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劃槳,開動“家校合作”的大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勢在必行。學校作為教育主體有責任擔當重任,而家長作為教育輔助力量有義務予以配合,只有構建完善的“家校合作”體系,集眾人之力才能燃起燎原之火、開動百漿大船。
關鍵詞 小學 家校合作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教育體制在不斷更新、教育格局在不斷優化。近幾年,家長與學校攜手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已成為公眾的熱議話題,尤其小學階段,學生們年齡小、理性認知能力差,除了借助學校這個教育平臺的力量,也必須介入各位家長的責任心與關注度,使孩子們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健康茁壯成長。
1家庭教育改變小學生的價值觀
小學生自律能力差,效仿能力強,從出生到接受小學教育之前,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與家長在一起,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與行為。
比如:有些家長說話時常常帶一些含有臟字的口頭語,并且毫無避諱的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會效仿大人的說話方式,與小朋友玩耍時不自覺的通過語言表露出來,孩子本身意識不到結果的嚴重性,而其他小朋友或者家長就會認為孩子缺乏教養、沒有德行。
再比如:一些家長對金錢的欲望很強烈,在個人價值觀上只講求“得”,不講求“舍”,在日常的處事為人時,也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而孩子在與小朋友相處時就效仿大人的做法,沒有與人分享的價值取向,時間一長,孩子的交際圈將變得越來越窄。
因此,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一些錯誤的價值理念、歪曲的為人宗旨都會把孩子改變成不健康的角色,而過早的形成囂張、任性、暴戾、自私的價值意識,使孩子走向歧途。
2班主任的正確引導讓學生的成長之路充滿陽光
小學階段是孩子啟蒙教育的搖籃,在離開了家長的監護后,孩子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示,而做為小學班主任應當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個性與習慣,通過面對面交流,幫助學生區分好與壞,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學會助人為樂、友善待人、尊師敬長,在學好知識文化的同時,兼顧德育發展,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綜合型人才。
課堂教育的優勢就在集體受教、集體受益,而作為班主任通常是從小學一年級一直跟隨到六年級畢業,在這六年的時間里,不但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且個人身上的優點也會被有心的學生獲取,進而在升入更高一級的學齡段時更好的展現個人魅力、發揮個人優勢。因此,班主任的言傳身教是學生借鑒和學習的典型參照。
3突破“家校合作”瓶頸,打造“家校合作”的理想格局
隨著高科技技術的廣泛應用及通訊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微信、QQ等多樣化的交流方式也在百姓生活中得到普及。對家長來說,最關心的話題就是孩子在學校生活與學習狀況如何,而班主任則依托于先進的交流方式與家長之間建立長期的溝通交流模式,而基于類似的平臺建立起的交流體系就被稱作為“家校合作”。
3.1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主體
當學生進入學校、進入課堂的那一刻起,就脫離了家長的視線,一天的學習和生活全部在班主任的監督下開始。
而作為班主任,不單單要全面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犯了什么錯、做了什么好事,而且還要起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作用。對這些事件發生的過程,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者下班時間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將家長關心的問題和孩子學習生活的點滴傳達給家長,為了減少工作量,班主任可以每天選擇5到10名孩子有針對性的向家長匯報情況。
比如:有個別學生在上課期間出現肚子疼的情況,班主任應第一時間出現,詢問該學生的具體情況,如果需要上醫院就診或者相者服用相關藥物,班主任必須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以免耽誤學生的病情,由此使家長產生誤解,影響了“家校合作”的和諧局面。
所以,在“家校合作”上,班主任是主體,起到主動溝通聯系的作用,而家長則是客體,起到接收與反饋相關信息的作用。
3.2角色轉換的“家校合作”新理念
針對“家校合作”,班主任應定期舉辦一些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比如集體運動會、家長經驗交流會等,還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把家長與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家長充當學生,坐在課堂上,由班主任老師完完整整的講授一節教學課,讓家長身臨其境的感受孩子們當時課堂的真實學習狀況。
