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產后癱瘓的病因、臨床癥狀、治療及預防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奶牛產后癱瘓也叫做生產癱瘓,是產犢后突然出現的一種嚴重代謝紊亂疾病,往往是由于攝取鈣、磷過少,生產中損害肌肉神經等原因導致。該病是奶牛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產奶量高、膘情狀況好的青壯奶牛易發。奶牛各個胎次和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但在3~6胎易發,且以晚秋至初春階段易發。大部分奶牛在產犢后15天內出現發病,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只能夠被淘汰,嚴重損害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奶牛;產后癱瘓;病因分析;臨床癥狀;治療;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080-02
1 病因分析
1.1 飼養管理不當
妊娠奶牛產犢后會流失過多能量,還伴有較多失水,尤其是通過泌乳排出大量鈣,此時如果沒有及時調整日糧配方、改變光照條件,就會導致機體由于缺鈣而發生癱瘓。奶牛產犢后,部分養殖戶為多擠奶,會將乳房內的乳汁完全擠凈,此時乳房內壓會急劇降低,流失大量的血糖、血鈣,從而引起產后癱瘓,嚴重時甚至發生死亡。奶牛自身無法很好的吸收鈣,必然會造成血鈣含量下降,從而出現發病。奶牛日糧中缺少維生素D,會影響鈣磷代謝,可能引起骨軟化癥,從而出現發病。
1.2 難產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奶牛主要是由于難產而引起產后癱瘓。奶牛難產時,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助產,經過長時間依舊沒有產出犢牛,由于消耗大量體能,產后過于虛弱,此時受風濕侵襲,就容易發生癱瘓而不能夠站起。
另外,難產后采取助產過程中,術者操作粗暴,導致產道、子宮發生嚴重損傷,加之又沒有嚴格消毒,會導致嚴重的污染,使奶牛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炎,造成體況更加虛弱,從而容易發生產后癱瘓。
2 臨床癥狀
2.1 興奮期(發病初期)
奶牛在產后12~72 h發生癱瘓,主要表現出興奮和強直,且感覺敏感,四肢肌肉出現震顫,拒絕運動,無法采食,經常搖頭,出現磨牙或者將舌頭伸到口外,呈現不安或者過敏現象,體溫基本正常或者略微升高。一般來說,病牛后肢會嚴重強拘,行走時呈現僵硬,步態蹣跚,共濟失調,倒地后有時無法站起。
2.2 伏臥期(發病中期)
病牛呈躺臥姿勢,即通常將四肢縮在腹部下面,用胸骨著地,意識往往完全消失,頭向一側偏斜,呈S狀,無法站起;體溫降低至37.5~38℃,皮膚和四肢末端冰冷,鼻鏡變得干燥;眼睛干燥、凝視;肛門變得松馳,反射完全消失;脈搏減弱,心音微弱,心率增加至80~120次/min,靜脈無法怒張;瘤胃內容物積滯,出現便秘;呼吸沒有明顯變化,但呼吸時會伴有呻吟聲;光線刺激瞳孔后的反射機能不全或者完全消失,瞳孔正常或者明顯擴大。
2.3 昏睡期(發病后期)
病牛呈側臥狀,全身肌肉無力,精神極度萎靡,食欲完全廢絕,停止反芻,伴有瘤胃鼓氣,呼吸困難,伸出四肢,拒絕被動運動,無法呈伏臥姿勢,通常體溫有所降低;具有非常明顯的循環系統癥狀;大部分無法檢測到脈搏,心音微弱,心率高達120次/min;瞳孔散大,光反射完全消失,往往陷入昏睡狀態。
3 治療措施
3.1 乳房送風法
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向乳房內注入空氣,刺激乳腺末梢神經、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從而解除抑制狀態。另外,還可以減少血鈣的進一步流失。
治療前先準備打氣筒和連接注射器的小兒頭皮針膠管,且相連處還要裝一個打氣用的藍球“球針”,然后將其浸泡在75%酒精中進行消毒。病牛乳房(特別是乳頭部位)要用溫鹽水熱敷并清洗干凈,然后將乳汁完全擠凈。乳頭消毒后還要向乳頭管內注入20 mL生理鹽水、240萬IU青霉素及100萬IU鏈霉素。對頭皮針膠管及乳頭使用75%酒精棉球消毒,接著用酒精棉球將膠管包圍(以便送入乳頭的膠管都經過消毒),然后一根固定乳頭,并向里面緩慢送入膠管,深度適宜控制在10~15 cm左右,而另一人將打氣筒與膠管球針連接,注意連接處要包裹2~3層紗布,用于過濾空氣,向里面打氣。
打氣時要呈先快后慢,根據乳房皮膚緊張程度,乳腺基部邊緣變得清楚且增厚,用手輕壓觸感堅實,叩診可聽到輕微鼓音,此時即可停止打氣。之后在乳頭中間使用粗橡皮筋或者3 cm×30 cm的紗布條扎勒,注意不可過松也不可過緊,避免打入的氣體逸出,但又不可損傷乳頭,按照以上操作將四個乳區都打滿氣體。經過2 h即可將橡皮筋或者紗布條解開,并對乳頭和乳房輕柔,再次消毒乳頭。
3.2 藥物治療
3.2.1 補鈣療法
取1000 mL 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500~1000 mL 10%~25%葡萄糖溶液、500~800 mL 10%~20%葡萄糖酸鈣、10~20 mL 20%安鈉咖、30~50 mL維生素C,混合均勻后給病牛靜脈注射,同時配合靜脈注射500 mL 15%磷酸二氫鈉注射液,每天1次,連續使用2~3天。
3.2.2 對癥治療
如果病牛產道發生損傷,要采取鎮痛、消炎以及恢復機能。病牛可肌肉注射20~40 mL安痛定或者鎮跛痛注射液,400萬~500萬IU青霉素,每天2次;或者靜脈注射1000 mL 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1000~2000 mL 10%葡萄糖溶液、500~800 mL 10%糖酸鈣、20~40 mL維生素B1、20~40 mL 10%維生素C、150~200 mL 10%水楊酸鈉,并配合肌肉注射40 mL新斯的明或者0.05~0.15 g硝酸士的寧。
另外,還要加強護理,經常翻動牛體,鋪墊一些墊草,避免形成褥瘡,大部分可在2~7天內逐漸康復,能夠自行站立。
如果病牛繼發引起前胃遲緩,要促使前胃興奮,恢復運動機能,常靜脈注射300 mL 10%氯化鈉溶液、500 mL 10%糖酸鈣、20 mL 10%安鈉咖。
3.3 敷酒療法
在病牛采取以上治療的同時,可采取熱敷白酒,具有更好的療效。即取普通市售白酒500~1000 mL,加熱至60~70℃,并維持溫度穩定,用干凈毛巾醮取熱酒后反復用力擦于額部、脊柱部、四肢以及臀部,間隔5 min再按照相同方法涂擦以上部位,對于神志模糊,四肢僵硬而無法站立的病牛具有很好的效果。
4 預防措施
奶牛飼養管理中要采取“產前低鈣,產后高鈣”的方式飼養,并調控鈣磷比例為3∶2,使其產后從日糧中攝取的鈣和動用骨骼中的鈣來保證血鈣平衡,從而有效避免發生產后癱瘓。
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奶牛尤其是臨產圈舍要保持干燥、衛生,確保運動場足夠寬敞平坦,每天進行一段時間的自由運動,使其能夠順利生產。
奶牛發生難產而需要助產時,不允許用力過猛,防止產道坐骨神經以及閉孔神經發生損傷,從而預防產后癱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