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宮脫垂發生的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奶牛子宮脫垂是指陰道及子宮脫至陰門外面,可見紅色脫垂物,大小接近籃球,導致子宮無法正常收回腹內,從而對機體正常的生理機能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病牛沒有及時進行相應治療,可能會導致外露的子宮感染細菌或者病毒,促使病情加重,輕時會使其無法正常受胎產仔,重時會發生死亡。子宮脫垂是奶牛常見的一種產科疾病,通常是生產結束后容易出現的并發癥?,F介紹該病的發生原因、臨床癥狀、整復手術以及預防措施。
關鍵詞:奶牛;子宮脫垂;病因分析;臨床癥狀;整復手術;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4-0104-02
1 病因分析
1.1 飼養管理因素
老齡經產奶牛以及妊娠奶牛缺乏營養、運動較少、體況瘦弱、羊水過多、胎兒體型過大等,都容易引起子宮脫垂。另外,奶牛生產時產道過于干燥且人為快速拉出胎兒、發生胎衣不下后有重物附著在胎衣上或者人為強拉胎衣、發生子宮弛緩時用力努責,都容易引起子宮脫垂癥。
1.2 子宮頑固性脫垂
由于奶牛的子宮收縮力減弱,其周圍支撐組織(如結締組織、韌帶等)的彈性變差,陰門變得松弛,在機體腹壓增大時,會導致子宮出現后移,給神經中樞形成一個“下墜感”的刺激,此時機體為排除“下墜感”就會持續努責,進一步促使子宮后移,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子宮及其周圍組織收縮力完全消失而發生脫垂。
2 臨床癥狀
病牛的外陰外面可見母體囊狀物,呈粉紅色或者紫紅色,表面存在呈暗紫色的母體胎盤,有時上面還會殘留部分胎衣,頻繁回頭望腹,背部在站立時呈拱形,如同排尿姿勢,無法穩定站立,起臥不安,如果子宮內膜發生損傷就會伴有大量出血,長時間沒有進行救治,則容易發生死亡。
3 整復手術
3.1 手術材料
準備一塊大小為80 cm×120 cm的干凈布片,1卷寬繃帶,若干縫合線、縫合針以及持針器等,且都要進行消毒處理。
3.2 保定和準備
奶牛發生子宮脫垂后,要先轉移到潔凈衛生的地方,注意與后代犢牛完全隔離開來,防止受到犢牛騷擾而對救治工作產生不良影響,并使其盡快安靜下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制作牢固的保定架用于保定奶牛。這是由于手術操作需要較長時間,加之術者的手會直接作用于子宮和陰道,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子宮及陰道,產生疼痛。因此,只有在病牛牢固保定后才可進行手術操作。
病牛通常呈站立姿勢保定,后軀高,前軀低,由此借助重力有利于子宮復位。術者剪斷指甲,并進行磨光,然后清洗和消毒手臂。先用1%~2%高錳酸鉀溶液將脫出部分的子宮體以及附著的污物清洗干凈,如果胎衣沒有脫離還要先手術剝離胎衣。然后,在病牛尾根下注射3~5 mL靜松靈,避免其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努責,還可促使術后盡快恢復。
3.3 手術方法
先讓兩名助手在病牛子宮脫出部分的下端放入消毒布片,分別拉緊布片兩側的兩個角,將脫出的子宮體兜住,并向陰門處擠靠。接著術者用手放于布片外面,慢慢推送至陰門內,同時助手配合拉緊布片,直到脫出的子宮體推回陰道內。然后術者向陰道內伸入雙手,握住子宮體,經由子宮頸送至腹腔,使其展平復位。整復手術結束后,可用溫度為40℃的1000 mL 10%滅菌氯化鈉溶液沖洗子宮,停留一段時間后將沖洗液導凈,然后向子宮內投入一些抗生素,如400萬IU青霉素等,最后在后海穴注射適量的普魯卡因青霉素進行封閉,避免術后發生感染。
還可以先用經過消毒的寬繃帶纏繞脫出的子宮體,一般纏繞2~3圈即可,控制松緊度適度,即子宮體能夠向內翻轉。讓助手用雙手將纏住的子宮體托住,術者用手抵住子宮體,并不斷向陰道內翻轉頂送,雙手相互配合,一邊略微扭轉,一邊向內推擠,最終連繃帶一起內翻送至陰道內,因陰道內腔只存在有限的空間,可采取直接將子宮頂至腹腔內,接著慢慢從子宮內抽出繃帶,禁止用力向外抽拉,避免繃帶再次將子宮帶出。抽出繃帶后,術者手臂伸至子宮內,展平子宮角進行復位。手術結束后的處理和抗感染治療與整復手術相同。對于奶牛產后子宮脫出較長時間,外露子宮體積較大,且發生明顯水腫,這種手術整復的效果良好。
3.4 縫合
一般來說,奶牛輕度子宮脫垂或者沒有嚴重污染損傷在整復操作后很快復位,不會出現努責,無需進行縫合。但如果復位后病牛依舊出現努責,為避免子宮再次脫出,可對陰門采取煙包式縫合,通??p合3~4針即可,并使用碘酊對針孔進行消毒。一般經過6~7天子宮基本已經完全復原、定位,且外陰內凹,此時即可拆線。
3.5 術后護理
病牛整復后的12 h內,不可臥下,康復前禁止爬高坡,不可拴系于斜坡地方,提供含有豐富營養、易于消化的草料,并安排專人護理,避免再次脫出。
3.6 術后藥物治療
3.6.1 西藥治療
為促使病牛盡快恢復,可靜脈注射500 mL 25%葡萄糖溶液、1000 mL 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200萬IU四環素,每天2次,連續使用2~3天。
也可耳靜脈注射2000 mL 5%葡萄糖和10 mL當歸注射液,并配合按體重肌肉注射0.1 mL/kg 30%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連續使用3天。
如果病牛少乳或者無乳,可每頭按體重肌肉注射0.05~0.1 mL/kg催奶針劑,并配合使用20~40 mL板藍根注射液,連續使用2天即可。如果依舊無法分泌乳汁,則必須給新生犢牛哺喂人工奶粉,注意禁止供給人用嬰幼兒奶粉。這是由于犢牛吮吸人用嬰幼兒奶粉后,容易發生腹瀉,甚至出現脫水而死亡。
3.6.2 中藥治療
對于體質衰弱、氣虛下陷的病牛,治療原則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同時配合行血祛瘀。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取150 g益母草、60 g黨參、60 g炙黃芪、60 g當歸、60 g白術、30 g川芎、40 g炙升麻、30 g柴胡、40 g醋香附、30 g陳皮、30 g炙甘草,加水煎煮后給病牛灌服,每天1劑,連續使用3天。
對于腹痛不安、惡露不盡的奶牛,治療原則是溫經止痛、活血化瘀,并配合清熱利濕。方用益母生化湯加減,取100 g益母草、40 g連翹、60 g當歸、40 g金銀花、30 g川芎、40 g澤蘭葉、45 g桃仁、35 g醋元胡、10 g炮姜,加水煎煮給病牛灌服,每天1劑,連續使用3天。
4 預防措施
母牛日常堅持適量運動,提高體質。確保給奶牛提供足夠的清潔新鮮飲用水。在飼喂青草的同時,要注意每天給產齡偏大、體質較差的奶牛增加飼喂一些精飼料,注意補充適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E,并增加青綠飼料的喂量,如白菜、蘿卜纓、南瓜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