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的戶外活動空間適老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戶外活動空間對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可以促進社交互動和積極老齡化。人們普遍認為,環境的社會層面對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有重大影響。但是,對于戶外活動空間設計中適老化的關鍵規劃和設計考慮因素仍有待研究。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我國的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城市空間建造時間較久遠,但是針對老人們的適老化設施設計卻遠遠沒有達到需求。探討老年人戶外活動的空間環境需求及空間環境特征,打造適宜老年人戶外活動的城市空間環境,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戶外活動空間;積極老齡化;城市空間
1、研究背景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齡化已成為世界性難題,也很可能會成為未來世界恒久的常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而且中國是未富先老,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也最重。2019年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9》。報告指出,對于中國的人口而言,21世紀上半葉發生的最大的人口事件莫過于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到來。從 2011 年到 2015 年,全國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由 1.78 億增加到 2.21 億,老年人口的比重由 13.3%增至 16%。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總人口將在2028年左右開始出現負增長,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老齡化水平在2040年將達到23.84%。整體而言,在21 世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將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發展水平。
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群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會逐漸下降。由于老年人自身健康狀況和社會角色的改變,常容易產生 悲觀、抑郁、孤獨和焦慮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緒,他們需要社會的關心和理解。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呼吁建立更加適合老年人的社區,包括公園和開放空間,應該給老年人一種歸屬感,增強社會互動,社會關系,并創造一種地方依戀感。
2、設計考慮因素以提高老年人使用公共開放空間的滿意度
初步探索老年人對于戶外活動空間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平等性
戶外活動空間的關鍵在于滿足不同的使用人群,這些空間是博愛的、民主的、不存在歧視的。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容易產生脆弱心理,對安全性的敏感度遠遠大于普通人。在老年群體中,腿腳不便、視覺障礙者遠遠高于其他年齡段。一些戶外活動空間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高低起伏之處多用臺階連接,而不是坡道。好的出入條件和細部設計能夠使老年人更容易的使用環境,殘障老年群體的需要更是一個重要的部分,無障礙的設計能夠給所有人提供一個平等的戶外活動環境。
?。?)可達性
交通工具的缺乏限制了老年人對當地戶外活動空間的使用。老年人戶外活動場所若沒有方便的交通聯系,會缺少室外活動的活力,在室內外空間之間,如果有舒適便利的交通聯系,以保證老年人易達戶外活動場所,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戶外活動的機率。
?。?)多樣性
當代老年人社會生活、娛樂、休閑趨于多元化,老年人在使用戶外活動空間時,活動、時間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必然帶來了對戶外活動空間的多樣性要求。大部分老年人并不按照戶外活動空間原有的功能劃分來使用空間,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隨意使用,甚至自發的重新劃分空間,這種不定性的個體行為說明人們希望能夠自由的使用空間。
?。?)人文性
“以人為本”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戶外活動空間更應該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物質文化水平的需求也不斷提高,戶外活動空間還需要增加適當的文化藝術要素來滿足老年人心理、精神上的需求。
?。?)生態型
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是保障社會活動品質的前提。老年人對于自然生態可持續性的需求體現在“更為原生態的綠植”、“可親近的自然”、“隨處可進行觀賞的綠色生態”,這就要求戶外活動空間需要體現自然生態的可持續性。
社會生態的可持續性主要體現在公共交往方面,老年人渴望更多真實的、親切的社會交往來消除冷漠、孤獨造成的心理隔閡,因此戶外活動空間對于對于促進積極老齡化發揮著重要的職能。
3、結論
本研究在規劃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了解如何改善戶外活動空間的積極老齡化研究,可以提高老齡化人口的社會福祉和生活質量,并加強城市更新地區的社會融合和凝聚力。對于規劃者和設計師來說,要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廣泛需求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同時,還應確保了解其居民和社區的社會文化根源,確定和了解老年人真正的社會需求,然后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實際設計標準,以規劃適合所有年齡段用戶的戶外活動空間。以提高老年人的福祉和積極老齡化。
參考文獻:
[1] Esther HK Yung,Sheila Conejos,Edwin HW Chan.城市更新中老年人的社會需求和公共開放空間的積極老齡化[J].ScienceDirect,2019
[2] Esther HK,Yung,Winky KO,Ho,Edwin HW,Chan.老年人對高密度舊區公園規劃設計的滿意度:一個有序的logit模型[J].ScienceDirect,2019
[3] IM Borges.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為所有人提供無障礙公共交通的附加價值巴黎第23屆PIARC世界道路大會,9月17日至21日世界道路協會- PIARC(2007)谷歌學術
[4] HC 博斯特,SI 德弗里斯,JMA 格雷厄姆,JE 范棟勤,一 巴克,HME Miedema
的環境特色街行走路線選擇老年人的影響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9(2009),pp.477 - 484 [5] JE Barlett,JW Kotrlik,CC Higgins組織研究:在調查研究中確定適當的樣本量信息技術,學習和性能雜志,19(1)(2001年),第43 - 50
[6] GJ 安德魯斯,M.Cutchin,K.麥克拉肯,DR 菲利普斯,JL 懷爾斯地理老年醫學:一門學科的憲法社會科學與醫學,65(2007),第151 - 168
[7] JE Andersson白銀一代建筑:探索瑞典自治市適宜老化空間的意義Health&Place,17(2011),pp.572 - 587
[8] 蘇清.社區養老模式下舊住宅小區適老化改造設計研究——以徐州市為例[D].2015.
[9] 刁殿臣.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住宅與房地產,2017,(12)
[10] 劉照國.老年人的住宅公共空間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15,(2)
[11] M.Zhao,S.ChenA survey on senior/elderly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y in Hong KongAsian Journal of Exercise & Sports Science,10(2)(2013),pp.92-101
[12] J.Woo,R.Chan,J.Leung,M.Wong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geographic,socioeconomic,and lifestyle factors toquality of life,frailty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PloS One,5(5)(2010),p.8775
[13] P.L.Woo,K.M.Hui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old districts — A case of Sham Shui Po,Hong KongProjections,10(2011),pp.101-116
作者簡介:
趙思涵(1994.04),女,漢族,籍貫:內蒙古,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設計學,研究方向:室內
?。ㄗ髡邌挝唬捍筮B工業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