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馬鈴薯-中稻-蘿卜一年三熟高效種植模式的技術要點和效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糧食產量的穩定,以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入,種植模式必然發生改變。馬鈴薯、水稻、蘿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是一種水旱輪作的綠色高效種植模式,是當前農業的發展趨勢。基于此,重點探討了馬鈴薯-中稻-蘿卜一年三熟高效種植模式的技術要點和效益。
  關鍵詞 馬鈴薯;水稻;蘿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
  中圖分類號:S3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04
  隨著糧食產量的穩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稻麥連作栽培模式因產品單一(糧食),經濟效率低,在湖北省廣水市逐步失去市場,為了尋找高產高效綠色種植模式,取代單一的糧食生產模式,廣水市從2002年起開始探索新的種植模式,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2]。試驗的一年三熟種植模式有馬鈴薯-中稻-蘿卜、蘿卜-馬鈴薯-西瓜、蘿卜-馬鈴薯-花生、中稻-蘿卜-大棚蔬菜等,其中馬鈴薯-中稻-蘿卜一年三熟種植模式,以其經濟效益高、收入穩定、便于操作,被農民所接受,近6年年收入都在5 100元以上,好的年份可以達8 200多元。水旱輪作有效地阻斷了病蟲害的傳播蔓延,符合綠色高效的種植理念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對土豆病蟲害的控制,使這種技術可以在同一田塊持續應用,且操作難度小,技術成熟,深受農民歡迎,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從長嶺鎮的李畈村發展到城郊鎮、十里鎮、李店鎮、太平鎮、楊寨鎮和應辦鎮等7個鎮,推廣應用面積達0.3萬公頃以上。
  1 高效種植模式的技術要點
  在栽培技術上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1)選擇適宜廣水市種植的品種,合理安排茬口。2)馬鈴薯采用深溝高壟全程地膜覆蓋栽培。3)水旱輪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3]。4)病蟲綠色綜合防控。中稻應用大陽能殺蟲燈誘蛾和性誘劑誘殺技術,蘿卜、馬鈴薯推廣應用黃板誘蚜以及生物農藥等。具體栽培技術如下。
  1.1 推廣優良品種
  選用冬馬鈴薯,推廣品種是中薯5號、中薯2號等。中稻主推品種為晶兩優華占、廣兩優476、隆兩優534等。蘿卜主推品種是九天白帥、楚龍霸夏2號等。
  1.2 合理安排茬口
  蘿卜在9月8—13日播種,生育期60~90 d,根據市場行情決定收獲時間,行情好、效益佳可以提前收獲。冬馬鈴薯在12月23日至次1月8日播種,采用深溝高壟全程地膜覆栽培技術(深耕,耕作深度25~30 cm。足墑整地,地膜全復蓋,高壟雙行錯位播種。若遇到天氣干旱,還需澆水整地,一定要保持土壤適當的濕度,科學合理做壟,壟距90~95 cm,壟高35 cm,要求達到壁陡、溝窄、溝直,既方便機械化操作,又利于早春地溫提升和后期土壤水分的排灌),播種采用寬窄行雙株播種,兩行之間要錯株播種。3月5—12日破膜出苗,每667 m2種植4 000~4 200株較為合理,5月上旬上市;水稻4月10—15日播種,5月底至6月初移栽,每667 m2種1.6萬蔸左右,確保有效穂,當667 m2基本苗達到22萬蔸左右時適時曬田,盡量做到干濕管理,在揚花灌漿期確保水源充足。8月底9月初收割,收割時留的稻蔸要淺。
  1.3 實施配方施肥
  蘿卜底肥667 m2施51%(N、P、K比例為20∶10∶21)純硫復合肥40 kg,由于馬鈴薯對氯離子比較敏感,所以盡量不用含氯復合肥。冬馬鈴薯底肥667 m2施51%純硫復合肥50 kg或復合有機肥60 kg,腐熟雞糞25袋。中稻除秧田期需少量肥料外,大田不施肥。
  1.4 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中稻重點防治螟蟲、稻飛虱、水稻紋枯病,防治螟蟲選用太陽能殺蟲燈和性誘劑誘殺技術,紋枯病選用生物藥劑井岡霉素防治,667 m2用5%井岡霉素水劑100~150 mL兌水75 kg噴霧,盡量少用化學農藥,以保證蘿卜、馬鈴薯的農藥殘留不超標。由于水旱輪作的原因,蘿卜的病蟲害較輕,蘿卜重點防治蚜蟲,用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3 000~4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噴霧。馬鈴薯重點防治晚疫病,可選用抗病品種或脫毒馬鈴薯,在留種時一定要除出有病薯蔸,在播種切塊時要避免刀具傳毒,可用40%的福爾馬林120倍液噴灑薯堆或浸種5 min,用薄膜覆蓋悶2 h,再攤成薄層,晾干后播種。也可在發病初期用農藥進行防治,667 m2用53%的金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100 g兌水60 kg噴霧,7~10 d防治1次,連續2~3次。防治馬鈴薯瓢蟲時可用2.5%功夫等菊酯類農藥50 mL兌水50 kg噴霧。
  2 效益分析
  以2014年為例,蘿卜每667 m2投入種子3罐,計400元,用51%純硫復合肥40 kg,計176元,農藥80元,機耕費用80元,共計736元。馬鈴薯種苗430元,復合肥180元,雞糞180元,農藥50元,機耕費用70元,農膜及其他費用40元,共計950元。水稻種150元,機械費用200元,共計350元??傆嬐度? 036元。蘿卜平均667 m2產5 000 kg,均價0.5元/kg,收入2 500元,馬鈴薯平均667 m2產2 510 kg,均價1.2元/kg,收入3 012元,中稻平均667 m2產600 kg,收購價2.76元/kg,收入1 656元,總計收入7 168元,減去成本2 036元,年667 m2平均純收入5 132元。雖然純收于大大低于2013年的8 250元,但比稻麥種植模式增收2 810元,主要原因是2014年土豆價格大幅度下降,均價比2013年下降1.4元/kg,蘿卜價格比2013年提高0.3元/kg。所以說蔬菜市場價格對這種模式產值影響大,主要是馬鈴薯、蘿卜價格受市場影響上下波動,對經濟效益影響較大,但總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可觀的,優于其他種植模式?,F在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廣水市成立了以蘿卜、馬鈴薯為主銷產品的農業合作社,擔負著與武漢等大城市超市對接的任務,產品銷路暢通后,增值效益明顯,如果能夠采用合作社形式定單形式生產,利用好“互聯網+”等營銷手段,效益還會大幅提高,可以大面積推廣這種種植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玲玲.馬鈴薯種薯繁育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 張永成,田豐.馬鈴薯高產優質生理特性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出版社,2012.
  [3] 胥成剛,張翠萍,李斌.蘿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范[J].上海蔬菜,2013(5):44-46.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0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