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及發展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總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每年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對改善健康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般蔬菜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無公害蔬菜從其概念和特征入手,因其低殘留、無公害蔬菜得到了廣大人們的關注和認可。本文通過探討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規范的流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蔬菜生產地要具有環境和產品認定以及無公害管理控制體系。重點分析了無公害蔬菜的栽培技術及發展策略,以促進無公害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S64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52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對蔬菜質量的要求可謂是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具有安全、衛生、營養的特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因此,發展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就顯得極為重要了。筆者將結合自身的研究,對相關問題進行詳細論述。
1 發展無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發展無公害蔬菜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居民關注的焦點,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農作物生產技術也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無土培植、大棚種植、測土配方等技術的出現,有效地提高了農作物的質量,但是其也引發了許多新的食品安全問題。如蔬菜種植期間,農藥及化肥的濫用,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谶@樣的原因,發展好無公害蔬菜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其是提高安全消費的重要保障,也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方法。無公害蔬菜種植是當前農業發展的新趨勢,相較于傳統的蔬菜種植來說,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發展,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也能夠加速我國農業與國家市場接軌,以達到提高蔬菜商品競爭力的目的,提高廣大菜農的經濟效益,對于我國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居民的飲食需求。
1.2 發展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必要性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土面積雖然位居世界第3,但是由于地形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不一而足,因此蔬菜種植面積有限。而且,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耕地面積減少,蔬菜種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于廣大居民來說,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發展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則是社會進步的需要,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逐漸從溫飽型朝著質量型轉變,在購買蔬菜時,越來越多的居民不只是從價格方面考慮,其對于蔬菜品質的關注度可謂是越來越高,發展無公害蔬菜符合人類追求健康、低碳、環保的需要。
同時,發展無公害蔬菜也是市場發展的需要,相較于傳統的蔬菜種植來說,無公害蔬菜種植所得利潤更高,市場競爭力更強,其能為菜農謀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2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2.1 科學合理灌溉
灌溉是蔬菜健康生長的關鍵所在,在種植無公害蔬菜時,不能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或者是工業廢水灌溉,同時在灌溉時,應當結合不同類型的蔬菜品種及生長時期,合理地確定灌溉時間,防止灌溉時間過早,或者是灌溉水量過澇,過澇或者是過旱都將會影響蔬菜根系的健康生長和養分的正常吸收,進而對蔬菜的健康生長產生影響,導致蔬菜產量減少,品質降低。
2.2 科學運用各類保護地栽培措施
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蔬菜種植中溫室、大棚及地膜覆蓋等栽培保護技術可謂是越來越多了,設施蔬菜生產已經逐漸常態化,相較于傳統的蔬菜種植方式來說,該種植方式的突出性優勢就在于其能夠結合不同類型蔬菜的生物特性,綜合運用多種栽培技術措施,協調控制好各類保護設施內的溫度、光照、水分、空氣等進而為蔬菜創造一個相對比較適宜的生長環境,最終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無公害蔬菜。
2.3 綜合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也是無公害蔬菜種植期間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治工作開展期間,需要因地制宜的采用多種防治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的選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在蔬菜種植期間,既要將蔬菜病蟲害的損失控制在經濟閾值之下,同時還需要符合農藥殘留標準。所謂的農業防治主要指的是選擇優良品種、培育壯苗、清潔田園、輪作、保證土地輪休等措施,通過這些方式殺死病蟲害,培養土壤的肥力。生物防治則主要指的是借助天敵、殺蟲微生物、農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防治劑對病蟲害進行控制。除此之外,還有化學防治技術,在應用化學防治技術時,要盡可能采用高效低毒、殘留物比較低的新型農藥,在防治期間對癥下藥,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防治。在防治工作開展期間,應當注意避免大劑量的使用農藥,對蔬菜及環境等造成污染。
3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發展策略
3.1 建立無公害蔬菜栽培基地
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時,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建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否則相關工作的開展必將成為空談。無公害蔬菜種植期間,對于栽培基地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栽培土質應當富含有機質,同時排灌方便,土地耕層深厚,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在選擇土壤時,要注意不能選擇土壤重金屬含量高,或者是水質不佳的地區作為無公害蔬菜栽培基地,蔬菜栽培期間要切實把控好水土質、水源及肥料3個關口[1]。栽培期間要定期對土壤情況進行分析檢查,檢測土壤中的各項微量元素是否符合標準的種植要求,如果一旦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或者是基本營養物質不達標,則需要著手進行土地修復工作。此外,還應做好土壤的輪休工作,減少化肥農藥等物質的使用。
3.2 制定合理的栽培制度
在選擇好無公害蔬菜栽培基地之后,還需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制定合理的栽培制度,以保證后期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要做好耕地工作,土地要深耕墊曬,這樣做不僅能夠改善土壤質量,同時還可以殺死潛藏在地下的害蟲,減少各種病蟲害的防治,以促進蔬菜的生長。在蔬菜栽培期間還應充分利用不同種類蔬菜對養分需要的差異,選擇優質、抗病性強且適應能力強的蔬菜品種,栽培期間可以選擇輪作、間作和套種的方式,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此外,如果栽培基地的水質條件比較好,還可以嘗試使用大棚或者是無土栽培的方法種植蔬菜,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大氣及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對蔬菜品質造成影響。此外,在蔬菜栽培期間還應大力推行無公害施肥技術,盡可能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多使用農家肥,合理灌溉,結合蔬菜生長實際情況,確定灌溉水量和時間,同時,還應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采取多種措施防治病蟲害,如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法和農業防治法等,保證蔬菜的健康生長[2]。 3.3 加大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宣傳力度
要想做好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還需加大宣傳力度,該技術的發展應用雖然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證蔬菜的產質量。但是當前許多農民對于該技術的了解還不是十分的充分,沒有真正的掌握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因此,在該技術發展期間,政府及農業部門還應加大技術宣傳力度,以保證更多農民掌握相關技術,為該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提供更多的契機[3]。
3.4 實行無公害蔬菜生產監管制度
生產監管是發展無公害蔬菜的基礎工程。在對蔬菜種植進行監管時,工作人員應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區域,保證在區域范圍內的蔬菜能夠健康生長;需要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管理,結合蔬菜實際種植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要求。此外,還需進一步提高無公害蔬菜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按照市場需求靈活的調整生產結構,切實有效的提高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安全水平,降低因為生產監管不當,給蔬菜種植帶來的影響。
3.5 建立市場追溯制度強化監督管理
在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時,筆者發現許多人對于市場上的無公害蔬菜存在一定的質疑,無法確定自己所購買的無公害蔬菜是否是真實的,而且市場上以次充好,假冒無公害蔬菜的現象也可謂是數不勝數。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相應的生產基地可以嘗試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建立蔬菜市場追溯制度,這樣居民在購買了無公害蔬菜之后,對于蔬菜的相關情況可謂是一目了然,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居民買到令自己滿意的無公害蔬菜,同時還能加強生產者的責任感,保證無公害蔬菜的產質量,為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進一步提高菜農的經濟效益。
無公害蔬菜具有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特點,其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居民所追求的健康安全的飲食理念,發展好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菜農的經濟效益,提高蔬菜種植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蔬菜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而且,其還有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建軍,張文軍.芻議蔬菜栽培技術及發展策略[J]. 祖國,2016(19):116.
[2] 徐有林.淺析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要點[J]. 農民致富之友,2015(02):106,134.
[3] 林玉娟.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及發展策略探討[J]. 現代園藝,2012(08):28-29.
作者簡介:
代麗茗(1976-),女,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鄉鎮農科技術推廣指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