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現有的小學教學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管理是學校的基礎性管理形式,做好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秩序,推動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因此文章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活動的創新實踐進行探索具有豐富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新與實踐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活動并不是盲目展開的,經過漫長的教學實踐與總結可知,當前小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完成好教學任務和教人任務。關于教學任務,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展開即可,而關于教人任務,需要涉及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思想層面等。如要求班主任承擔起小學生“三觀”培養建設的重要引路人責任,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風情況,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現狀
目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主要面臨以下的問題,嚴重影響著班級管理的質量。
第一是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未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人為本不僅僅是社會發展的核心所在,更是教育活動的關鍵。但是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明顯缺少該理念,導致班主任開展管理活動時出現管理效果不佳,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不能夠得到提升的現象。
第二是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采用傳統的強制性的管理理念。班主任在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其更多的是采用制度化建設的方式,強制要求學生向榜樣學習、在班會課上通過發言來闡述自己目前的學習情況。學生容易在一些被強制被迫的行為中產生逆反的心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更難以展開。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1.實現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意識的創新與實踐
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也同樣如此,必須事先展開管理理念的創新變革,如此才能夠開展一系列科學的、符合當下發展的管理活動。第一是確定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管理活動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樣地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也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第二是要求能夠建立起班級管理與家庭管理聯動的管理思想。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由于信息交流的不方便,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同家庭之間是相互割裂的,在當今的信息技術手段下,班主任要樹立起聯動管理的理念,即家長和班主任之間要及時進行信息的溝通,跟蹤做好每個小學生的發展變化臺賬。
2.實現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形式的創新與實踐
傳統班主任班級管理所采用的形式有制度強制化管理、榜樣學習化管理等形式,而隨著現代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來看,目前班主任需要創新既有的管理形式,采用更加妥帖的管理形式展開班級管理。第一是采用民主輕松的管理形式,即班主任可以通過在學生之間構建管理小組的形式,展開生生互相管理,所有的學生都處于平等的階段,彼此間所提出來的建議和意見將會更加的有效和真實,而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等也能夠在相互監督的情況下得到積極改善。如教師通過組織小組管理,每四個小學生為一小組,由小組出席參加每次的集體活動,獎懲也是以小組為主,在此情形下,小組間的學生學會了共享和合作,并且在彼此影響下得到發展。第二是要求班主任能夠實現多種形式的班級管理,一般情況下,班會課是開展班級管理主要的途徑,班主任要能夠創新多種教學活動形式來開展滲透式的班級管理。如在班級的學習角中,有一個學生雖然成績不是特別出色,但是其態度很好且最近有進步,班主任可以通過分享該學生平時努力認真的照片來展開班級的學風的管理。
三、結語
對于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而言,其核心在于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標和管理方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效率。與此同時,隨著教學理念的變革創新,班主任要實現班級管理理念的創新,如同學生構建亦師亦友的關系,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通過樹立榜樣的方式,形成互管互幫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詹東華.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課外語文,2018(19):193-194.
[2]劉曉鵬.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87.
作者簡介:陸安治(1965—),男,壯族,廣西德保人,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語文數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