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也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同時人們也感受到大數據帶來的便利。教育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該如何正確的施展成為很多教師探討的話題。本文從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當今高職計算機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制定出合乎當今社會發展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必要性;問題;探討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9.174
0 引言
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在傳授學生計算機基礎應用知識時,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為當今社會提供綜合全面型人才。同時,高職院校應該與時俱進,根據互聯網的變化,豐富課本資源,將計算機基礎理論和實際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真正的為大數據貢獻自己的力量。
1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數據的技術手段不斷的更新,人們也享受到大數據時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無論多么龐大的數據,在互聯網面前,只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就可以對信息進行精準的搜索,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當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計算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服務社會,因此,新課改也明確規定了需要培養出實踐型和全面型的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理論基礎課程的學習,同時,還要求學生具有實際的操作能力,能夠利用大數據來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提升學生在未來社會的職業競爭力,為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新時代的變化,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和調整,增加其在社會中的實際應用。
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存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陳舊,與社會所需不相符
隨著近年來,信息化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方面,發展更是迅猛。但是很多高職院校,所使用的基礎課程教材,過于陳舊,并且都是以往的老教材,明顯已經滯后于當今的計算機發展水平。在新的時代發展中,很多高校都忽略了對教學的更新,從而導致所使用的教材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要求。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很多高校的計算機設備所使用的軟件也比較落后,相關計算機參數滯后,即使學生在學校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掌握的很好,但是一旦走到工作崗位上,卻發現在學校學習的部分真正能夠應用的很少。而對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而言,由于課程上和軟件上沒有任何的變化,自然對于備課情況以及教學的模式也不會根據時代的變化而進行更新,從而導致教師所講解的內容與真實社會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影響了最終的學習效果。
2.2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軌
相關數據調查,很多高職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課程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計算機教師只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實踐操作部分的加強。另外,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是采用先基礎教學,下個課程在進行實踐操作的模式。但是由于學習時間間隔比較長,在講授實踐部分時,學生已經忘記了基礎教學。最終導致基礎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分離的情況。而計算機的理論是基礎,重點是實踐,在計算機基礎應用的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操作能力,實際操作對于計算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但是有些學?;A設施較差,導致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實踐,很難真正意義上進行實踐的教學。另外,某些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傳統教育的統一式教學并不適合具有差異性的學生,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到基礎理論課之后,并不能很好的對理論知識進行應用,有些學生在實際操作部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無法完成。這都是學生無法將基礎教學和實際操作有機結合的重要原因[1]。
2.3 學生在學習方面主動性差,個體存在差異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文化課部分普遍都比較差,且學習也并不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統一授課,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式教學。而每個學生的基礎能力又不同,接受課程的程度也不一樣,很多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越學越差,無法將基礎理論有效的應用到實際操作的部分,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失去自信,從此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傳統的教育模式并不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也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以及實際操作。
3 大數據時代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方法
針對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必須進行改變,結合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的調整和創新教學的模式,豐富教學的內容,建立科學的教學考核評判體系,從而不斷的提高高職學院計算機的教學質量,完成教學改革。
3.1 提高認知,轉變教學的理念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社會中網上教學的模式也開始普及。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書本獲取知識,還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進行計算機的學習,因其各種優勢也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和推崇。
高職教師,應充分了解當下大數據的環境,轉變教學觀念,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的認知,將最新的計算機知識與課堂教材相結合,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在教學中結合微課的方式,對課堂中學生認為的重難點知識進行錄制,再將其傳到網上,方便學生課后自我學習和理解。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除了對傳統課堂學習之外,也要增強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利用大數據的優勢,通過網上的教學,來提高自身所掌握的教學知識,輔助自身更好的學習計算機,從而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比較死板,導致很多學生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尤其是填鴨式知識的吸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疲勞,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網絡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學習特點以及不足,不限時間和空間的進行學習,而這種自我彌補的學習更適合現在的高職學生。 3.2 創新教學內容
大數據時代,數據龐大,,更新快,且技術發展迅猛。對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而言,應時刻關注大數據的動向,結合實際的情況,對計算機課程進行教學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大數據的方法,從而為培養高技能人才而努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創建教學內容的平臺,使得有限的課堂可以得到延伸,從而保證教學的活動可以不受任何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課堂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要進行統一整理,根據學生專業的特點添加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從而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引導學生利用大數據的思維進行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3 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時代對于教育的要求不斷的增加,大部分的教師都開始對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發展人才的要求。對于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而言,更應該根據大數據的背景,加強在教學模式上的轉變。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其次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可以利用微課,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讓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根據課堂學生反饋的預習效果,再進行詳細的講解,通過課堂上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時,要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課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去體會專業的知識。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平臺軟件開發賽,讓學生在不斷的比賽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看到自身的不足,最終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當然高職院校不能只滿足于現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的更新教學設備,讓教師和學生在實踐課程上能夠充分利用先進設備,達到最終學習的目的[2]。
3.4 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激發學生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而鑒于當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體系還比較片面,并不能體系教學的效果。因此從相關教師的角度,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考核評價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中充當一定的指導作用,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模式,增強基礎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對大數據進行利用,通過一定的算法,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現。通過最終的評價結果,在進行數據的分析,從而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的改進,最終通過教學過程和效果的反饋,完善教學方面的改革。
4 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也要求人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高職院校更應該立足于時代發展的背景,對計算機教育進行改革,加強對教學的研究,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從而提升學生進入社會之后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肖莉莉.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3):71.
[2]王娜.基于大數據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J].才智,2018(12):1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246.htm