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豬的成因分析、臨床癥狀、治療及預防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僵豬也叫做生長發育障礙綜合癥,是養豬生產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一類病態生豬,主要特征是生長發育速度非常緩慢、料肉比高、抗病能力降低。這類病豬的外觀表現是被毛粗亂,機體消瘦、虛弱,容易發生下痢、便秘等癥狀,生長發育遲滯,飼養周期變長,抗病能力下降。只要養豬生產中有僵豬出現,會對育成率產生嚴重影響,并給養殖效益造成巨大損失?,F概述僵豬的成因、臨床癥狀,并提出對癥治療方法。
關鍵詞:僵豬;成因分析;臨床癥狀;治療;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092-02
1 成因分析
1.1 胎僵
妊娠母豬飼養管理不當,供給營養不足,引起胎兒發育緩慢,使胎兒長勢受到影響。近親交配,即交配的公母豬有共同祖先且總代數在3代以內,容易出現死胎,導致繁殖能力降低,生產能力下降,體質虛弱,育肥率下降。后備母豬配種過早,攝入體內的營養無法滿足腹中胎兒生長所需,從而容易形成僵豬。另外,母豬年齡過大,機體各方面功能降低,妊娠后無法給腹中胎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也容易形成僵豬。
1.2 奶僵
母豬妊娠后期攝取營養不足,使其分娩后泌乳能力降低,無法分泌充足乳汁或者缺乳,且乳汁質地稀薄。哺乳母豬飼養管理不合理,攝入的營養無法滿足泌乳所需,造成泌乳量減少或者完全無乳。仔豬產出后沒有及時固定乳頭,導致強壯個體占據中間及前排泌乳量高的乳頭,而較弱的個體只能夠在后排泌乳量少的乳頭吮乳,造成強壯個體更強而虛弱個體更弱,促使強弱個體大小差異越來越明顯。仔豬沒有做好開食補料,如過晚開食補料會無法及時鍛煉消化機能,導致食欲減退,發生腹瀉,機體消瘦,且隨著機體快速生長發育,吸吮的乳汁滿足不了仔豬所需營養的需要,此時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補料則會影響其發育。
1.3 病僵
主要是由于仔豬長時間患病引起,特別是患有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導致仔豬出現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氣喘病、傷寒、疥癬病、肺絲蟲病、蛔蟲病、腎蟲病、姜片吸蟲病以及營養性貧血等,若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就會嚴重影響生長發育,最終導致機體過于虛弱而變成僵豬。一般來說,病僵豬中大約有70%~80%是由寄生蟲病導致。
2 臨床癥狀
2.1 瘦小體虛型
病豬能夠采食,但停止長膘,部分甚至一年只可增重大約20 kg。大部分病豬的被毛蓬松卷曲并發生變色,一般白色豬變成黃白色,黑色豬變成黑黃色。另外,皮膚變得粗糙,一直躲在圈舍內一角,體型小且瘦弱,走動不穩,如同醉酒狀。部分病豬的食欲非常好,但停止生長,部分腹部變得非常大,外觀體型呈現兩頭尖。
2.2 神經型
部分病豬表現出神經癥狀,交替發生便秘、腹瀉,腹瀉時病豬的尾部及兩后肢會附著糞便,便秘時無法排出糞便,眼角長時間存在膿性眼屎。部分病豬因長時間腹瀉,會呈現一系列的消化功能紊亂癥狀,排出的糞便基本與食入的飼料相同。病豬經常采食土塊、雞糞等,并頻繁拱墻角和磚頭。
2.3 疾病后遺癥型
部分病豬在斷奶后患有某種疾病,耐過期后導致生長停滯,其不僅會表現出上述癥狀,還具有其他癥狀。如耐過呼吸系統疾病的病豬,往往會伴有氣喘、咳嗽;耐過豬瘟和豬丹毒的病豬,體表往往存在壞死的痂皮,且長時間不會脫落,如同長癬一樣;耐過風濕性疾病的病豬,會出現腿瘸,行走蹣跚。
3 治療措施
3.1 對癥治療
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環境條件,引起僵豬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僵。病豬要單獨飼養,單獨看管,先采取對癥治療,即需要健胃的進行健胃,需要驅蟲的進行驅蟲。接著在飼料加入適量的蛋白質飼料,如魚粉、小蝦、小魚以及胎衣湯等,適當增加適口性高、易于消化的青綠多汁飼料,并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添加劑。
如有需要可對僵豬采取饑餓療法,即禁食24 h,只提供飲水,用于清理腸胃,刺激腸道蠕動,促使食欲恢復。
3.2 中藥治療
取15 g貫眾,薏苡、榧子、蕪荑、使君子各10 g,加水煎煮,煎水給病豬喂服,用于驅蟲。
取1~1.5 kg 4%~5%澄清石灰水飲用,或者在飼料中加入5~7片蘇打片(每片0.5 g)混飼,用于洗胃,每天1次,連續使用2~3天。
取16 g山楂,白芍、陳皮、麥芽、枳實、蒼術、海螵蛸各10 g,白術、神曲各5 g,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在飼料中混飼,每天喂料的同時喂服10~20 g,連續使用2天,用于健胃。
上述用藥是為催肥做準備,之后即可對僵豬進行催肥。取150~250 g葡萄糖、1250 g炒黃豆粉、1500 g硫磺粉、獅子利粉末50 g、40 g淮山藥粉、35 g百合粉,混合均勻后平均分為90份,每天早、中、晚各在飼料中添加1份混飼。經過1周后,如果病豬排出硬糞便則表明用藥量適合,如果排出不硬的糞便則要及時增加用藥量。
4 預防措施
4.1 加強母豬飼養管理
選擇優良品種的種豬用于繁殖,及時將體弱、患病、胎次過高、泌乳能力差的種豬淘汰。母豬適宜在6~8月齡、體重達到80~90 kg時進行配種,最好采取人工授精,避免近親繁殖。
根據母豬各個發育階段的特點,合理搭配結構,選擇適口性好、營養全面的優良飼料。通常來說,母豬配種前適宜進行15~20天的優勢飼養。母豬妊娠過程中,提高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分娩后要增加飼喂一些精飼料,如麥麩、小蝦、小魚等,促使機體泌乳量。同時,還要供給一些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青飼料。
另外,母豬生產前要對產床、產房進行嚴格消毒,生產中要加強分娩護理。母豬生產后如果出現少乳或者無乳,要盡快使用催乳藥物治療。
4.2 加強仔豬飼養管理
仔豬產出后要及時吮吸初乳,增強機體抗病力和免疫力。如果母豬泌乳不足,要采取人工哺喂奶粉或者進行寄養。
仔豬大約在1周齡開始進行開食,并根據發育情況以及具體體重采取分批斷奶,環境、飼料以及飼養方法方面要逐漸改變。仔豬斷奶后,要根據體質強弱、體重大小合理分群,并結合今后的發育和健康狀況及時調整群體組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