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池塘鯽魚養殖新技術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鯽魚養殖技術非常簡單,并且由于鯽魚的銷售渠道較好、產量較高、生長周期較短,因此備受魚類養殖者的關注與青睞。但是,目前一般的池塘養殖鯽魚的技術已經逐步呈現出了效益不高的問題,為此,本文對池塘鯽魚養殖新技術的應用展開探究。
  [關鍵詞]鯽魚;池塘;新技術
  鯽魚由于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而備受消費者青睞。同時,由于鯽魚養殖的銷量大、產量高、生長快、養殖簡單、價格穩定,因此一直是淡水養殖的熱門種類。因此,養殖者需要積極利用池塘養殖的優勢,推廣高產出、高投入、高密度的新養殖技術[1]。
  1 魚種放養
  1.1 放養消毒
  在放樣魚種時使用20mg/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或者3%至5%的食鹽溶液浸泡10約min,用以消除寄生蟲、水霉菌、粘細菌等。藥液需要使用塑料桶或者木桶進行配制,每浸潤一次魚種需要更換一次,不然就會由于濃度減小而降低消毒成效。同時需要注意,不能把使用后的藥液倒入魚池中,否則魚種體表脫落的蟲體會再次危害養魚。
  1.2 質量控制
  在池塘養殖鯽魚的過程中,一個高質量的魚種是尤為重要的。滿足優秀魚種需要達到以下內容:無寄生蟲、沒有傷病、鰭條無損、鱗片完整、溯水力較強、尾柄短粗、體色鮮明、膘肥體壯、規格整齊。養殖人員能夠通過小塘口自己育種,也能夠在成魚池套放夏花培育魚種,放養一些出塘規格大、生長速度快、放養成活率高的魚種。
  1.3 放養時間
  如果要符合早生長、早適應等多種內容,因此在放養魚種時最好是要做到宜早宜遲。養殖者一定要把之前的“春放冬捕”的模式變為“冬捕冬放”,換句話說就是在冬季放養魚種,并在下一年冬季進行捕獲,隨機再進行養殖。通常在12月左右投放魚種,因為這個時候的鯽魚鱗片緊密,魚體結實,在運輸的過程中不容易對其造成傷害,具有較高的存活率。
  1.4 放養規格
  鳊魚、鯽魚的放養規格為一尾50克左右,鰱魚的放養規格為一尾180克左右,鳙魚的放養規格為一尾230克左右。
  1.5 放養密度
  鳙魚的放養密度為一畝200尾,鳊魚的放養密度為一畝500尾,鯽魚的放養密度為一畝1600尾。
  1.6 放養模式
  要有效使用水體與餌料的空間大小,分析水深、水質、飼料等狀況,挑選高密度、多種類的放養模式。大多以鯽魚為主、鳊魚為輔,把鳙魚、鰱魚等當作配養魚。其中鯽魚的占比需要達到70%,鳊魚的占比需要達到20%,鳙魚、鰱魚的占比需要達到10%。在養鯽魚的池塘中,不能再養鯉魚、草魚、青魚等,否則會對鯽魚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2 養殖管理
  2.1 飼料投喂
  在投喂的過程中要掌握好“三看”,一看進食狀況,二看水體狀況,三看天氣狀況與“四定”,即定量、定質、定位、定時的原則。要按照魚塘的規格明確投喂飼料的顆粒大小。比如,每尾50至75克的鯽魚需要的飼料大小為1.5mm,每尾76至150克的鯽魚飼料大小為2.0mm,每尾151至300克的鯽魚需要飼料的大小為2.4mm,每尾300克的鯽魚需要的飼料大小為3.2mm。按照魚塘生長時期的不同明確對應的投喂蛋白質含量,例如鯽魚在3至5月時需要的蛋白含量為28%,6至7月約為30%,8至9月約為33%,10至11月約為30%。鳊魚和鯽魚是一種沒有胃的魚,因此在投放餌料的過程中需要投放量少但是次數多,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餌料的投放實效性。大部分時候,投喂餌料要上下午各兩次,每天就是4次,并以下午的投放為主,占每天投飼量的60%左右。在剛開始養殖的過程中日投飼率需要達1%至3%,中期為3%至5%,最后約為3%。詳細的投飼量需要按照魚的生長情況、魚的攝食、水溫、天氣等變動,最佳情況為吃完沒有剩余[2]。
  2.2 水質的掌控
  需要使用生物、化學、物理等方式綜合進行水質的調控,確保水質的干凈、清爽。每隔約一周需要添加一次水,每次添加20cm深;每隔兩周左右需要進行一次換水,首先需要除去底部1/3左右的老水,并再次排入新水,讓水體的透明度能夠滿足30cm。除此之外,科學的利用增氧機也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增強池水中的含氧量,能夠加速鯽魚的生長。對于增氧機開關的時間段與時間長度,需要對應養殖水體溶氧量的情況而改變。在3至5月份時,如果為陰雨天,就需要半夜開機到凌晨;如果為6至9月份的晴天,就需要早上開機2h,下午1至2點開機2至3h,如果為陰雨天就需要從22時開機到第二天的中午;如果為10至11月,那么就需要勤開機。在使用增氧機時,每隔半個月需要使用一次生石灰(每畝10至15kg),加水后均勻的灑在池中,用以調節PH。
  2.3 病害防治
  養殖人員必須要按照“防病為主,治病為輔”的原則,把防病工作貫穿到所有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放養消毒,還需要進行清塘消毒,并做好以下的消毒工作。首先是水體消毒,每隔半個月消毒一次,方法為使用漂白粉(每畝魚池1至2kg)或者生石灰(每畝魚池10至15kg)加水融化后均勻的撒在池塘中;其二是食場消毒。每隔半個月對食場進行一次消毒,把250至300g的漂白粉添加到15kg水中,均勻的灑在食場附近,以防細菌大量繁殖。三是定期殺蟲,在5月與8月中旬使用90%的晶體敵百蟲殺蟲一次,用量大約在每畝0.3至0.5kg,方法為加水溶解后均勻的撒向池塘。四是投喂藥餌。每個月投喂一次藥餌,方法為在飼料中根據1%的比例添加大蒜素攪拌均勻后進行投喂,每次喂食3至4天,預防腸炎的出現。在養殖過程中,鯽魚如果發病,就需要立馬進行診斷,合理的下藥,防止魚病蔓延。在展開治療時,需要使用低價、低毒、高效的魚藥,但不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3]。
  3 結語
  養殖人員只要進行良好的監管,并及時了解魚池設備工作狀況、魚類食量、水質情況等內容,并學習新的養殖的方式與技術,就一定會讓池塘鯽魚的養殖產量提升,魚質優質。
  【參考文獻】
  [1]薛寒英.池塘鯽魚養殖新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9):171.
  [2]鄒勇,唐玉華.池塘鯽魚養殖新技術[J].科學種養,2015(5):45-47.
  [3]唐玉華.池塘鯽魚養殖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7(6):28-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