此外,班主任以“家校合作”理念為出發點,可以根據不同家庭和孩子的特點,成立一些溝通交流組織機構,比如家庭委員會、家校合作委員會等,通過設立這些機構,可以各行各業的家長請過來,大家坐在一起,就家長們關心的孩子的話題予以討論,對個別家長解決不了的問題,班主任及時記錄,借助其他家長的力量予以解決,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增進家長之間的互動合作,還能增加班主任與家長之間面對面交談的機會,為“家校合作”助添新鮮的活性元素。
比如:個別家長關心的安全問題,就可以拿到家庭委員會上具體分析,集眾人之力,最后制定出相關的指導性經驗,付諸于實際,進而強化學生們的安全意識,規避安全風險。
3.3“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學校教育才是主體,家庭教育只是機械式的配合,因此,有些老師只是每天以發布命令的方式,要求家長怎么做,要求孩子怎么做。這樣下去,家長們就會機械式的照搬照做,而沒有了主觀意識,一切只是聽之任之,面對這個問題,班主任應該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正確界定教育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不要把一些個人因素帶進教學管理當中,不要有針對性與家長大發牢騷,要提升個人素養,平心靜氣的正視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打消高姿態,與家長之間平等、對等的溝通、交流、協作,在傳達正確理念時將話語權同時轉給家長,虛心聽取家長們建議和意見,使雙方的契合點始終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此外,家長與班主任、家長與學校之間要奠定相互信任的基礎,目前,許多家長對學校和老師半信半疑,認為孩子在學校期間受到了許多不公平待遇,即便班主任出面予以解釋,可依然沒有說服力。面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可以建立一個家長投訴信箱,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及時得到家長的反饋信息,并做出回復,然后在微信群當中發布一些正能量的案例,增強家長們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度,促進“家校合作”的良性發展。
3.4以家為校,以校為家
德育教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出發點展開的,而“家校合作”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家長與學校及班主任老師之間價值觀的統一,完成對學生的德育及智力教育,并收到良好效果。
當學生回到家時,家長可以適當的營造學校課堂的氣氛,比如設置一塊黑板,準備一個板擦和一些粉筆,而家長可以充當老師的角色,模仿老師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濃厚的學習和教育氛圍。
而在學校時,班主任可以充當家長的角色,在生活上噓寒問暖,在學習上予以耐心督促,在行為上予以正確引導,讓學生感覺到家庭的溫暖。通過班主任與家長兩個角色的互換,對學生的心理歷程產生深遠影響,為“家校合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3.5建立“家校合作”的多種模式
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其共同的觀點都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基于這一點共識,開展“家校合作”才會滿足雙方意愿。
而“家校合作”還可以采取多種模式展開,班主任的定期家訪,可以親身感受孩子的家庭氛圍;學校舉辦的教育論壇活動,針對孩子的教育展開家長辯論;家長還可以通過所在單位關系,讓老師和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生產車間,感受現代化生產作業流程的魅力?!凹倚:献鳌钡哪J蕉喾N多樣,在實踐中,班主任與家長應善于總結和積累經驗,及時更新思想,與時俱進。此外,讓家長們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也讓老師參與到學生德育智育教育的家庭中來,進一步優化“家校合作”機制,增進家長與老師間的友誼。
4結束語
綜上,“家校合作”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共同理解和支持,吸收優質資源、汲取優秀案例、探尋創新方法,共同推進“家校合作”的發展進程,同時,也為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增添更多的陽光、雨露,讓祖國的花朵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沈毅.小學家校合作有效途徑研究[J].湖南教育C,2018(05):52-53.
[2] 盛慧珍.談談班主任與家長合作問題[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3(07):22-23.
[3] 陳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探討[J].考試周刊,2017(82):16.
[4] 張瑜.小學家校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市F小學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