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和教學效果,靈活的評價方式和精準的評價語能為一節課增添不少亮點。在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教師應通過科學的課堂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課堂評析也是值得廣大一線教師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誤區;對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新要求使小學語文課堂呈現出新特點,如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師生關系日益平等和諧,教師善用賞識的眼光來表揚學生。同時,小學語文課堂評價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大部分教師由于不能正確理解評價理論,不能準確把握評價標準,導致課堂上不能進行有效評價。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
筆者深入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現狀,結合課堂教學評價理論,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進行了歸納整理。
(一)評價語言夸大,盲目鼓勵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任何回答和觀點都表示肯定和鼓勵,用“你真棒”“太好了”之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這樣夸大的評價語言只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長此以往,學生對教師的表揚與鼓勵就會產生淡漠感,致使教師的評價越來越廉價,失去了應有的激勵效果。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火燒云》一課時,學生在討論火燒云的形狀特點時,有的學生說“形狀各異”;有的學生說“變化無窮”;有的學生說“千變萬化”。此時,教師便不加思索地大聲鼓勵:“同學們說得都太棒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提高語言藝術,在評價學生時,力求做到“表揚中有期待,期待中有鞭策”。教師一味地用那些空洞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只會讓學生認為教師是在敷衍自己,從而導致評價缺乏合理性和實效性。
(二)評價語言含糊,缺乏層次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評價語言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課堂上出現了“加油”“不錯”或者“好”之類的字眼。對于小學生,教師不能只用“好”“不好”等這樣的詞匯來進行評價,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不會明白教師評價中的“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此外,過于含糊的評價也不能明確地表達出學生的優缺點,從而導致學生無法了解自身的長處及不足之處,學業上更是無法取得較大的進步。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西風胡楊》一課時,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疑:“胡楊是一棵怎樣的樹呢?”學生回答:“是最堅韌的樹?!苯處熢u價道:“嗯,好。”接下來其他學生繼續發言,教師也依舊沒有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學生的發言好在哪里,教師完全沒有說清楚。教師應對學生的發言積極肯定,但如果在評價中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含糊隨意的評價,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評價失去應有的意義。
(三)評價方式功利,價值錯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可課堂評價的激勵功能,把激勵性評價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堂調控手段。教師會借助一些“小紅花”“智慧星”“積分卡”之類的道具來激勵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類評價方式在第一學段最為常見。正面的激勵評價的確可以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調動課堂氣氛,但物質獎勵過于頻繁,只會讓學生一直關注獎品,不注重學習內容,這樣的評價則得不償失。
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一年級的拼音課時,手里一直拿著小貼紙,請學生回答問題時,答對了便在學生的身上貼一張貼紙。有些學生得到貼紙后,注意力便轉移到貼紙上,接下來的時間里就在下面玩貼紙。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不能積極引導學生,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改進對策
為提高我國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實效性,筆者針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別從評價理念、評價語言、評價方式三個角度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一)落實發展性評價理念
學生是不斷發展的人,教師不能因為學生一時回答的正確與否,或一時成績的高低就簡單地定格學生的發展。同時,學生又是可塑性很強的個體,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以發展,潛質都能被挖掘。教師應落實發展性評價理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真正落實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二)使用有效性評價語言
1.評價語言要有藝術性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藝術性的評價語言去感染學生,為學生啟迪智慧。那么,怎樣的評價語言才具有藝術性呢?
(1)幽默
幽默作為一種語言藝術,不僅能愉悅人的心情,還能在歡笑中給人以啟迪,使人回味無窮。因此,幽默風趣的評價語言是課堂氣氛最好的“調味品”。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海底世界》一課時,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海底動物“竊竊私語”的片段時,一個學生卻用非常洪亮的聲音朗讀這一段文字,此時這位教師微笑著壓低聲音說:“你這樣讀,小動物們會被嚇跑的?!睂W生在感受教師幽默的評價時,同時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幽默的評價語言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更加期待教師的點評。
(2)動情
動之以情,便容易曉之以理。因此,課堂評價語言應該動情,讓評價語言富有人情味。當學生的回答與眾不同時,教師不妨這樣評價:“你的思維很獨特,見解獨到,很有創造力,老師特別欣賞你!”當學生的發言條理清晰時,教師不妨說:“瞧,我們班的小才女(小才子)對這個問題頗有研究,并且表達得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這樣的教學評價會成為學生的動力之源,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能夠不斷體會到成就感,學習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課堂參與意識也會越來越強。
2.評價語言要具有針對性 針對性的評價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方向,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走進大自然》一課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個學生讀得聲音很大,語言也較流利,但沒有投入感情。教師評價道:“你的聲音很洪亮,讀得也很流利,假如你真的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快樂、興奮?!睂W生第二遍朗讀時便讀出了感情。課堂情況是變化的,人的思維也是靈活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面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教師應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
(三)強調多元化評價方式
如何根據課堂實際需要,有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不同評價方式的整合,共同發揮評價的多種功能,是能否走出當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誤區的關鍵。
1.評價主體多元化
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評價主體和評價對象的多元化,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評價的作用。
(1)教師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最為常見。從小學生的心智特點來考慮,學生對于教師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提高對課堂評價的重視程度,認真錘煉評價語言,使用針對性、藝術性的評價語言,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鼓勵。
(2)學生互評
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互評包括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班集體互評等。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每一個個體都具有獨立的思維意識和認知方式,每個學生對事物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更好地辨別學生的特長,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之間互評,互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自評
學生如果能夠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有利于發揚自身的長處,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實現自我完善。例如一個學生讀完《石榴紅了》一課中的一個片段后,教師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學生說:“我覺得我讀得比較流利,但缺少感情。”學生又讀了一遍,不僅讀得流利,還富有感情。
2.評價方法多元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運用言語評價以外,還應適當運用體態語言進行評價。
(1)樂用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師生之間交流最常用的一種途徑。課堂評價時,教師給予學生一個贊許的眼神,可以傳遞給學生一種溫暖、積極、肯定的暗示,使學生興趣倍增,樂于學習。
(2)勤用手勢
形象、生動的手勢是課堂評價的有效輔助手段,合理恰當的手勢動作更能傳遞一種情緒,增強課堂的感染力。當學生表現優秀時,為學生豎起大拇指表示贊許;當學生因為難題著急失落時,拍拍他的肩膀給予鼓勵;當學生進步時,給予學生由衷的掌聲。學生從這些豐富的手勢語中獲得的是前進的動力以及滿滿的自信,教師勤用手勢、用好手勢,會讓課堂更加溫暖向上。
(3)會用表情
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利用面部表情來給學生傳遞溫暖與鼓勵。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給予學生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會使學生產生無窮的信心和力量。教師在給予學生評價時,微笑著點評也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實施課堂評價時,教師輕拍一下學生的肩膀,為他們伸出有力的大拇指,或是給予他們一個深情的擁抱等,都會增進師生感情,提高評價效果,使語文課堂煥發新的活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機結合言語評價和非言語評價,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尋求最佳發展,推動小學語文課堂向高效課堂邁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孫麗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