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輔學具助力數學課堂效率探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 教師應用教具進行教學,能使教學直觀形象。教師適時、適量、適度地引導學生操作學具,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認識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新知識的獲取和掌握。本文對于教輔學具助力數學課堂效率研究。
  關鍵詞 學具 數學教學 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可見數學實驗將成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而學具的使用是進行數學實驗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地使用學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筆者就教學中指導學生勤用數學學具,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所起的作用進行探討。
  1適時運用學具,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就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我先讓學生把6個梨(圖片)分成兩份,通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人得5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4個;兩個人各得3個。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三種分法與前兩種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征——每份“同樣多”,并形成數學概念。
  2巧妙運用學具,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算理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在數學中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這就要求在研究數學問題時,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數形結合,在操作中從形的方面進行具體思考后逐步過渡到數的方面進行思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協調發展。
  3經常運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見等。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作精神,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分組合作操作學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如:教學圓柱和圓錐體積的關系時,可分組讓學生把圓錐里的水倒進圓柱形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幾次?同學們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記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也體現了一種相互謙讓、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精神。
  4正確合理地運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擺、拼、剪、制作、測量、畫圖等,有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讓學生分組做實驗(一圓柱形容器、一圓錐形容器、沙子或水,讓學生用圓錐容器向圓柱容器中裝水或沙)證明同底等高的情況下,V圓柱=3V圓錐的成立。實驗中,教師不能滿足于大多數正確或大致正確,而要注意引導學生嚴格、正確地運用直觀操作,且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為獲取知識的手段。對于實驗失敗的小組,要引導學生查找實驗失敗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確之處,繼續進行實驗,直到成功為止。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后,讓學生量課桌的長、寬;學習了面積單位后,讓學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積等。
  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取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創造性地運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同時它更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綜合素質。皮亞杰告訴我們:“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發生、發展,是一個由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的過程。重視兒童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教師就要通過學具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把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就可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就可通過操作使學生對新知識“再發現”;就可通過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實踐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而學具的使用是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合理使用學具,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我們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合理正確使用學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趙勤.巧用學具,叩開數學之門[J].小學教學參考,2018(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1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