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的改革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各大高校的建設中,人才的引進必不可少,師資力量水平幾乎是決定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關鍵性因素。那么,要想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體系,就必須要完善相關的績效評價機制,這樣才能破除束縛人才的制度障礙,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本文將主要針對我國高校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的改革展開一系列討論。
關鍵詞 高校建設 人才引進 績效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自從我國提出“人才強國”戰略以來,許多高校加快了人才引進的步伐,高校間的人才競爭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呈現日益激烈的趨勢。但由于制度、規劃以及指導思想等方面的問題,某些高校的人才引進措施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果,導致在學科建設中處于劣勢。如何進行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的改革,是許多高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1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改革對于高校的重要性
高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往往都是具有高等學歷或海外留學背景、在科研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獨當一面參與學科建設的高級專業人才,引進這類人才不僅有利于高校形成自身的學科優勢,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更加有利于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但在實際工作當中,我國高校的師資力量水平普遍有待提升,能夠走向國際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屈指可數,究其原因,還是在人才引進機制中存在著問題。績效評價機制的不合理,阻礙了人才引進工作的展開,而進行績效評價機制的改革,則有利于破除束縛人才的制度障礙,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2高校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的現狀
首先,績效評價標準不全面。許多高校的績效評價機制往往只選取專業能力、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作為評價標準,而忽略了在工作方面以外的其他能力,例如師德品質、團隊協作能力等因素。其次,績效評價機制過于靜態。往往是在學期結束或者一個學年結束才進行教師的績效評價,而評價的過程又不重視實質性內容,從而淪為“走過場走形式”的表面功夫。而評價過后,校方仍然對教師們日常的表現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再次,評價的主體過于集中,造成了評價過程的不公開不透明,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受到質疑。在對教師進行績效評價時,評價的主體往往是校方管理人員或更高級別的校領導,而各學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處于“被架空”的尷尬地位,對于教師的評估缺乏自主權。同時,由于評價過程的不夠透明,教師容易對績效評價的結果產生異議。最后,績效考核的內容缺乏目的性。高校引進人才的直接目的就是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提供充足的后備人才力量,最終目的就是助力于人才的培養,實現人才強國的戰略。但是,許多高校的績效評價機制往往缺乏目的性,教師們不知道該以何種標準來要求自身,工作起來也缺少了積極性。
3關于高校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的改革思考
3.1堅持德才兼備的價值導向
一個真正優秀的高素質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還需要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建設。沒有師德的教師枉為人師,無法教育出擁有良好品德的優秀學生,更無法為國家建設輸送力量。我國目前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高層次人才投身其中,積極建設,而沒有自我奉獻精神的人才,即使專業能力再優秀,也無法為國家作出貢獻。此外,教師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因素,在許多學科中,尤其是科技創新類學科領域,團隊合作往往是攻破重大技術難關的主要途徑,只有集思廣益,方能有所成就。因此,在進行績效評價機制改革時,需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價值導向。
3.2形成動態評價體系
對于人才的評價應該是實時跟進、時刻更新的,只有這樣,才能清楚地了解到學科人才在各個階段的工作狀態,才能對其中發生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對于部分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教師,高校應該采取有關措施進行整治,讓這種松懈、倦怠的工作狀態盡快地消弭,讓教師群體養成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不斷進步和自我提升的教學常態。對于一些沒有定力,四處跳槽的年輕教師,在進行績效評價時就應注重對其背景的調查以及流動性、穩定性評估,進而得出評價結果。
3.3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績效評價體系中,校領導往往是參與評價活動的主體,而這一特性會限制評價過程的靈活性和評價結果的公正性,進而影響教師的工作情緒,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就需要推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考慮充分發揮院系一級的自主權,在教師的績效考核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為學院是直接對接任課教師的,因而對任課教師會有更加客觀的評價。此外,還可以將部分學生代表也納入評價機制,通過學生的反饋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效。
3.4完善以目標考核為重點的評價內容
為了激發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讓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高校需要完善以目標考核為重點的評價內容。在建立績效評價機制時,需要配套建立相應的目標責任制,根據不同教師的學科水平和專業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包括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和長期性的總體目標,促使各教師帶著一種任務感和責任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取得專業上的突破,帶動高水平的學科團隊建設。有了目標,就等于有了工作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至于懶惰和懈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振奮教師隊伍士氣的作用。
4結語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際上是人才的驅動。高校作為培育高端人才的“搖籃”,需要承擔起肩上的重擔,不斷改革、完善人才引進績效評價機制,讓一切創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參考文獻
[1] 包文.寧夏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效果評價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
[2] 劉騮.廣西應用型高校強基創優績效評價機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7.
[3] 岳林琳,劉同薌,郭健美.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多元化實踐教學績效評價機制構建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
[4] 谷書平,李珣.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機制優化[J].財會通訊,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