及我國中部和南部,對生長的土壤沒有苛刻要求,適應性極強,因此應用范圍較廣。
2.4 經濟性
木荷的材質比較堅韌,結構緊密,是當前我國的一種用材樹種,廣泛應用于建筑業、家具業以及造船業等多個領域。與傳統的清除地面林木的防火隔離帶相比,每667 m2林地可增加木材蓄積量10~15 m3[2],且維修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工作方便、簡單、成本低。當木荷生物防火林帶上的木荷郁閉后,每年僅需要清掃干凈林帶面上的枯枝落葉腐葉即可,避免像維修防火隔離帶(通常稱“防火線”,下同)定期清除地表植物。
3 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與管理
3.1 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
3.1.1 取種與育苗。木荷的蒴果一般于每年11月底至12月底開始成熟,通常會于每年12月底采摘木荷種子。采種后要及時進行播種育苗,種子貯藏時間不宜超過2個月,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育苗時需要選擇交通便利、排灌設施完善、避免苗圃積水、地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疏松的土地作為苗圃,既便于在育苗過程中運送肥料,又方便及時進行灌溉、排水。播種時間一般可選在12月底至次年的3月初,一般每667 m2播種5 kg,覆土厚度3 mm左右。覆土主要由42%的火燒土、20%的細沙、35%的黃心土以及3%的過磷酸鈣構成。播種后,再覆土3 mm左右,然后用稻草或者芒箕將苗床覆蓋、澆水。在天氣較干旱的情況下,需要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澆水,20~24 d后幼苗基本逐漸出土,此時需及時去除稻草或者芒箕,之后及時進行淋水、除草、間苗,保留40~45株/m2幼苗。待幼苗長出6片左右真葉時,再次進行除草、間苗并追肥,植株間距需要保持在8 cm左右,每667 m2保留24 000~30 000株幼苗。
3.1.2 整地與栽種。整地主要采用塊狀整地。在平整的林地上,按照規劃的植株株行距造穴,株行距一般為2 m×2 m或者1.5 m×2 m,一類造穴規格為0.5 m×0.4 m×0.3 m,二類造穴規格為0.6 m×0.4 m×0.4 m。造穴時首先清理表土,然后將石塊、樹根等清理干凈。
栽種木荷時,選擇優質健康、無病蟲害的苗木種植。一般主要有兩種:一級苗木是高度在35 cm以上、地徑在0.4 cm以上的苗木;二級苗木是高度在25~35 cm、地徑在0.3~0.4 cm的苗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3]。栽植選擇冬種和春種,栽種時間一般在大寒至立春之間,在越冬芽萌發前栽種效果最佳。栽種時需要遵循“三隨”“三不”以及“五要點”原則。所謂“三隨”指的是在木荷樹苗出苗后,要隨起、隨運和隨造,即起苗后要及時進行運輸和栽種;所謂“三不”主要指不傷樹根、不傷樹皮以及不傷樹芽,這是由于樹苗較小,一旦受到損傷,會影響其成活率和后期生長;“五要點”主要指的是栽深、打緊、舒根、根莖直和不反山,即樹苗要盡量栽種得較深,樹穴要填充密實,保證樹苗根系舒展、不窩根,樹苗根莖要端正。此外,栽種前要在穴底施放適量基肥,一般底肥選擇用0.7 kg的生物有機肥、100 g的水溶性復合肥和100 g的磷肥拌勻,或者選用雞糞生物有機肥作底肥。
3.2 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管理 3.2.1 撫育管理。在完成造林工作后,為了確保木荷樹苗良好生長,盡快發揮其作為生物防火林帶的作用,對木荷樹苗進行至少3年6次的撫育。一般木荷生物防火林帶撫育在種植后,每年撫育2次,分別是5—7月和9—11月。第一次需要對樹苗進行擴穴,同時每次撫育均清除林帶內的雜草、追肥,追肥要求至少復合肥150 g,促進林帶木荷良好生長,促使生物防護林帶盡快成林,更早更好發揮生物防護林帶的防護作用。
3.2.2 后期管理。在木荷成林后具備一定的防火功能時,也要加強對林帶的管理,每年定期進行除草和松土。如果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差,在防火林帶未郁閉前,根據需要進行翻土撫育,待防火林帶郁閉后,可以隔年進行撫育,并著重清理樹下的雜草、枯枝爛葉等,減少可燃物體[4]。此外,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營造也可以選擇灌木、荷木兩層培育法,即防火林帶上層以荷木為主,底層以灌木為主,防火效果相對較好。
3.2.3 病蟲害防治。在木荷生長過程中,病害相對較少,主要需要注意蟲害。蟲害對于木荷的生長會造成極大危害,常見的有地老虎、金龜子、尺蠖、卷葉蟲蛾、天社蛾以及油茶毛蟲等。要嚴加控制這些蟲害,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法進行蟲害防治。譬如,可以人工釋放一定數量的害蟲天敵,但要確保這些天敵不會對林木造成危害,或者可以采用人工誘殺方法,利用害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對其進行誘殺,從而控制林地中害蟲的密度。一旦出現大面積蟲害,生物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法無法進行有效控制時,要適時采用化學防治法,針對當前害蟲的種類,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化學藥物進行噴灑,及時控制蟲害為害的范圍,最大限度降低蟲害對木荷生物防火林帶造成的影響。
4 結語
綜上所述,以木荷營造生物防火林帶不僅可以有效實現防火功能,還具備相應的景觀功能,且其經濟性也相對較高。通過大量營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帶,可以有效緩解當前我國森林防火的嚴峻形勢,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頻率,從而有效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作用。
參考文獻
[1]鄭連金.永春縣生物防火林帶樹種選擇試驗及營造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5(18):102-103.
[2]倪榮新,宋其巖,吳英俊,等.木荷生物防火林帶與杉木林可燃物數量比較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15(1):45-48.
[3]朱娟.含山縣木荷防火林帶構建關鍵技術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5(11):103.
[4]劉展林.木荷生物防火林帶造林撫育及施肥效果研究[J].農技服務,2016(7):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