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冬馬鈴薯種植技術及關鍵環節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冬馬鈴薯作為涼山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產量高、效益好的特點,總結完善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抓住關鍵生產環節對于發展冬馬鈴薯產業,提升產量質量有很好的作用。該論文主要總結當地冬馬鈴薯種植技術,抓住關鍵管理環節討論,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提高冬馬鈴薯產量質量,具有較強的生產針對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干熱河谷區;冬馬鈴薯;種植技術
  寧南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處金沙江中下游,黑水河縱貫全境,金沙江繞東流過,境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差大??h境內沿金沙江和黑水河河谷海拔在600—1100米之間地區,屬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年平均溫度在20°C以上,農民具有種植冬馬鈴薯的傳統習慣和種植經驗,經過農業部門和技術人員的多年研究總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產栽培技術。
  1 當前冬馬鈴薯種植過程的存在問題
  我縣雖然在冬馬鈴薯生產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術,但由于種植戶接受程度不一或重視不夠,在種植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技術環節和措施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是:1部分播種過晚,薯塊膨大期遇高溫造成生長停止,產量降低;2上廂不到位,造成青皮薯;3不重視病害及預防,特別是早晚疫病發生后用藥不對路或防治時期不對,效果差;4不能科學施肥,重施氮肥,易造成抗性降低或裂皮薯產生。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地塊選擇
  選擇我縣海拔1100米以下地區,土質疏松、排灌方便、土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沙質壤土種植。盡量避開上一季種植過海椒、蕃茄等茄科作物的地塊。上年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重的地塊應輪休一年以上。
  2.2 精細整地
  播前做到深耕細耙,要深翻30厘米以上,地塊要整平整細,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田塊四周理出排水溝,溝溝相通,以利排灌,防止積澇。
  2.3 種薯處理
  種薯購回后,及時撿出爛薯,不能在太陽光下曝曬,選擇干燥、通風處進行攤晾。播種前20-25天及時采用科學辦法催芽。農戶可根據自身熟知的催芽法和條件采用口袋催芽或稻草催芽法進行催芽。催芽過程間隔3~5天進行檢查一次,撿出出芽的種薯在散射光下煉芽使其健壯(如遇低溫還可適當增加溫度至室溫25°C左右,以利發芽)。提倡整小薯播種。最好選用50克左右的小整薯作種,如要切薯播種,保證切塊在50克以上。
  2.4 高廂壟作
  冬季馬鈴薯一般采用高廂壟作栽培種植。采用3尺拉線開廂,每廂種兩行,行距7寸,退步行7-8寸。深溝高廂,一次成型,畝植畝植5000-5500窩為宜。6215大行桑種植兩廂,畝種植密度3750窩以上。種植后覆土起壟,廂面高度不少于30厘米,廂面寬度不超過2尺,用50%乙草胺50毫升兌水15公斤,對廂面和廂溝進行噴霧一次防治雜草。
  2.5 科學施肥
  露地栽培的冬季馬鈴薯要按照重底肥輕追肥,增施磷鉀肥,巧施追肥的施肥原則。每畝用腐熟農家肥2000公斤,馬鈴薯專用肥(氮、磷、鉀的含量為15:15:15)50公斤作底肥,集中施用在溝中間或兩個種薯中間。注意肥料避免接觸種薯,以免燒芽爛種。在齊苗后25天以前,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畝用清糞水1500公斤兌尿素5~10公斤進行提苗。現蕾期后畝用0.15~0.2公斤磷肥二氫鉀兌水噴施。
  2.6 病蟲害防治
  我縣冬馬鈴薯主要病蟲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黑莖病、蚜蟲和小綠葉蟬。對病蟲害應統防統治,重點預防早、晚疫病以為主,有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的應在廂溝內撒顆粒性殺蟲藥進行防治。1早晚疫病:齊苗后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連續噴施2次進行預防,早疫病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等殺菌劑按產品說明交替使用,每隔7天~10天噴施一次;晚疫病發病初期用68.75%銀發利、18.7%凱特、72%霜脲.錳鋅等殺菌劑按產品說明交替使用3次,每隔7天~10天噴施一次。2青枯?。喊l現田間病株及時拔除,并要注意把病薯挖凈帶出田間。發病初期每畝用14g~28g的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1000倍液,或0.15kg~0.2kg的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400倍~500倍液灌根。
  2.7 適時采收
  薯塊達到收購標準時,依據市場行情適時采收,收獲前7天停止灌水。選擇晴朗天氣、土壤比較干燥的情況下進行收獲,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抹盡塊莖上的泥土、雜物,防止雨淋、烈日曝曬,分級包裝待售。冬季馬鈴薯薯皮見光易變綠,收獲和運輸時注意遮蓋,避免陽光直射。地膜覆蓋的馬鈴薯收獲后,要及時清除殘膜,消除污染。
  3 栽培技術關鍵環節管理措施
  3.1 催芽適時播種
  冬馬鈴薯必須出芽方播種,在我縣立春后升溫過快,須根據天氣在10月初適時播種,稍晚生長期不足影響產量。
  3.2 出苗后上廂覆膜
  播種期高溫高濕,播種后不宜立即覆膜,待全田出苗50%左右時結合上小廂再覆膜,四周用土蓋嚴。覆膜后未出苗的要注意檢查出苗情況,及時破膜覆土,避免燒苗。
  3.3 加強水分管理
  整個冬馬鈴薯生育期內要求水分均勻,土壤濕潤,應保持土壤手抓成團,丟下撒開的程度。灌溉時應采用半溝灌水并做到速灌速排,不宜漫灌。田間要達到溝深、壟寬、土厚,背溝、邊溝、腰溝相通,以防爛薯和產生綠皮薯。
  3.4 科學平衡施肥
  施用化學肥料要注重氮磷鉀配合施用,可以使用馬鈴薯專用肥或是氮磷鉀比例15-15-15的復合肥,花期后噴施磷酸二氫鉀補充。
  3.5 綜防病蟲,預防為主
  我縣冬馬鈴薯生產中病蟲害主要是防治早晚疫病發生。馬鈴薯播種前使用銀法利等藥物拌種,出苗后提前使用8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在進行2次預防,7-10天噴施一次,可減少早晚病發生機率或降低發生程度。
  【參考文獻】
  [1]王定仙,王春珍,孫慧英,等.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9(12):36.
  [2]辛紀寶.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9,37(05):67-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