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專業課“易學快懂”的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機械專業課的知識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沒有嚴密的推理,也沒有曲折動人的情節,給大家的感覺就是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師上課多數停留在“把理講到”的理性層面,缺少感性溝通,形成了課堂沉悶、無趣的狀況,使學生不樂學,教師不樂教。主要從專業課自身的特點出發,運用變化的觀點,以機械基礎這門課為例,教學中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做了一些嘗試,讓枯燥乏味的專業課變得“活色生香”,由“理性”轉化為“感性”。
[關 鍵 詞] 機械基礎;教學策略;理性;感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220-02
21世紀是處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以及“變化的旋風愈轉愈快”的新時代,傳統教育已無法應對快速變化的信息世界。面對知識的更新,面對新時代新思維的學生,教師也必須踏上這輛變化的列車,在變化中求教學質量,在變化中把握教學方法。
一、問題研究
為了摸清學生的專業課的認識及學習狀況,對本校2015屆機械(1)(2)兩班90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
從上面的調查問卷,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三點結論:(1)學生對機械專業課普遍不感興趣,可以說是毫無興趣可言,為學習而學習;(2)不感興趣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感到課程知識理論化,枯燥乏味;(3)教師一成不變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厭煩,希望教師有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但具體也說不清需要怎么樣的。
如何讓枯燥乏味的機械專業課變得“活色生香”,由“理性難懂”轉為“感性易懂”?經過探索實踐,以下幾點是筆者在機械基礎這門課的教學中的一些策略分析。
二、策略分享
(一)知識運用生活化,即把“生活常識”導入專業課教學
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真實生活案例為載體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應用其實就在身邊,所學的東西都是真實有用,而不是為學習而學習。生活案例對知識點的理解起到了非常感性的輔助作用,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領會和掌握。例如,在講“鉸鏈四桿機構種類及哪個構件作為主動件和從動件”時,我們不妨引入刮雨器、縫紉機、攪拌機、自動開關車門等應用,讓學生非常形象地理解曲柄搖桿、雙曲柄、雙搖桿的種類及主從動件。在講鉸鏈四桿機構中的“死點”和“急回”的定義、存在條件及解決方案時,可以把縫紉機、牛頭刨床及飛機起落架引用進來。通過引用,我發現學生反應熱烈、興趣很濃,不時發出“哦,原來是這么回事?!薄叭绻菢有胁恍心??又會怎么樣呢?”說明他們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應用直觀明了地明白其中的工作原理,并且還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并進行探索。再如,在講凸輪知識時,我們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玩具或娛樂設施,如小雞吃米、旋轉木馬等,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知識點。本來對這些玩具覺得很深奧和神秘,一揭開原因原來是這么回事,突然覺得原來知識是這么簡單又實用,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部分學生還很有興趣地想去設計一款玩具。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把“生活常識”導入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到原來知識是簡單易懂的,“機械”也不一定就是運用到企業工廠這些地方,而同樣應用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
(二)教學內容形象化,即以生動逼真的具體形象來讓抽象枯燥的理論形象化
形象化教學以生動逼真的具體形象來講解機械中的理論知識,讓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點變得形象具體。教師可以利用動態原理圖、實物模型、形象舉例等教學手段。多數老師反映這門課難上,學生難學,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太抽象,而想把抽象的東西講清、學會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對教師來講,要想把抽象的東西講清楚,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讓學生有形象化的模型做參考,學習起來就便于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講液壓控制閥時,對各種閥(換向閥、溢流閥、順序閥、減壓閥、節流閥、調速閥)的工作原理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區別。為此,我們可以把“溢流閥”與高壓鍋上的“氣閥門”進行形象化比較,兩者都是當壓力達到一定量時才開始工作,并且都屬于控制壓力,常態下是關閉狀態,壓力條件達到時才開始工作,這樣一比較學生就會茅塞頓開。在講解“換向閥”時,我們可以把它工作的動態原理圖進行多媒體展示,從而讓學生“百聞不如一見”。
(三)知識結構思維導圖化
機械專業課有很多零零碎碎的知識點需要整理和記憶,這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些知識點的整理與記憶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和頭疼,從而會讓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教師也束手無策。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英國著名的大腦開發專家及世界記憶力錦標賽的創始人東尼·博贊創造的“思維導圖”引用到教學中。
思維導圖是一種基于大腦自然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把思維導圖理解成是一種由圖形、顏色、關鍵詞和分支相互搭配組合而成的信息形式,以樹狀結構、網狀脈絡為輔的方式,系統化地整合信息。
例如,在機械基礎的“鑄鐵”這一章節內容中涉及鑄鐵的種類、成分、性能、牌號、應用等知識點,這些知識一般教師都覺得難講,因為沒有邏輯性,只有條條框框,學生越聽越無奈,最后干脆不聽。但如果這部分知識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就會變成簡單的一幅圖,知識點一目了然,條理清楚,在極短的時間內我們的大腦就對鑄鐵有了通透的認識,形成了深刻印象。
(四)專業術語通俗化
機械專業中有很多的專業術語,這些是作為學機械的師生都應該掌握的。但在課本中有很多的專業術語學生理解不了,究其原因是學生不知道所表達的是什么,其實有些專業術語用通俗語言一解釋就通了,如“液壓泵”“液壓馬達”等,面對這些術語學生就會覺得很蒙,因為生活中沒見過。但你只要告訴他們液壓泵就好比抽水機或水泵,液壓馬達的原理就好比大風車,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液壓泵和液壓馬達。再比如,機械基礎中“輪轂”學生覺得很深奧,什么是輪轂?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輪圈”與“鋼圈”,一講輪胎的“鋼圈”學生就懂了。再比如說“缺口敏感性”,書本上沒有相應的定義,查資料得:“缺口敏感性”是試樣的抗拉強度與等截面尺寸光滑試樣的抗拉強度的比值。這個定義絕大部分學生理解不了,很多教師干脆略過不講,學生也當沒有這個概念。其實只要我們用通俗語言進行解釋:“缺口敏感性”是指金屬材料由于存在缺口(切口、尖角、溝槽、橫孔等)所引起的局部應力集中導致其名義“強度”降低的程度。再用A、B兩種材料分別對比舉例,學生馬上就能明白。
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的更新發展及思維方式的改變,現代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在教學中取得學生的認可和贊許,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必須跟上變化。作為專業課教師除了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知識外,還要有一顆敢于嘗試的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做到與時俱進,受到師生的好評,與時俱進的教學才可以成為教學界的“常青樹”。
參考文獻:
[1]楊艷君.思維導圖:中學生學習方法導航圖[M].北京: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2012.
[2]趙國慶.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方法[J].開放教育研究,2005(1):23-27.
[3]黃洪坤.對中職機械教學改革策略的分析[J].科技展,2016(8).
[4]王立娜.小議輕松學習機械專業課[J].成長之路,2011(5).
[5]吳月萍.中職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亞太教育,2015(10).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