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學、實驗室診斷和防控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蛋雞傳染性鼻炎是由于感染雞副嗜血桿菌而發生的一種亞急性或者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病雞主要癥狀是流鼻涕、鼻黏膜發炎、打噴嚏、流淚、眼瞼腫脹等。通常是育成雞和產蛋雞易發,導致育成雞生長發育遲緩,延遲開產期,產蛋量降低,且往往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繼發感染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支原體病以及大腸桿菌病等,造成雞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升高,嚴重損害養雞戶的經濟效益?,F概述蛋雞傳染性鼻炎的防控措施,為蛋雞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蛋雞;傳染性鼻炎;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診斷;治療;免疫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5-0137-02
1 流行病學
1.1 病原特征
雞副嗜血桿菌是引起蛋雞傳染性鼻炎的病原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菌體短小,無法形成芽孢。該菌共分成三個血清型,分別是A、B、C型,每個血清型又可分成若干亞型,一般A型分為A-1、A-2、A-3,B型分為B-1、B-2,C型分為C-1、C-2、C-3。各個血清型間不存在交叉保護,而同血清型下的不同亞型存在部分交叉保護,其中B型菌沒有致病力,也沒有保護力。
雞副嗜血桿菌是一種兼性厭氧菌,接種于普通培養基上無法生長,只有接種于含有雞血清或者V因子(輔酶Ⅰ)的培養基上才可生長良好。該菌具有較弱的抵抗外界環境的能力,大部分消毒藥都可使其被殺滅。
1.2 發病特點
該病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但在氣候寒冷的秋冬、春初季節比較易發。主要是超過4周齡的雞易感,其中以育成雞、成年雞發病率較高。該病具有較短的潛伏期,傳播速度快,一般經過3~5天就會擴散至全群。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但病死率相對較低。如果混合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支原體病等,會促使病情加重。一般來說,氣候突變、缺乏營養、飼養密度過大、通風較差、舍內氨氣濃度高,都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該病病程持續時間長,且容易出現復發,不容易徹底清除。
2 臨床癥狀
病雞主要癥狀是鼻孔先有稀薄的水樣清液流出,然后流出漿液黏性或者膿性分泌物,有時會伴有打噴嚏,且往往由于分泌物結痂或者鼻道附著粉料而影響呼吸。病雞頻繁甩頭,發生眼結膜炎,一側眼眶周圍組織發生腫脹,嚴重時會發生失明,肉髯嚴重水腫(尤其是公雞更加明顯),上呼吸道發炎,并可擴散至氣管和肺部,呼吸困難,聽診肺部有啰音。產蛋雞初期食欲廢絕,拒絕走動,雙眼閉上,經過5~6天產蛋率明顯降低。
3 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鼻竇和鼻腔發生急性卡他性炎癥,黏膜腫脹、充血,表面存在很多黏液以及炎性滲出物凝塊。癥狀嚴重時,氣管黏膜也會發生相同的炎癥,有時會伴有氣囊炎和肺炎,肉髯和面部皮下水腫,眼結膜充血。病程持續較長時,眶下竇、鼻竇以及眼結膜囊內積聚干酪樣物質,有時甚至出現鞏膜穿孔,眼球發生萎縮性破損,雙眼失明。產蛋雞還會發生卵黃性腹膜炎,卵泡存在血腫或者質地變軟,病程持續長時卵黃出現萎縮。其他臟器基本正常。
4 實驗室診斷
4.1 細菌分離培養
取病雞鼻分泌物、鼻竇內的干酪樣物質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上進行劃線接種,再在培養基上以井字劃線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放在37℃蠟缸中進行24 h培養。觀察可見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很多透明的凸起菌落,呈針尖大小,邊緣整齊,表面濕潤、光滑,且距離葡萄球菌菌苔越近生長的菌落越大(直徑在0.5 mm左右),而距離葡萄球菌菌苔越遠的菌落越小,而遠離葡萄球菌菌苔基本上沒有細菌生長,與雞副嗜血桿菌培養的典型特征即 “衛星現象”一致。挑取以上透明菌落接種于營養肉湯培養基中,標記后保存于4℃冰箱內備用。
4.2 細菌染色鏡檢
挑取以上針尖大小透明菌落在載玻片上涂布,置于酒精燈上進行火焰固定,接著按照常規細菌革蘭氏染色步驟進行染色,然后放在顯微鏡油鏡進行檢查,可見革蘭氏陰性小桿菌,有些是較長的桿菌,形態明顯不同,符合雞副嗜血桿菌的形態。
4.3 細菌生化鑒定
4.3.1 氧化酶試驗
用無菌接種環挑取以上細小菌落在氧化酶試紙上涂布,如果試紙變紅則為陽性,沒有變色則為陰性。
4.3.2 過氧化氫酶實驗
在以上細小菌落上滴加少量3%過氧化氫,如果產生氣泡則為陽性,沒有產生氣泡則為陰性。
4.3.3 其他生化試驗
取在4℃冰箱內保存的營養肉湯細菌懸液,分別在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硫化氫試驗、硝酸鹽還原試驗、VP試驗和MR試驗9種生化鑒定管內接種,接著放在37℃ 5%二氧化碳培養箱內進行48 h培養,對其生化特性觀察,并根據細菌生化微量鑒定管使用說明書判斷生化結果。發現分離菌株可使葡萄糖、蔗糖、半乳糖發酵,并產酸但不產氣,可使甘露糖發酵,且產酸產氣,但不會使乳糖發酵,硫化氫試驗、VP試驗、MR試驗呈陽性。生化鑒定結果符合雞副嗜血桿菌的生化特征,由此判定為雞副嗜血桿菌。
5 防控措施
5.1 隔離消毒
發現病雞后立即進行隔離,同時對全場徹底消毒,避免病情擴散。先用清水對污染的雞舍、用具等進行全面沖洗,接著使用2%的熱氫氧化鈉溶液對場地消毒,再噴灑1∶400消毒凈溶液(主要成分為戊二醛)進行帶雞消毒,每天1次,連續消毒1周。對于病死雞尸體要采取深埋,清除的糞便采取堆積發酵處理。
5.2 藥物治療
發病雞群,可按體重使用20 mg/kg甲砜霉素,添加在飼料中混飼,并配合在飲水中添加0.01%的鹽酸環丙沙星,混飲,每天2次,連續使用5~7天。
對于已經發病的蛋雞,可逐只肌肉注射慶大霉素(每只用量為0.2萬~0.3萬IU)或者鏈霉素(成雞用量為15萬~20萬IU)。
5.3 免疫預防
雞場要根據當地疫病的流行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嚴格按其操作,避免出現漏免或者發生免疫失敗。雞群在40日齡進行首免,每只肌肉注射0.3 mL雞傳染性鼻炎油乳劑滅活疫苗;在120日齡進行1次加強免疫,每只皮下注射0.5 mL雞傳染性鼻炎油乳劑滅活疫苗,能夠有效預防雞群發病。
需要注意的是,雞群免疫接種傳染性鼻炎疫苗后,由于會引起較大應激,往往會導致腫頭腫臉,減少采食。另外,由于疫苗血清型不全,因此保護率較低。此外,如果感染支原體,也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存在帶菌雞,發生嚴重污染,都會影響免疫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